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粗木质残体

粗木质残体

粗木质残体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4965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等;粗木质残体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妍妍、金光泽、杨智杰等。

粗木质残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4965 占比:99.99%

总计:575030篇

粗木质残体—发文趋势图

粗木质残体

-研究学者

  • 刘妍妍
  • 金光泽
  • 杨智杰
  • 任毅华
  • 郭剑芬
  • 陈光水
  • 代力民
  • 杨万勤
  • 杨玉盛
  • 谷会岩

粗木质残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王一帆; 谌小勇; 邹东军; 雷俊杰; 吴小红; 王钧; 闫文德; 梁小翠
    • 摘要: 对九龙江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进行量化研究,了解亚热带典型次生林CWD的本底数据。以九龙江森林公园典型天然次生林中的6个20m×20m的标准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CWD的生物量、碳储量和养分特征变化。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2.8—30.4t/hm^(2)之间,碳储量在6.10—6.75t/hm^(2)之间,大量营养元素(N、P、K、 Ca、 Mg)含量相对稳定,化学计量变化不显著,微量营养元素中Pb与Cd元素含量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而增加。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处于中等水平,CWD主要以分解中后期的倒木为主,反映出该次生林处于中幼龄林阶段,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并表现出Pb与Cd在CWD中积累的现象,在中度分解和重度分解的CWD中Pb含量分别增加了62.65%和69.88%,Cd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3.33%和100%,其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WD如何参与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重金属积累等生态过程,比较不同林分干扰历史下CWD储量、分布及养分特征的异质性,补充CWD参与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的本底数据,为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温鑫鸿; 何小娟; 刘进山; 蔡昌棠; 吴建勤; 何东进
    • 摘要: 探究不同海拔梯度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柳杉林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数量和储量特征的影响,对天然柳杉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典型样地与随机取样法,在1400~1700 m(高海拔)、1100~1400 m(中海拔)和900~1100 m(较低海拔)3个海拔梯度对天宝岩天然柳杉林CWD的径阶结构、分解等级和储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高海拔树桩以大径阶木为主外,其余CWD主要以小径阶木为主,其占比表现为高海拔>中海拔>较低海拔;柳杉林CWD主要分布在1~3 m高度(长度)级,其比重在不同海拔中均处于43%以上;柳杉CWD总体处于分解初期,不同组分CWD分解等级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柳杉林CWD储量为32.57 t·hm^(-2),高海拔储量(21.92 t·hm^(-2))显著大于中、较低海拔,以树桩贡献最多(58.7%)。海拔是影响天然柳杉林CWD数量和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降低对CWD的清理,维持柳杉天然林正常更新,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 唐玉祥; 胥超; 熊德成; 时应贵; 吴帆; 杨智杰
    • 摘要: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福建三明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样地内粗木质残体的分解等级和径级分布,研究米槠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的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米槠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为16.13 t·hm-2.其中,倒木是主要贡献者,占粗木质残体储量的55.13%;其次为枯立木,占粗木质残体储量的44.87%.(2)样地内倒木和枯立木的储量均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20~40 cm径级占据优势地位,分别达到倒木和枯立木储量的48.86%和66.25%.(3)样地内倒木Ⅴ分解等级超过60%,处于分解的后期,是倒木的主要部分,可能是由于本区较好的水热条件,促进了微生物对粗木质残体的分解作用.总体而言,米槠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平均水平,这与天然林年龄、自然干扰和气候等紧密相关.因此,未来应加强对亚热带不同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的粗木质残体储量进行研究.
    • 陈娟; 杨智杰
    • 摘要: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作为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汇载体,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和适应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温度变化对CWD分解的影响及机制仍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总体上,CWD储量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CWD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受到温度变化范围、CWD分解等级等的影响.温度变化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CWD的分解.温暖湿润的环境提高了微生物活性,促进CWD分解,但寒冷或炎热干燥等极端温度则抑制分解.长期的温度波动引起植被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导致CWD基质质量、化学计量比、可分解性、径级大小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CWD分解.虽然温度对CWD分解的影响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降雨、大气氮沉降等多因子的协同变化如何影响CWD分解尚未得出结论.因此,今后的研究需多开展温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实验,以明晰温度变化和其他协同因素对CWD分解产生的交互作用.
    • 王芝慧; 黎静妤; 白义; 李飞; 侯建峰; 蒋雨芮; 李旭清; 郑冰倩; 杨万勤
    • 摘要: 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碳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关亚高山森林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以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紫果云杉原始林、岷江冷杉原始林、方枝柏原始林等8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了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持水能力随林型、腐烂等级和径级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亚高山针叶林木质残体饱和储水量在林型之间变化显著.其中,紫果云杉原始林具有最大的饱和储水量(22.06 mm),柳树次生林木质残体饱和储水量最小(4.55 mm),但林型之间木质残体饱和持水率的差异不显著.(2)不同林型的附生苔藓持水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紫果云杉原始林木质残体附生苔藓饱和储水量最高(7.01 mm),方枝柏原始林最低(0.21 mm).(3)腐烂等级显著影响木质残体饱和储水量,Ⅳ腐烂等级的饱和储水量较高(3.77 mm),Ⅱ腐烂等级较低(0.75 mm);木质残体饱和持水率和附生苔藓饱和储水量与腐解程度显著正相关,均符合Q(Q')=ex2 +fx+g的函数关系式.(4)木质残体和附生苔藓的饱和储水量均随径级增大而升高,大径级(D5)的饱和储水量占比分别超过60%和40%.可见,林型和木质残体腐解程度及径级大小是决定亚高山针叶林区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持水性能的关键因子,特别是附生苔藓对于提高亚高山针叶林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
    • 管立娟; 赵鹏武; 周梅; 刘兵兵; 舒洋; 郭娇宇; 周立文
    •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储存、养分循环、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更新恢复、水土保持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一部分研究者发现,CWD在分解过程中释放一定的碳量到大气中,从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CWD的研究发展阶段、形成来源、研究范围、储量多寡、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从国内外开始对CWD展开研究至今现状进行统计,发现环境因子对CWD的输入与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同的干扰环境CWD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CWD的存在现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CWD的管理,对林区内的CWD适当清理,禁止放牧,对森林生态系统火灾防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健康、森林死亡等经营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加强认识.其次,定期复查,为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森林恢复等一系列林业措施提供研究基础.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对CWD进行科学有效地定量化研究,达到科技兴林、科学护林的效果,且了解CWD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王科; 戚玉娇
    • 摘要: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在林分养分循环和碳估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CWD一直缺乏关注.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8 hm2固定样地进行CWD基础特征和地形调查,分析CWD存在形式、腐烂等级、倒向和径阶的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地内CWD的总密度为1073株·hm-2,树段和根桩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分别占总量的52.73%和27.82%,各腐烂等级上的数量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IV、V、II、I、III等级,倒向主要集中于南面及其邻近方向(东南和西南).CWD数量随着径阶增大呈"反J型"分布,小径级中树段和枯立木的比例较高,大径级中的根桩比例较高.CWD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分布不同,树段形式多分布在中坡位、急险坡和阳坡,根桩形式多分布在下坡位、平缓坡和阴坡.各腐烂等级的CWD都倾向于分布在中、下坡位,除V级腐烂外的其它腐烂等级都易分布在平缓坡,各腐烂等级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布没有规律.CWD倒向与地形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卡方检验表明,小径级倾向于分布在上坡位、急险坡和半阳坡,大径级倾向于分布在平缓破和半阴坡,坡位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CWD的存在及分布规律,对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与能量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管立娟; 赵鹏武; 周梅; 刘兵兵; 舒洋; 郭娇宇; 周立文
    •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而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储存、养分循环、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更新恢复、水土保持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一部分研究者发现,CWD在分解过程中释放一定的碳量到大气中,从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CWD的研究发展阶段、形成来源、研究范围、储量多寡、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从国内外开始对CWD展开研究至今现状进行统计,发现环境因子对CWD的输入与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同的干扰环境CWD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CWD的存在现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CWD的管理,对林区内的CWD适当清理,禁止放牧,对森林生态系统火灾防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健康、森林死亡等经营管理方面的负面影响加强认识。其次,定期复查,为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和森林恢复等一系列林业措施提供研究基础。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对CWD进行科学有效地定量化研究,达到科技兴林、科学护林的效果,且了解CWD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黄力; 高祥阳; 齐猛; 周侠; 杨超; 李笑寒; 杨圣贺; 钱深华; 杨永川
    • 摘要: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l).[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 戚玉娇; 张广奇; 熊志斌; 杨婷婷
    • 摘要: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维护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对CWD空间格局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索种群格局的形成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机制.采用g(r)函数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8 hm2固定样地内不同径级、不同腐烂等级、不同存在形式的CWD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在40m的空间尺度内,CWD总体在0-12 m尺度上表现为集群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格局强度降低,趋于随机分布,剔除生境异质性后,格局尺度降低至7m.2)CWD径级格局表现为:小径级>中径级>大径级.拔根倒和干中折断在整个研究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他不同径级、不同腐烂等级、不同存在形式的CWD均在小规模尺度(2-8 m)表现为集群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急剧变小,趋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3)除了干中折断与树段之间、大径级与小径级之间的CWD在空间上相互独立,其他不同径级、不同腐烂等级或不同存在形式的CWD之间均在小规模尺度(2-8 m)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空间关联性降低.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WD的分布格局可能是在小尺度内由密度制约、在大尺度内由生境过滤和个体自然衰老等生态学过程所形成,大径级对临近的小径级、先死亡对后死亡、站杆对倒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林型天然更新的作用和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