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普通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574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生态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艾训儒、姚兰、谢宗强等。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74 占比:99.20%

总计:9651篇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文趋势图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研究学者

  • 艾训儒
  • 姚兰
  • 谢宗强
  • 汤景明
  • 冯广
  • 熊高明
  • 申国珍
  • 徐文婷
  • 朱江
  • 赵常明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盘远方; 梁志慧; 李嘉宝; 梁士楚; 姜勇; 吴华萍; 王菁菁; 傅瑞静; 周健梅
    • 摘要: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掌握这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在桂林市灵田镇小水村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设置了1个320 m×60 m的样地,用于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α多样性变化.结果 表明:(1)组成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7科75属96种,密度为6371株/hm2.其中,常绿树53种,落叶树43种.(2)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和灌木层.其中,乔木上层分布34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6种),优势种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南酸枣(Ziziphus jujuba);乔木下层分布30个物种(常绿17种,落叶13种),优势种为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和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灌木层分布32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4种),优势种为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a)和刺叶冬青(Ilex bioritsensis).(3)在个体水平上,整个样地内所有个体胸径(DBH)呈明显的倒“J”型分布,平均胸径为4.32 cm;以小径级植株数量最多,DBH≤5 cm的个体占总个体数92.36%,而DBH≥20 cm的个体数较少,仅占0.96%;在物种水平上,平均DBH≤5 cm的物种有79种,占总物种数的85.86%,平均DBH≥20 cm的物种数(6种)仅占总物种数的6.52%.(4)每个样方中个体数的均值为262±132,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67±0.26,Simpson指数均值为0.89±0.03,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78±0.05.(5)人为干扰和海拔对物种分布影响极显著,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和坡度对物种分布影响显著.
    • 蒋婷; 向珊珊; 方秀茹; 秦琦云; 施伟凤; 姜勇
    • 摘要: 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解婧媛; 刘俸妍; 纳超; 周艳艳; 姜勇
    • 摘要: 为了解桂林岩溶石山地区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绿物种和落叶物种哪一类更适应岩溶地区这种特殊的生境,利用Levins公式,测定了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重要值排名前20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 汤开成(文/摄影); 何屹(摄影)
    • 摘要: 四川盆地西缘的瓦屋山鸟类种数占四川省鸟类的41%。瓦屋山雀形目鸟类达232种,占当地鸟类种数的75%,是中国鸦雀种类最集中的地区。瓦屋山的鹛类、朱雀也极具特色,遇见率高。坐落于四川盆地西缘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最高海拔3269米,最低海拔1138米,海拔相对高差2131米,极大的高差孕育了常绿阔叶林(海拔1100-1800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800-2400米).
    • 楼一恺; 范忆; 戴其林; 王铮屹; 库伟鹏; 赵明水; 余树全
    • 摘要: 以浙江省天目山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多样性特点;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决策系数定量计算各个林层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垂直结构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的影响.结果 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层次结构丰富,树高由1.4-36.5 m依次可分为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从灌木层依次往向上,物种丰富度、多度、特有种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灌木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四个林层,其中灌木层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的决策系数分别为0.850、0.651、0.755.(4)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密度的大小对灌木层的物种数目有明显的影响,林冠层密度越大,灌木层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少,复杂程度越低;偶见种和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特殊作用.综上,研究认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在维持森林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灌木层在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森林群落中稀有种、偶见种多少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特殊作用.
    • 肖艳梅; 解婧媛; 姚义鹏; 梁士楚; 高丽娜; 张惠; 莫适祯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冗余分析(RDA)结合Monte Carlo随机置换检验筛选出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分布影响显著的土壤资源轴(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14个优势物种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土壤pH值和土壤厚度6个土壤资源轴上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溶钙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檵木(0.89、0.94);在土壤pH值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常绿物种粗糠柴(0.96);在土壤速效氮、土壤全氮和土壤厚度资源轴上,生态位宽度最大值为落叶物种南酸枣(0.87、0.99、0.97).(2)14个优势物种在6个土壤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厚度>土壤全氮>土壤水溶钙>土壤速效氮>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且均表现为常绿物种与常绿物种形成的种对生态位重叠均值(0.84)>常绿物种与落叶物种(0.74)>落叶物种与落叶物种(0.66).(3)综合6个土壤资源轴,生态位重叠值≥0.5的种对高达480对,占总种对数的87.91%,暗示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优势物种在资源匮乏且资源异质性高的特殊生境中存在激烈竞争,且乔木层种间关系相对不稳定.
    • 朱强;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彭宗林
    • 摘要: 基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内6 hm2监测样地多度数据,通过累计经验分布曲线(ECDF)表征该样地内不同生活型功能群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并采用6种模型对各功能群不同取样尺度物种等级-多度曲线进行拟合并检验其拟合效果,分析多度格局与模型拟合在不同尺度间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结果 表明:(1)各尺度下落叶种比常绿种的物种数多,物种多样性指数更大,但个体数相对较少;不同功能群稀有种比例排序为:落叶种<所有种<常绿种.(2)6种模型中的断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差;中大尺度(50 m×50 m、100 m×100 m)上不同生活型树种多度分布能接受的模型较少,除大尺度的常绿树种外,拟合最优模型均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大尺度的常绿树种拟合最优模型为中性模型;小尺度上(20 m×20 m)常绿树种的最优模型为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落叶树种最优模型为生态位优先模型,所有树种在小尺度最优模型为Zipf-M andelbrot模型.研究认为,随着尺度逐渐扩大,中性过程较生态位过程对物种-多度格局的解释力度更大,落叶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较常绿树种更接近于样地所有树种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机制.
    • 赵常明; 申国珍;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 摘要: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本数据集收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总数据量7425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2次。在20 m×5 m(水平投影)的人工径流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埋设了3根测管,共9根测管。用户可以按照观测时间、观测深度和坡位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统计表明: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09–2016年土壤水分含量(体积比)平均值为0.313±0.165,最大值为0.647,最小值为0.000。2)2009年(5-12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大,为0.342;其次2012年,为0.340。2010年最小,为0.293。3)1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高,为0.343;其次为11月,0.342。8月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为0.271;其次为7月,0.291。4)土壤水分含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10–50cm土层分别为0.084(±0.070)、0.222(±0.092)、0.359(±0.108)、0.431(±0.078)和0.468(±0.065)。5)2009–2012年0–50 cm土壤平均储水量为156.99(±56.99)mm,相当于1569.9(±186.6)t/hm2。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水利工程集水区水分涵养和水量调节功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水文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国森林水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赵常明; 申国珍; 徐文婷; 熊高明; 樊大勇; 周友兵; 葛结林; 谢宗强
    • 摘要: 土壤水分含量是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基础指标,是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研究区域位于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是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集水区.本数据集收集了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简称神农架站)2009年5月至2016年12月的土壤水分含量数据,总数据量7425条.测定方法为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定点连续观测,观测深度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观测频度为每月2次.在20 m×5 m(水平投影)的人工径流场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埋设了3根测管,共9根测管.用户可以按照观测时间、观测深度和坡位进行数据检索.初步统计表明:1)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009-2016年土壤水分含量(体积比)平均值为0.313±0.165,最大值为0.647,最小值为0.000.2)2009年(5-12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大,为0.342;其次2012年,为0.340.2010年最小,为0.293.3)1月土壤水分含水量最高,为0.343;其次为11月,0.342.8月土壤水分含量最低,为0.271;其次为7月,0.291.4)土壤水分含量从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加,10-50cm土层分别为0.084(±0.070)、0.222(±0.092)、0.359(±0.108)、0.431(±0.078)和0.468(±0.065).5)2009-2012年0-50 cm土壤平均储水量为156.99(±56.99)mm,相当于1569.9(±186.6)t/hm2.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库的建立与共享,为理解水利工程集水区水分涵养和水量调节功能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理解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该类型森林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水文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我国森林水文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