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体育、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58805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辽宁体育科技、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国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等;等速肌力测试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毅、马涛、姚建锋等。

等速肌力测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8805 占比:99.98%

总计:458903篇

等速肌力测试—发文趋势图

等速肌力测试

-研究学者

  • 吴毅
  • 马涛
  • 姚建锋
  • 宋雅伟
  • 张雷
  • 李毅
  • 武亮
  • 刘付懿斐
  • 刘波
  • 刘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丁晓晶; 陈金; 王勇军; 王文龙; 周宇; 赵健; 杜金刚
    •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加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5 d,每天1次。比较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并观察双下肢屈伸肌最大峰力矩值(PT)、屈伸肌相对峰力矩[PT/体质量(BW)]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JOA,ODI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侧屈PT、屈PT/BW、伸PT/BW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不仅能明显缓解LDH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提高其功能,更能明显增加患侧下肢肌力恢复。
    • 郭富明; 刘付懿斐; 霍少川; 赵世婷; 樊粤光; 杨俊兴
    • 摘要: 目的:观察关节康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患者予关节康膏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SS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脱落7例,治疗组剔除3例、脱落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9%(32/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关节康膏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明确,能改善疼痛、膝关节功能,提高肌肉功能及膝关节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 邢荣鑫; 普联盟
    • 摘要: 等速肌力测试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肌力水平评估中,对于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肌力测试更是被广泛关注,我们可以通过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获取足球专项大学生运动状态下的反应膝、踝关节屈伸肌力量大小的峰力矩和反应屈伸肌力量平衡性的 H/Q 值。通过相关文献阅读总结,结合肌力数据从肌力方面探讨膝关节屈伸肌与韧带损伤之间的关系,找出导致膝、踝关节韧带损伤肌力方面的潜在原因和规律,在损伤前找到引发损伤的敏感指标。为体育类大学生和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应对膝、踝关节韧带损伤带来的影响,降低膝、踝关节韧带损伤风险提供实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 李兴惠; 满喜; 郑松玲; 汤鑫钰
    • 摘要: 本文运用瑞士生产的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内蒙古师范大学20名专项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腰腹屈伸肌群进行肌力测试,分析专项男子足球运动员腰腹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肌力评价、力量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提供理论性依据。结果表明:(1)腰腹屈伸肌的峰值力矩和相对峰值力矩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各角度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相同角速度下,腰腹伸肌的峰值力矩和相对峰值力矩均比屈肌高,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腰腹屈伸肌峰力矩比值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各角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腰腹屈伸肌峰力矩比值超过F/E的正常范围。(3)腰腹屈伸肌的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总功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角速度下,腰腹屈伸肌的总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腰腹屈伸肌群到达峰力矩的平均时间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不同角速度下,腰腹伸肌到达峰力矩的平均时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相同角速度下,腰腹伸肌群到达峰力矩的平均时间均小于屈肌群,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在45°/s与90°/s的测试速度,腰腹屈伸肌的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值不具有规律性,分布离散。
    • 曾理华
    • 摘要: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体育研究、运动训练和康复训练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简要概括了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的概念、测试指标和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的优缺点,总结了国内等速仪器对不同运动项目膝关节的研究,发现其中的共性与特性,为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参考。总结国内前人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不同运动项目膝关节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运动项目膝关节力量存在双侧不对称,造成双侧不对称可能是由于发力习惯或运动项目的特点导致。同一运动项目不同等级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差异明显,这主要跟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训练的年限有关。不同群体比赛项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不同。
    • 况春艳; 余研; 李曼蓉; 崔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肩袖损伤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4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肩袖损伤康复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肩关节振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表面肌电测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疼痛评分评定。结果共27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冈下肌、小圆肌、前锯肌的均方根值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前屈、外展的峰力矩体重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存在疼痛、肌力下降的肩袖损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辅助使用上肢振动治疗,有利于恢复肩袖肌力,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 郭富明; 刘付懿斐; 杨俊兴
    • 摘要: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侧C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等速肌力测试指标、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伸肌和屈肌峰力矩(PT)、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伸肌和屈肌PT及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屈肌PT和VAS评分较治疗后下降(P<0.05),对照组Lysholm评分较治疗后升高(P<0.05);观察组伸肌和屈肌PT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CP短期疗效明确,能改善疼痛、恢复功能及肌力,减缓CP的病情进展。
    • 姜钰; 黄鑫; 朱颖波; 张佳林; 王晓宁; 吴克俭
    •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术后肌力及耐力的恢复. 方法 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的2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26 ~ 60岁,平均35.7岁;右侧11例,左侧12例;伤后0.5~7.0d(平均2.7d)行手术治疗.术后18个月收集切口长度、皮肤坏死、感染、再断裂情况,并对健侧与患侧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从而客观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再断裂,切口长度平均1.4cm(1 ~2 c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99.1分(93~ 100分),总体优良率为100% (23/23);ATRS评分平均97.0分(88 ~100分).等速肌力测试显示患侧踝关节跖屈扭矩峰值和背伸扭矩峰值在5个测试速度下(30、60、90、120、240°/s)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力测试中,踝关节健侧与患侧跖屈总功分别为(691.2±258.8)、(670.6±304.2)J,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踝关节健侧背伸总功[(407.3±119.2)J]大于患侧[(362.2±117.5)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等速肌力测试法可以客观评价腱周膜下通道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效果.
    • 江志锦; 王惠娟; 叶海峰; 杜东; 刘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意大利筋膜手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选取4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筋膜组(n=20)和推拿组(n=20).两组均进行家庭训练2周,1次/d;筋膜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筋膜手法,治疗2周,每周2次;推拿组辅以推拿治疗,治疗2周、每周2次.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1个月后,分别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腰背核心肌群屈伸和旋转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腰背核心肌群屈伸和旋转的PT和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与推拿组相比,筋膜组的PT改善更显著(P<0.05).随访1个月,推拿组各项评分显著差于治疗后(P<0.05);而筋膜组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筋膜手法可有效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更有效地改善功能障碍,其长期疗效和预防作用较好.
    • 张丽; 舒思佳; 王晓明; 赵金明; 王浩宇; 袁芳
    • 摘要: 采用德国IsoMed 2000等速肌力测试仪,以60°/s、180°/s两种角速度,对16名排球运动员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得出以下结论:①男排运动员双侧膝关节慢速测试时(60°/s)屈伸肌峰力矩显著高于快速测试(180°/s),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随测试速度的递增而增加,左右膝关节屈伸肌比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慢速测试时(60°/s),左右膝关节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值、平均功率、H/Q均有显著差异。③快速测试(180°/s)时,左右屈肌峰力矩、左膝伸肌峰力矩、左右膝关节伸肌均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无显著性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