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耳手术

中耳手术

中耳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79222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国解剖学会第七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等;中耳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力生、介华、卢振民等。

中耳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222 占比:99.99%

总计:679314篇

中耳手术—发文趋势图

中耳手术

-研究学者

  • 余力生
  • 介华
  • 卢振民
  • 姜振东
  • 张学渊
  • 张爱民
  • 朱威
  • 李靖
  • 王霞红
  • 甄泽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域开; 陈俊; 宋勇莉; 邱建华
    • 摘要: 中耳手术中通常会使用某种填塞材料以达到支撑、止血、吸水、防止粘连和促进愈合等作用。由于中耳粘膜对异物非常敏感[1],填塞物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异物反应、鼓室粘连、纤维化及新骨形成等[2],甚至会造成听力损伤[3],影响手术效果。理想的中耳填塞材料应该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可为移植物提供足够的支撑;具有良好止血和吸水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可预防鼓室粘连和粘膜纤维化;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安全性高,无毒性;具有可塑性;性价比高,材料易获得等[4];但是目前尚无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理想材料。
    • 牟珊; 刘志庆
    • 摘要: 目的 探讨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手术分组方式、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189例(195耳)慢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根据颞骨CT检查所见分3组进行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1组:上鼓室开放术;2组:上鼓室-鼓窦开放术;3组:上鼓室-鼓窦-乳突开放术.于术中对各组中耳病变情况、胆脂瘤侵犯范围、手术实际开放范围进行观察记录,与术前手术分组结果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耳听力恢复情况、复发情况及干耳情况.结果 术前手术分组与术中所见的总符合率95.9%(187/195).患耳术后反应较轻、恢复快,术后随访半年至1年,无胆脂瘤复发及继发鼓膜穿孔、流脓.161耳进行了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改善有效率97.06%(156/161).结论 耳内切口耳内镜联合显微镜中耳手术,分组方法简单、可靠,尽可能的减少了中耳手术磨骨量,又能有效地清理中耳病变、提高听力,使中耳手术更趋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
    • 李宏伟; 寇帅; 李夕霞
    • 摘要: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陈伟东; 陈丹; 张玉龙; 蒋明阳
    • 摘要: 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与耳手术患者术后听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69例行中耳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ERAS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后的听力分级、听力恢复情况及对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听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管理与中耳手术患者术后听力恢复的密切相关,ERAS管理能明显提高术后听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仇晓露; 方小明; 刘镇山
    • 摘要: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 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刘权忠; 肖林川
    • 摘要: 目的:研究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与鼓室硬化症患者86例,均采用耳内镜下中耳手术与鼓室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听力结果、术腔愈合情况与随访结果.结果:手术后气导听阈值较手术前高,气骨导听阈差较手术前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腔均完全愈合,未发生面瘫、创伤小,无耳聋与耳周不适的不良反应,存在缝隙穿孔4例,门诊经耳内镜处理修复,后续病灶未复发.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与鼓室硬化症患者采用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治疗能改善听力效果,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借鉴.
    • 冯天赐; 杨海弟; 郑亿庆; 熊浩; 陈越勃; 黄夏茵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耳手术术中听力监测与患者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及术后听力预估的相关性.方法 42例(42耳)中耳手术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5~70岁,平均36.63±15.57岁),其中中耳胆脂瘤8例,耳硬化症3例,鼓室硬化4例,分泌性中耳炎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例;在全麻后,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对所有患者进行声场Chirp声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监测,所得阈值分别与患者术前气导纯音听阈和术后3个月纯音听阈比较.结果 42例(42耳)中,仅24例完成了术后3个月的纯音听阈检查,这24例(24耳)患者术前、术中手术结束即刻声场AABR监测阈值分别为58.75±9.70、39.38±12.80 dB HL,术前500、1000、2000、4000 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1.04±14.59、48.12±15.59、43.33±14.87、50.00±19.33 dB HL,500~4000 Hz气导平均听阈(PTA)为48.13±13.79 dB HL;术后3个月分别为34.38±18.20、32.70±18.47、33.75±15.12、40.63±16.44 dB HL,,500~4000 Hz气导PTA为35.36±14.90 dB 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ABR反应阈与术前气导PTA具有相关性,术中手术结束即刻AABR反应阈与术后3个月500~4000 Hz气导PT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中耳手术中声场Chirp声AABR监测能有效预估患者术后听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