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竹笛

竹笛

竹笛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7篇,主要集中在音乐、中国文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5篇;相关期刊428种,包括文艺生活·文艺理论、北方音乐、戏剧之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4年全国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17第六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会议等;竹笛的相关文献由110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亮、孟建军、马强等。

竹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9 占比:89.9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25 占比:9.87%

总计:1267篇

竹笛—发文趋势图

竹笛

-研究学者

  • 胡亮
  • 孟建军
  • 马强
  • 荣卫
  • 张东旭
  • 姚晖
  • 曹力文
  • 雷黎媚
  • 傅晔
  • 吕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顾硕
    • 摘要: 竹笛,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竹笛的流传地域非常广大,所以流传至今,派系和品种繁多,主要可分为南派和北派,竹笛也基本分为梆笛、曲笛、新笛,他们在乐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梆笛,因伴奏梆子戏而得名。通常分为:小G调梆笛、小A调梆笛等。音色高亢、明亮,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评剧、秦腔、河北梆子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等。
    • 沈晗阳
    • 摘要: 竹笛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全身由竹子制成,故取名为竹笛。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但因为各地民族风俗的不同,竹笛也在几千年的演化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竹笛逐渐演变为独奏乐器,越来越多的独奏曲目相继问世,《秦川抒怀》就是这一时期的乐曲。它是由著名现代笛子演奏家马迪先生作曲,是一部代表着陕北风格的竹笛独奏曲。马迪在这部乐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模仿板胡揉指的技法,使乐曲的秦腔风格更加明显。创新性的揉指不仅丰富了竹笛的演奏技法,为竹笛演奏提出了更多的可行性,也传承了陕北戏曲独特的风格。
    • 刘素华
    • 摘要: 竹笛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河南贾湖舞阳骨笛被发现算起,可推算出笛子的出现距今约80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竹笛逐渐成长为一件独奏乐器并繁荣发展。根据南北不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和演奏技巧。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对同一首曲子的演绎和处理也不同。本文主要以人民音乐出版社所出版,由曲广义、树鹏编订的《笛子教学曲精选》中辑录的《喜相逢》谱例为“基本参照系”,分析各艺术家对同一曲目二度创作的处理。
    • 房杉
    • 摘要: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一首竹笛专用曲目,至今在业界仍具有广泛影响力。湖南花鼓音乐元素在该曲中的大量运用(“^(#)5”是湖南花鼓音色的特色音律^([1])),使作品歌唱性与舞蹈性兼具,层次感与立体感并存,悠扬静谧的同时,又不失热烈欢腾的风格,完美展现了湘江两岸旖旎的风光和人们热情奔放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番景象。后经王中山移植改编为古筝曲,两种乐器演绎分别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学体验。本文拟通过该曲目的调式调性、乐曲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竹笛与古筝演奏所带来的听觉感受,以期“琴瑟和鸣”。
    • 刚雯雯
    • 摘要: 20世纪60年代,音乐学家初步认定中国竹笛的南、北两派,并以南派曲笛、北派梆笛为标志。本文以北方风格曲目《挂红灯》为个案进行研究,拟从各个曲目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术分析三方面来论述北方竹笛乐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要点,以期对竹笛教学有所帮助。
    • 宋维
    • 摘要: 在任何一种文化框架中,有什么样的美学思想,与之相伴的就是受其影响的艺术风格。哲学是总结客观规律的范畴,而艺术就是客观物质的体现与形而上的创造。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观念对艺术的影响也十分的深远,意境悠长。如在崇尚自然之美的传统美学思想下,便有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词佳句。画家们也创作出了《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等独具中国审美的山水画作。在音乐中,也创作了《行云流水》、《溪山琴况》等歌颂自然风光的佳作。
    • 程龙; 沈晗阳
    • 摘要: 竹笛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从中演化出了众多的流派,特别是在建国以后,出现了众多的竹笛独奏曲,《琅琊神韵》就是其中之一。这首作品,是由著名笛子大师俞逊发根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来的。全曲舒缓空灵,其中俞逊发创新性地加入了“指击音”“哨笛音”等新技法,使乐曲富有画面感。
    • 张志鹏
    • 摘要: 随着当代音乐创作发展,笛曲的五线谱记谱形式目前几乎成为院校、乐团采用乐谱的主流。然而在现行的笛曲五线谱出版物中,关于记谱八度、指法标注、移调记谱等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解决笛曲五线谱记谱方法中的八度记谱、指法标注等问题,可以将记谱八度进行统一;将简谱和五线谱所适用的曲目进行分别讨论;并在当代笛曲以及民族管弦乐作品竹笛声部中不适宜采用移调记谱法。
    • 孟建军
    • 摘要: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去南方一些竹笛制作作坊采访,采访中发现有些制作师在制作竹笛的同时,也制作样子有些怪怪的乐器,他们告诉我这叫竹筒埙。当时觉得这些制作师利用竹子制作埙真的很有创意。后来著名乐器学者、上海艺术研究所的陈正生先生告诉我,这个乐器的真正发明人是江苏大丰的周寿荣。
    • 孙晶; 李世欣
    • 摘要: 竹笛独奏曲《姑苏行》是一首经典作品,这已经成为同行的共识。《姑苏行》的音乐内涵和表演艺术包括以下方面:音乐形态结构和内容映射到“情感”层面的完美表达,音乐深深地渗透着昆曲的魅力和苏州的美丽风光,体现了江南丝竹的整体深度内涵、江南笛曲的风格和独特的制笛技艺,正是这些方面的内涵,体现了《姑苏行》独特优雅的艺术魅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