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筝

古筝

古筝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3196篇,主要集中在音乐、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82篇;相关期刊634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琴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20 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等;古筝的相关文献由235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望、李同志、田步高等。

古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3 占比:69.2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82 占比:30.73%

总计:3196篇

古筝—发文趋势图

古筝

-研究学者

  • 周望
  • 李同志
  • 田步高
  • 熊立群
  • 古筝
  • 王天一
  • 宋倩雯
  • 陶玉兰
  • 吴扎根
  • 王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王婧羽
    • 摘要: 《望秦川》是陕西筝派较有代表性的现代筝曲,由景建树先生和王中山先生创作.这首乐曲从陕西梆子乐演变而来,充满黄土高坡的悲怆和高亢.既有浓郁的陕西筝派特色,又不乏现代筝曲艰繁的技巧.其中,摇指的运用表现了陕西筝派独有的音乐特色,将陕西筝派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在摇指技艺手法的分析基础上,对《望秦川》进行解读,结合陕西筝派的特点分析摇指技法的运用,并在筝曲《望秦川》中进行总结.这可以让我们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技巧和魅力,还可以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更加完美地去演绎这首作品.
    • 吕磊; 胡伟峰
    • 摘要: 减少古筝外观设计流程中存在的双主观因素影响,系统获取满足特定人群感性需求的古筝外观设计。提出一种感性工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古筝外观设计流程,运用感性工学方法寻求目标人群感性需求与古筝外观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用以指导古筝外观设计方向,并运用AHP法对古筝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评估与决策。得到满足目标人群感性需求的古筝外观设计最优方案。以感性工学方法指导产品设计,结合AHP法进行设计评估,能够使古筝的设计流程更加科学系统,并为同类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 郭琳; 张琼
    • 摘要: 曹正,原名郭成学,字缉光,1920年12月31日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于1998年4月13日病逝。他是中国著名的古筝理论家、演奏家,为古筝等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呕心沥血、倾情终生。他对人生的抉择和对钟爱的音乐文化事业的追求真正做到了不遗余力、贯彻始终。
    • 金亚迪
    • 摘要: 传统的古筝表演艺术教学多是采用师徒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在遇到疫情等需要限制社交、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环境。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创建虚拟世界并提供沉浸式体验环境的仿真技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媒介和手段形成的艺术形式是虚拟现实艺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艺术研究并实现远程古筝教学,是古筝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古筝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古筝教学利弊的基础上,论述了VR技术及其在古筝表演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宋瑾
    • 摘要: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音乐能够把人们内心所具有的情感清晰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时候,很多人对于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利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声,是很多人采取的一种手段,更能够利用音乐对情操进行陶冶。在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中,古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所以本文的研究也是结合古筝的演奏,深入探讨提高其音乐表现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利用正确的方法,为音乐表演以及古筝演奏效果的提升作出贡献。
    • 陈爱娟
    • 摘要: 古人基于社会功用和音乐形态,以雅俗划分琴乐和筝乐。古琴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器具,形制、乐曲和行为方式都有讲究,饱含深厚的文化意蕴,是为雅者。古筝音声华丽,乐曲多表现世俗情趣,多在市井流传,是为俗者。古筝弹奏琴乐改编曲,又体现了趋雅倾向。琴曲改编筝曲的特点,从表层上来说,是既有琴的韵味,又有筝的特色,从深层来说,则是使筝由俗入雅。结合琴筝的历史传承及当代发展,琴曲改编筝曲的雅俗问题,应从多个层次来看。第一层,从大的方面,即琴筝的整体来看,仍然是琴雅筝俗。第二层,从当代筝的发展及其曲目建设来看,筝乐自身也呈现出雅俗分化。第三层,从同一首乐曲来看,演奏者的演绎可以或雅或俗。
    • 刘雪琳
    • 摘要: 本文以古筝摇指技术为研究对象,探讨摇指的线性审美特征以及在演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摇指技术的线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点构线、以线构象、以线表情三个方面,在运用摇指技术的过程中,要从乐曲风格的角度进行探究,注重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 张元婷; 葛颖; 苗媛媛; 刘镇波; 李宜祥; 田明亮; 李晓君; 王辰希
    • 摘要: 【目的】古筝共鸣面板的结构是影响其振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结构的共鸣面板发出的音质与音色会有所差异,迄今很少有学者就拼板古筝共鸣面板的振动发声特点展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拼板古筝共鸣面板为研究对象,利用两种模态分析方法探讨其声学振动性能。采用实验模态分析法,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激励力信号和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析,经过数据转换求得系统的频响函数,进而得出各阶次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模态振型;采用计算模态分析法,建立拼板结构共鸣面板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离散,通过近似方法求解出各阶次共振频率及其对应模态振型。【结果】实验模态结果显示:拼板共鸣面板能够识别到的阶次有(0, n)和(1, n)阶,且多集中在(0, n)阶,(1, 4)、(1, 6)、(1, 7)和(1, 10)阶为沿横纹理方向和顺纹理方向弯曲振动叠加的复合振动,识别较困难。从振型上看,拼板共鸣面板各阶的模态振型相对清晰易识别。与实验模态结果相比,计算模态分析能够识别到选定阶次范围的所有阶次,所得振型图更加均匀且理想,而实验模态分析时个别阶次较难识别。拼板共鸣面板计算模态结果与实验模态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9 6。【结论】从模态分析结果来看,相对整板结构,拼板共鸣面板各阶共振频率对应的模态振型整体清晰易识别,振动频率更高;从木材利用率方面来讲,相对于制作整板,拼板共鸣面板更有利于节约木材资源。通过两种模态分析结果综合对比,验证了计算模态分析应用于拼板结构古筝共鸣面板的振动模态研究具有可行性。
    • 李书晴; 胡婷婷
    • 摘要: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演奏上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可抒发慷慨激昂、气贯长虹的豪情。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其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本文主要从作品的结构、演奏技法、故事性的情感处理、中国传统故事在现代古筝作品创作中的运用与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故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继承。
    • 朱敏
    • 摘要: 《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理论课,它是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来记录和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所有音乐学专业课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视唱与练耳》是一门具有较强技能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是《基本乐理》动态化的呈现,主要是进行识谱训练和听觉训练的一门学科。良好的听觉技艺有利于提高音乐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音乐的创造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