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
童第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前线、思想政治课教学、云南教育:小学教师等;
童第周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汤俊英、王渝生、薛明等。
童第周
-研究学者
- 汤俊英
- 王渝生
- 薛明
- 井长水
- 任晓辉
- 佘月轩
- 傅余宏
- 冉学贤
- 冯志宏
- 刘保铭
- 刘学礼
- 刘小娟
- 刘贵华
- 卢卫华
- 史孝宜
- 吕力英
- 吴应海
- 吴建
- 吴林芳
- 周志超
- 周琳
- 周耀雄
- 周询一
- 四月
- 姚杰1
- 姚爽
- 姚秦川
- 孔婧
- 孙俊英
- 孙文晔
- 宁雪红
- 宋兆宽
- 宋桂芳
- 尤为
- 张云霞
- 张天艺
- 张强
- 张桂兰
- 张淑君
- 张秋娟
- 张苏贤2
- 徐同领
- 徐安全
- 徐恒足
- 戴永健
- 晋福轩
- 曾云
- 曾凡金
- 未名
- 朱叶
-
-
王渝生
-
-
摘要:
120年前,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克隆之父”童第周(1902.5.28-1979.3.30)出生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当时中国处于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他自小便立志要为中国振兴作出贡献。然而,由于家道中落,童第周一直在家接受当过私塾老师的父亲的教育,他在16岁时才进入宁波效实中学读3年级。因为基础薄弱,他成了班级中的倒数第一,这深深刺痛了童第周的内心。
-
-
王渝生
-
-
摘要:
120年前,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童第周(1902.5.28-1979.3.30)出生于浙江鄭县。童第周的幼年正逢中国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时期。目睹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童第周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0年,童第周负笈西行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有一次他的导师达克教授正在做青蛙卵子试验,需要把卵子外面的一层薄膜剥掉。在显微镜下,达克教授和助手们怎么也去不掉那层膜。
-
-
董恒波
-
-
摘要:
童第周,浙江鄞县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长年累月,滴水穿石1902年,童第周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的童年时代,能吃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父亲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让童第周早早到私塾里学习。
-
-
吴应海
-
-
摘要:
导语。议论文以论述为主,语言应当具有理性,但议论文语言在追求准确严密的同时,也应带点儿锋芒,特别是那种以批评为主的文章,文字更应犀利一点儿,加点儿“辣”味。这样不仅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还能突出自己的观点,可谓一举两得。请热爱劳动吧。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说:“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不难看出,这句话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
-
-
-
摘要:
一个人能从失败走向成功,能从最后一名走向第一名,是一个需要努力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内心逐渐成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故事。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很多小朋友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就会贪玩,放纵自己,童第周也不例外。他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学校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童第周自己住在学校,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童第周第一次脱离了父母的管教,非常开心,每天只顾着玩儿,对学习一点儿也不上心,父母对此也毫不知情。
-
-
-
-
摘要:
1951年4月学报编委会正式成立,杂志暂定名《山东大学学报》,为文理综合刊,童第周任总编辑。1951年8月《山东大学学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华岗校长亲自撰写发刊辞。
-
-
-
韵致
-
-
摘要: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到该上学的时候没钱上学,就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水滴只要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滴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水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听完父亲的话,童第周内心感到很震撼,于是,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考进当时省内声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于是,童第周开始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
-
-
姚秦川
-
-
摘要:
童第周1902年出生于浙江鄞县,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早年在留学期间,他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打破当地人认为中国留学生没有学问的偏见。1927年,童第周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生物系任助教。三年后,为了能继续深造,学习到更先进的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童第周远渡重洋,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拜在著名生物学家勃朗歇尔教授的门下,开始研究胚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