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7408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福建建筑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首届全国文物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与保护学术会议、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竖向地震作用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洪兵、尚守平、李爱群等。

竖向地震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4088 占比:99.86%

总计:74190篇

竖向地震作用—发文趋势图

竖向地震作用

-研究学者

  • 刘洪兵
  • 尚守平
  • 李爱群
  • 丁朝辉
  • 傅良
  • 傅赣清
  • 刘斌
  • 吴重轮
  • 尹奋
  • 张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阎飞; 靳宝
    • 摘要: 基于泰勒稳定数方法的拟静力分析是土坡地震稳定分析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得出地震作用下土坡的安全系数,但忽略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为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本文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解析公式,形成了改进的泰勒稳定图方法和计算流程。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算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改进边坡稳定图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方便地估算简单均质黏性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边坡工程抗震设计验算提供了参考。
    • 阎飞; 靳宝
    • 摘要: 基于泰勒稳定数方法的拟静力分析是土坡地震稳定分析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得出地震作用下土坡的安全系数,但忽略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为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本文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解析公式,形成了改进的泰勒稳定图方法和计算流程.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算例,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改进边坡稳定图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方便地估算简单均质黏性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边坡工程抗震设计验算提供了参考.
    • 孙钦学; 李智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某省会艺术中心项目大悬挑钢结构雨篷的结构分析与设计,结构采用盈建科和3d3s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现对在恒载、活载、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钢雨篷杆件及其连接的强度及变形进行验算.
    • 何庆锋; 聂玉莲; 邓颖婷
    • 摘要: 为了研究存在损伤支撑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连续倒塌性能,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中选取了3条远场地震波、4条近场地震波以及1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输入,利用等效轴力变化模拟损伤柱失效过程,基于Open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采用时程分析法对中柱在地震作用下逐渐失效的平面框架结构的抗竖向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4g,g为重力加速度)作用下,损伤柱快速失效,在相同的失效时间下,竖向加速度峰值与地震波总能量竖向分量能显著增加结构竖向响应,从而加大结构的竖向倒塌风险;相对于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的中柱竖向位移峰值和中柱相邻梁端受拉钢筋应变峰值都明显增大;随着中柱失效时间的增大,动力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地震作用对剩余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小.
    • 徐亚洲; 田晓航; 张慧; 于军琪
    • 摘要: 为了研究近断层地震动速度脉冲及强竖向地震动对风机塔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某陆上风电场1.5 MW风机塔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结构在水平向脉冲型地震动、水平向非脉冲型地震动、水平与竖向地震动组合3种地震输入工况的时程分析。通过3种工况下塔顶位移时程、加速度时程、塔底剪力、弯矩及轴力的对比分析发现:近断层速度脉冲对结构塔顶水平位移、塔顶水平加速度、塔底剪力与弯矩均影响显著;竖向地震动会加大结构的塔顶竖向加速度响应及塔底轴力响应;随着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增大,塔顶竖向加速度响应增大,最大轴力随着峰值比增大而增大,最小轴力随着峰值比增大而减小。此外,增量动力分析表明,采用自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更真实地预测风机塔的失稳破坏机制。
    • 皇甫涛1
    • 摘要: 文章以东非裂谷区内马一期铁路工程Rongai中间站站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既有建筑的破坏形态,通过工程模拟分析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对大跨度多层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竖向地震计算方法可以确保建筑的抗震安全,提高建筑的安全储备。
    • 皇甫涛
    • 摘要: 文章以东非裂谷区内马一期铁路工程Rongai中间站站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对既有建筑的破坏形态,通过工程模拟分析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对大跨度多层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竖向地震计算方法可以确保建筑的抗震安全,提高建筑的安全储备.
    • 郭正位; 郭新菊; 王振; 尚守平; 尹奋; 宋炼
    • 摘要: Vertical seismic action could cause additional horizontal force and enhance the P-△ effect.The vertical seismic ac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horizontal governing equations.A MATLAB program was prepar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governing equ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vertical seismic action on horizontal spectra was analysed.Based on the program,the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he horizontal stiffness changes of three dimensional isolation piers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iod of structure changes with time after taking the the P-△ effect caused by vertical seismic actio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decreases while the displace response increases.Smaller height of structures and longer structural period could cause greater influence.In addition,the acceleration of the new three dimensional isolation structure decreases and the decrease coefficient could be controlled under 0.5.%竖向地震作用会引起额外的水平力并增大结构的P-△效应.本文将竖向地震作用引入到水平运动微分方程中,采用MATLAB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对水平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竖向位移对新型三维隔震墩水平刚度的影响,进行了新型三维隔震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P-△效应后,结构自振周期随时间变化,加速度反应谱值减小而位移反应谱值增大;结构高度越小、结构周期越长,竖向地震作用对反应谱的影响越大;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及竖向位移对弹簧水平刚度的影响后,新型三维隔震结构加速度反应减小、位移反应增大,新型三维隔震结构减震系数可以控制在0.5以下.
    • 刘焰1; 龙天佑2; 封严龙3
    • 摘要: 建筑房屋设计中采用隔震技术这几年随着国民力量的提高迅速在我国应用广泛起来,国家政府部门对这门新技术也越来越重视,甘肃,新疆等地也已经出台地方文件对该技术在部分建筑房屋设计中强制采用。因此隔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大量的交流探讨,以利于该技术顺利地推广应用和发展,避免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应用该技术,造成成本加大,最终结构性能变差的尴尬局面。本文以实际案例探讨大跨度建筑房屋使用隔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向。
    • 甄伟; 盛平; 杨庆山; 田春雨
    • 摘要: 嘉德艺术中心是同时带有大悬臂和大跨转换层的复杂结构,为保证该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1:16的缩比振动台试验,并利用ABAQUS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了结构在8度多遇、设防、罕遇地震及9度罕遇地震下的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及损伤过程。并讨论了大悬臂桁架和大跨转换层桁架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具有足够的抗震储备能力,满足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采用竖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并不一定大于规范简化方法的结果,实际设计中宜取两者的包络;且对于8度抗震设防的大悬臂桁架和大跨转换层桁架,规范简化方法计算的竖向地震作用偏小,宜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