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突破性创新

突破性创新

突破性创新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37889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管理学报、管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案例研究前沿论坛、第五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等;突破性创新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灿、邵云飞、陈劲等。

突破性创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7889 占比:99.93%

总计:438187篇

突破性创新—发文趋势图

突破性创新

-研究学者

  • 彭灿
  • 邵云飞
  • 陈劲
  • 张洪石
  • 吴言波
  • 檀润华
  • 秦剑
  • 蒋国平
  • 付玉秀
  • 孙建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山; 余泳泽
    • 摘要: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从供需两侧验证了数字经济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即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提高专利回报率来实现.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和企业创新方面的文献,对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吕冬晴; 阮选敏; 李江; 成颖
    • 摘要: 为了探索学术论文跨学科性对其创新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参考文献多样性指数量化前者,通过能有效区分突破性与渐进性创新的D指数量化后者。据此,本研究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神经科学领域发表于1975-2011年的498162篇研究型论文,主要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并在分析过程中控制了跨学科团队属性与学术文献计量属性对结果的干扰。研究发现,在神经科学领域,论文的跨学科性对其突破性创新具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参与跨学科合作的机构越多,越有利于产出突破性论文,但团队规模越大、涉及的国家越多,更有可能产出渐进性创新成果;未受到基金资助的论文却具有更高水平的突破性。
    • 李菲菲; 耿修林
    • 摘要: 基于高阶理论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中国37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特质调节焦点正向调节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上述中介机制。
    • 闫佳祺; 罗瑾琏; 贾建锋; 霍伟伟
    • 摘要: 军民融合企业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如何实现纪律性、保密性和技术突破并重是军民融合企业生存的关键。本文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和组织双元理论,以上海天安轴承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剖析军民融合企业创新模式,并分析其创新动力之源及实现路径。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军民融合企业在受限性情境中实现军品的突破性创新;第二,使命担当是军品突破性创新的源动力,存在着使命导入、使命认同和使命内化演化过程;第三,军民融合企业横向上通过开放式领导和闭合式领导的双元策略,纵向上采用从激励到知识与运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层层递进策略,为受限性情境下军民融合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提供策略支持。本研究为军民融合企业如何发挥融合优势,实现纪律保证与创新突破并举提供了理论参考。
    • 夏晓南; 刘鑫泽; 张天姿; 魏万斌; 沈景欣
    • 摘要: 基于已有促进高技术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构建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政府、企业间、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及企业内部四个层面进行分析讨论,并为政府和企业提出政策设计及内外部战略和制度改革的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直接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第二,企业间资源整合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第三,在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关系中,企业应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第四,在企业内部因素中,过度自信对创新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管理者应当培养冒险精神,同时对内部结构、人才培养机制等进行完善。
    • 杨柳青; 张琪; 张康平; 李祥瑞
    • 摘要: 石汉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肿瘤特医食品)主任,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战略人才及团队。石汉平教授数十年潜心研究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并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促进了我国临床营养及肿瘤治疗的进步。发表论文505篇,其中SCI论文103篇,主编专著27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被评为2021年全球营养学领域最活跃的5位学者之一,位列第二,为亚洲唯一人选学者。
    • 马德荣; 曹国忠; 杨雯丹
    • 摘要: 为了帮助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识别出最有潜力的技术,提高产品突破性创新的成功概率,提出了一种在模糊前端阶段进行突破性创新机遇识别的定量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确定产品突破性创新的路径特征,并提取产品突破性创新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提取并构建产品突破性创新机遇识别特征体系。其次,对突破性创新案例和非突破性创新案例进行特征对比,以各特征因素变化趋势为自变量,建立神经网络。最后,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构建产品突破性创新机遇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提模型能够对产品的突破性创新机遇进行有效识别,可应用于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模糊前端阶段。研究可为企业在突破性创新项目中更有效地进行机遇识别提供理论指导。
    • 王薪童; 吕今
    • 摘要: 万里云天万里路,仗剑杏林寄征途。2021年11月20日,在第八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上,作为中医药界的杰出青年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医药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吴嘉瑞领取了“树兰医学青年奖”。“树兰医学奖”被誉为中国医药卫生学界的“诺贝尔奖”,重点对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中国杰出科技人才进行奖励。
    • 伍晨; 张帆
    • 摘要: 基于2012—2020年3850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数量、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均有显著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对企业创新数量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滞后两年,但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在项目启动当年就开始显现,从处理后的第二期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发挥的创新激励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引入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人才效应和技术开发效应是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效果,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张华; 顾新
    • 摘要: 基于交易成本与关系交换理论,利用320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战略联盟治理对价值共创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分析知识耦合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战略联盟的两类治理机制(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均有助于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而且关系治理的作用大于契约治理;价值共创的3个维度(联合计划、联合求解与合作柔性)在战略联盟治理与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程度按照联合求解、合作柔性与联合计划的顺序递减;联盟成员知识耦合不仅正向调节价值共创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关系,而且会增强价值共创的中介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