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穗发芽

穗发芽

穗发芽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80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种子、种子科技、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穗发芽的相关文献由75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萍、常成、肖世和等。

穗发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3.8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80 占比:96.16%

总计:6427篇

穗发芽—发文趋势图

穗发芽

-研究学者

  • 张海萍
  • 常成
  • 肖世和
  • 马传喜
  • 何中虎
  • 司红起
  • 肖磊
  • 卢杰
  • 张峰
  • 张海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萍; 张雯; 韩海英
    • 摘要: 水稻穗发芽与种子休眠是日常生产和种子检验中的大难题,穗发芽影响发芽率提高,产量明显降低,而且水稻的品质,储藏及来年播种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种子休眠不利于水稻采收后立即种植,且无法对其进行发芽检测等,本文对水稻穗发芽与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进行归纳,为水稻种子检验提供理论支持。
    • 张明婷; 姚雅鑫; 王京宏; 孙风丽; 张超; 奚亚军
    • 摘要: 为探究小麦种子休眠解除期间的成分变化对发芽率的影响,了解种子休眠解除机制,以铭贤169为材料,在收获后不同储藏时间(间隔20 d)取样,通过显微设备观察了种子后熟期间的结构变化,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和成分,以探究铭贤169种子休眠性原因。结果表明,铭贤169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皮细胞结构、组织结构、淀粉粒结构、蛋白基质等均发生变化,淀粉含量、粒径、糊化特性、热稳定性随贮藏时间延长变化显著。铭贤169的离体胚在花后25 d就具有发芽能力,但种子在花后35 d仍处于休眠。收获后熟期间,种胚活性、种子吸水率、含水量、淀粉含量、淀粉糊化谷值粘度和峰值时间、热稳定性逐步上升,与发芽率正相关。A型淀粉粒表面破损,淀粉粒与蛋白质结合紧密,种皮结构松散;淀粉粒径、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沉降值减小;面筋和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推测铭贤169种子的休眠性与种子母体成分有关,休眠解除期间发芽率变化受种皮结构、淀粉的分解程度、淀粉粒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性质以及淀粉酶活性等因素影响。
    • 杜世超; 薛盈文; 郭伟; 于立河
    • 摘要: 为明确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的影响效应,以黑龙江北部麦区的主栽品种龙麦35为试验材料,分别设定3个水平的温度(15、20、25°C)和相对湿度(80%、85%、90%),分析不同温湿度处理对成熟期小麦的穗发芽开始时间、穗发芽率、发芽势、整穗水分变化率和千粒重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鉴定和收获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温湿度互作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有显著影响,在15、20°C下,RH80%处理推迟了穗发芽开始时间,降低了穗发芽率、延缓了整穗水分变化速率,千粒重降幅趋缓,15°C、RH90%(T1H3)显著提高了穗发芽率,第3天就达到46.77%。但在25°C下,RH90%处理反而抑制了成熟期小麦的穗发芽进程,第7天的穗发芽率仅为27.87%。相同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进程推迟、发芽开始时间延长,穗发芽率、发芽势、整穗水分变化率逐渐降低,千粒重下降速度减缓。15°C、RH90%(T1H3)处理可以显著加快成熟期春小麦的整穗水分变化、促进穗发芽进程、提高穗发芽率、发芽势。
    • 董袁袁; 徐恒; 张华; 张恒; 王伏林; 顾娜娜; 朱英
    • 摘要: 为探讨水稻种子成熟后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种子休眠的分子机制,将成熟后期水稻放置于人工气候室(12 h光照/28°C,12 h黑暗/22°C,相对湿度为60%,光量子通量密度为600μmol·m^(-2)·s^(-1)),并定时喷水(每3 h喷水1次,每桶水稻每次喷水500 mL,共处理5 d)模拟持续阴雨条件来处理开花后26、28、30、32 d的粳稻,检测其穗上发芽的情况。用同样处理条件对开花后30 d的水稻种子进行高湿处理,检测高湿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生物合成和代谢,以及α-淀粉水解酶等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种子成熟度是受高湿诱导穗发芽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粳稻Dongjin开花后26 d与28 d的种子经高湿处理后少有萌发,开花后30 d及以上的种子高湿处理后大多数能萌发;高湿处理能够快速诱导ABA降解途径基因OsABA8ox1、OsABA8ox3和GA合成基因OsGA3ox2和OsGA20ox1的表达,同时抑制ABA合成关键基因OsNECD1、OsNECD2和OsNECD3的表达;喷水处理72 h后,α-淀粉水解酶基因OsAmy1A、OsAmy3B、OsAmy3C和OsAmy3D的表达量快速上调,促进淀粉水解,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该研究结果将为解析成熟期水稻在多雨高湿环境下诱发穗发芽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 摘要: 小麦穗发芽是指小麦收获前遇雨或在潮湿环境中,出现籽粒在田间母体植株穗上发芽的现象。我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是穗发芽为害频繁和严重的地区,黄淮和北部冬麦区也时有发生。据统计,受穗发芽为害的麦区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3%。一、小麦穗发芽的原因小麦穗发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穗部和籽粒性状、籽粒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生长调节物质、环境因素等,而且往往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一般红粒小麦比白粒小麦具有更强的穗发芽抗性,籽粒休眠期越长,穗发芽抗性越强。
    • 李志坤; 时萍; 姜文武; 胡凤灵
    • 摘要: 针对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穗发芽发生频繁,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现实,选育并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选育及推广抗穗发芽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整穗发芽法,对长江中下游安徽地区的39份小麦推广品种和31份选育品系及1份对照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长江中下游推广的品种(品系)整体穗发芽抗性较好,穗发芽抗性品种(品系)较多,但不同材料间仍有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及对各品种(品系)的相对穗发芽指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明麦133' 'WXZ1541''隆垦麦1号''扬麦16''扬麦24''扬辐麦6号''扬辐麦7号''华麦1028''扬麦15''农麦126''扬麦28''浩麦1号''WXZ1547*F''皖西麦0638 ' ' WXZ1529''苏隆128''WXZ1532''镇麦9号'等共18份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强;而'WXZ1504' 'WXZ1315''镇麦12''亿麦9号''WXZ1508*F''罗麦10号''WXZ1221''扬麦25'' WXZ1224-4'及'扬麦13 ''轮选22''轮选27'等材料的抗穗发芽能力较弱,易发生穗发芽.
    • 杜世超; 薛盈文; 郭伟; 于立河
    • 摘要: 为提升小麦收储及面粉加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本研究设定3种发芽类型的小麦子粒[浸水(J)、萌动(M)和发芽(F)]、每种发芽类型子粒与正常小麦按质量比分别为1%、2%、3%、4%和5%进行混合制粉,比较分析不同发芽类型下5种混合处理对小麦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小麦的混合比例达到5%时,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显著降低;萌动和发芽类型的混合比例达到1%时,各项品质参数相比于对照显著降低;发芽类型子粒中,随着混合比例的增加,面筋指数、降落数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标在各个混合处理间显著降低.黑龙江省小麦主产区应采用分段收获和机械直收相结合的收获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小麦穗发芽对小麦加工品质的不利影响.
    • 谢磊; 任毅; 张新忠; 王继庆; 张志辉; 石书兵; 耿洪伟
    • 摘要: 为了解小麦穗发芽的遗传机制,发掘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候选基因,采用整穗发芽法对来自全国的20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表型鉴定,并结合小麦90K SNP基因芯片,通过TASSLE软件的MLM(Q+K)模型对小麦的整穗发芽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为0.34和0.25,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01~0.38,全基因组LD衰减距离为3 Mb.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07份小麦品种(系)所构成的自然群体结构简单,可分为3个亚群.GWAS检测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间共检测到34个与小麦穗发芽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位点(P≤0.001),分布在小麦3A、3B、4A、4B、5D、6A、6B、6D、7B和7D染色体上,单个位点可解释5.55%~11.63%的表型变异,16个标记位点在两个及以上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其中6B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Ex_c14101_22012676在E1、E2及平均环境下被共同检测到,属稳定遗传的位点.通过对表型效应值大且稳定遗传的关联位点进行挖掘,共筛选到13个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3A01G589400LC、TraesCS6B01G138600/TraeCS6B01G516700LC/TraesCS6B01G548900LC、TraesCS6D01G103600及TraesCS7B01G200100等基因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灵敏性进而影响种子的休眠;TraesCS3B01G415900LC、TraesCS6A01G144700LC及TraesCS6B01G294800等基因编码的F-box蛋白在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光信号转导以及花器官发育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raesCS6A01G108800、TraesCS6B01G138200/TraesCS6B01G293700基因编码Myb转录因子家族蛋白能调控种子中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对籽粒颜色有重要影响,这些候选基因是与小麦穗发芽相关的重要基因.
    • 钱松; 王春歌; 杨亚东; 王春松; 黄欢
    • 摘要: 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人工诱导模拟穗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芽程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导致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其中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最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的蛋白含量降低,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升高,RVA谱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穗发芽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导致米质变劣,口感变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