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凝胶
C-S-H凝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9939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子显微学报、粉煤灰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首届山东材料大会、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等;C-S-H凝胶的相关文献由248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文、丁庆军、封孝信等。
C-S-H凝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939篇
占比:99.81%
总计:50032篇
C-S-H凝胶
-研究学者
- 倪文
- 丁庆军
- 封孝信
- 兰祥辉
- 刘晶
- 吕林女
- 汪澜
- 王昕
- 胡曙光
- 许仲梓
- 魏风艳
- 刘仍光
- 张高展
- 徐东
- 李国忠
- 耿健
- 阎培渝
- 高广军
- LIU RengGuang
- YAN PeiYu
- 丁蓓
- 何永佳
- 何玉鑫
- 余红发
- 刘俊龙
- 刘晨
- 华苏东
- 吕忆农
- 周敏
- 周栋梁
- 姚晓
- 孙伟
- 孙莉
- 孙道胜
- 宁有丰
- 张云升
- 张寿国
- 张晓佳
- 曹杨
- 李国辉
- 李秀娟
- 李美丹
- 李颖
- 杜惠惠
- 杨南如
- 梁继东
- 步玉环
- 牟欣丽
- 王瑞和
- 王金兴
-
-
李云云;
梁文特;
倪文;
牟欣丽;
李玥;
樊康
-
-
摘要:
为促进大宗化利用钢渣尾泥,以河北迁安的钢渣尾泥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方法,研究了钢渣尾泥在矿渣-脱硫石膏体系中的水化硬化特性。研究表明,经机械粉磨后的钢渣尾泥仍表现出较好的水硬胶凝特性,与普通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体系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的优势,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钢渣尾泥为体系提供碱性环境,促使矿渣中玻璃体解离;矿渣水化不断消耗羟基,进一步促进了钢渣尾泥的水化;脱硫石膏为体系提供大量的Ca^(2+)和SO_(4)^(2-),这些离子与体系中的凝胶反应生成AFt。三者相互渗透协同反应推动了水化反应持续进行。
-
-
常辉;
崔素萍;
王亚丽;
刘世杰;
徐海英;
时晓轩
-
-
摘要:
水泥浆粉含有可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成分,可作为吸附剂来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本文利用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不同水化龄期的水泥浆粉来处理含Pb^(2+)废水,通过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水泥浆粉龄期、浆粉用量、Pb^(2+)浓度、pH值、温度、时间对Pb^(2+)去除效果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浆粉对废水中的Pb^(2+)去除率普遍大于80%。在35°C、pH=2、吸附时间200 min时,0.04 g水灰比为0.50、水化龄期为60 d的水泥浆粉对初始浓度为700 mg/L的Pb^(2+)溶液的Pb^(2+)去除率为96.06%,吸附容量为336.22 mg/g。水泥浆粉对Pb^(2+)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
-
-
耿圆洁;
孙丛涛;
孙明;
张余果;
段继周
-
-
摘要:
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结合能力主要取决于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Friedel’s盐的含量及其稳定性,两者的含量越高、稳定性越好,水泥基材料的氯离子结合能力越强。对水泥基材料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分析需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泥种类、矿物掺合料种类、温度、氯离子浓度、阳离子类型、硫酸盐侵蚀和碳化等因素,它们会通过直接影响C-S-H凝胶和Friedel’s盐的生成量,或间接影响孔隙液pH值和离子浓度改变C-S-H凝胶和Friedel’s盐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其物理吸附能力与化学结合能力,促使氯离子重新结合或释放,导致氯离子结合能力变化显著。本文综述了上述影响因素下,水泥基材料中C-S-H凝胶和Friedel’s盐含量、稳定性的变化,及其对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
杨进波;
赵钲洋;
尹航
-
-
摘要:
分子动力学是水泥基材料原子级尺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混凝土的精细化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C-S-H凝胶是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硬化水泥基材料的宏观性能.本文详细阐述了C-S-H凝胶分子结构模型和分子动力学力场的常见类别(这是决定模拟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探讨了C-S-H凝胶分子动力学模型与宏观性能的关系,总结应用分子动力学研究C-S-H凝胶的相关研究进展.本文对在工程应用中提升水泥基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
-
渠美云
-
-
摘要:
本文以焦家金矿选厂尾矿旋流器溢流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采用普通425水泥(OPC)和自制胶固粉(KD)作为胶凝材料时微细粒尾矿的水化机理.水化反应后OPC的结晶水化产物主要为Ca(OH)2、水化铝酸钙,另含有少量钙矾石(AFt);而KD的结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另含有少量氢氧化钙.两种胶凝材料水化反应后结晶水化产物的种类明显不同,KD材料对微细粒尾矿的胶结性能要优于OPC材料,达到相同强度要求试块的KD用量低于OPC用量:在KD固结体中有大量针棒状的钙矾石填充在颗粒孔隙之间,在结构中起到架桥和支撑作用;而在OPC固结体中,生成的片状Ca(OH)2,CSH凝胶等水化产物则不足以完全填充孔隙,在结构中容易出现"孤岛状"结构,对强度带来不利影响.
-
-
杜惠惠;
倪文;
高广军;
金光哲;
陈心颖
-
-
摘要:
利用预处理后的钒钛矿渣制备装配式预制板材,研究不同养护制度对胶砂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钒钛矿渣-钢渣基预制板材的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养护温度对胶砂试块早期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在50°C养护1 d制备的钒钛矿渣预制板材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43.62 MPa.XRD、IR、SEM等分析表明,在脱硫石膏的激发下,钒钛矿渣与钢渣相互促进,协同水化,水化产物以针棒状的钙矾石(AFt)和无定形的C-S-H凝胶为主.钙矾石是钒钛矿渣-钢渣基预制板材早期强度的主要来源,C-S-H凝胶与AFt交织生长,致密的微观结构有利于钒钛矿渣预制板材抗压强度的提高.
-
-
-
-
张婷婷;
周子钰;
郭利杰;
武震林;
韩俊南
-
-
摘要:
随着有色金属产业的迅猛发展,铜镍冶炼渣大面积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以铜镍渣为原料的建筑胶凝材料具有"利废为宝"的现实意义.然而,前期工作表明铜镍渣胶凝材料在单独碱激发条件下的胶凝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不理想.本研究旨在利用2种矿物掺合料来加速激发铜镍渣胶凝材料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利用XRD、FTIR和SEM等测试方法来分析掺合料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渣粉作为掺合料均能提高NaOH激发下铜镍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矿渣粉的改性效果更为显著.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弥补铜镍渣中钙源不足的缺陷,生成更多C-S-H凝胶的同时也起到了加速激发的效果.
-
-
吴旺顺
-
-
摘要:
基于铁矾渣制备免烧砖的资源化利用实践,本文对铁矾渣干重掺量达34.8%的试砖进行抗压强度和重金属浸出检测,并利用XRF和XRD分析其化学组成和物相组分.结果发现,试砖的抗压强度达19.68?MPa,?7种重金属浸出值均满足要求.然而,试砖的泛碱问题依旧突出,这也是降低其应用过程中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经分析,其泛碱主要物质是Na2SO4.本文提出了3种改善措施,对尽快实现铁矾渣在建筑材料中的无尾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