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纤维
秸秆纤维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59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461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科技视界、复合材料学报、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两岸三地先进成型技术与材料加工研讨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国际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研讨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秸秆纤维的相关文献由10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培仁、宣伟、李亚辉等。
秸秆纤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616篇
占比:99.96%
总计:254727篇
秸秆纤维
-研究学者
- 刘培仁
- 宣伟
- 李亚辉
- 钱元弟
- 王孝平
- 王慧
- 陈海涛
- 雷团结
- 龚文彦
- 郑刘春
- 王琨
- 肖力光
- 陈贺
- 何成海
- 张宏娜
- 张本尚
- 李刚
- 李洁
- 杨明成
- 潘磊
- 王允
- 赵惠东
- 赵梅红
- 钱万水
- 马玉薇
- 吴明君
- 汤骅
- 阳月贝
- 黄维军
- 龚翔
- 储长流
- 全彦君
- 周定国
- 张付奇
- 张建鹏
- 朱军
- 李召朋
- 李坤豪
- 李敏
- 李睿
- 杨莉
- 毕松梅
- 洪钧
- 王从容
- 罗永全
- 郭东权
- 金世伟
- 钟流发
- 闫红芹
- 刘乐
-
-
邓宏宇;
阮鹏淏;
张中昊;
李长青
-
-
摘要:
为研究将秸秆掺入到混凝土中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探究秸秆掺量和玻璃纤维的体积掺量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秸秆掺量增加而降低,随玻璃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秸秆纤维复合混凝土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延性好等优点,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在建筑材料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刘雅奇;
刘运浩;
李普旺;
王超;
何祖宇;
周闯;
杨子明
-
-
摘要:
采用加热模压成型法制备了菠萝叶/淀粉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主要的影响因子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拉伸强度作为力学性能的评价指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在不同模压压力、不同模压时间的影响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随着影响因子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利用热带作物秸秆纤维制备复合材料及性能评价提供了参考。
-
-
杜珂珂;
雍宬;
孙恩惠;
黄红英;
曲萍;
徐跃定;
陈玲;
孙倩;
关明杰
-
-
摘要:
【目的】探究生物预处理对秸秆纤维及其与脲醛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为秸秆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接种微生物菌剂(秸秆腐熟剂)对水稻Oryza sativa秸秆进行好氧发酵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时间下水稻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变化,测试并对比未经生物改性处理秸秆纤维(S_(0))、经生物改性处理5(S_(5))和10 d(S_(10))秸秆纤维的结晶度和微观形貌,制备秸秆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分别标记为F_(0)、F_(5)、F_(10),比较不同生物预处理时间下秸秆基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改性处理后秸秆表面的硅和蜡等物质被去除,但较长的生物改性处理时间(10 d)会破坏秸秆纤维自身结构。相比于S_(0)和S_(10),S_(5)的纤维素相对含量最高,为37.99%,结晶度也最好,为47.8%。3种秸秆基复合材料中F_(5)疏水性最好,表面能最低,冲击韧性最大(7665.64 J·m^(-2));F_(10)抗弯性能更好,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7.73和20354 MPa,相比F_(0)分别提高了59.00%和50.17%。【结论】生物改性处理可以改善秸秆纤维的表面性质,提高秸秆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生物改性处理5 d的秸秆纤维更好,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更优良。图4表1参28。
-
-
张世晓;
庞久寅;
姜贵全;
刘云龙;
于丽辉
-
-
摘要:
制备一种低成本、符合道路施工要求并可替代石油沥青的新型材料.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粉碎和高温裂解,得到秸秆纤维和秸秆焦油,将两者与增溶剂以一定比例添加到基质沥青中加热搅拌制备生物沥青,检测其延度、针入度和软化点,并与常规石油沥青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当秸秆纤维添加量为0.2%、秸秆焦油为20%、增溶剂为0.3%时,制备的生物沥青软化点为52.32°C、针入度为129 mm、延度为110 cm,能够满足道路混合料的使用要求.
-
-
肖力光;
张金宏;
刘燕峰
-
-
摘要:
传统普通混凝土已经难以满足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轻质高强绿色环保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火山渣是一种天然轻骨料,是制备轻骨料混凝土理想的原材料,但由于火山渣质量较轻,在制备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严重影响了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本实验研究了聚合物、泡沫剂和秸秆纤维对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火山渣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聚合物、泡沫剂和秸秆纤维不但能解决火山渣轻骨料混凝土分层离析现象,且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
-
刘金宇;
贾勇星;
温变英;
邱穆楠
-
-
摘要:
介绍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及小麦秸秆的利用现状,阐述了秸秆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其他处理法),综述了生物降解聚酯/秸秆纤维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最后对生物降解聚酯/秸秆纤维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及开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
-
肖力光;
马驰宇
-
-
摘要: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碱矿渣-粉煤灰水泥中矿渣、粉煤灰、碱激发剂、水灰比的最佳配比,28 d抗压强度为63.0 MPa;研究不同秸秆(玉米秸秆、芦苇秸秆)纤维对碱矿渣-粉煤灰水泥基材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掺量的秸秆纤维对碱矿渣-粉煤灰水泥基材初凝和终凝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纤维掺量的增加,掺玉米秸秆比掺芦苇秸秆的水泥基材的抗压强度下降略多,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抗折强度均提高;芦苇秸秆对水泥基材缓凝的影响小于玉米秸秆,掺3%芦苇秸秆纤维的水泥基材冻融循环可达35次.
-
-
肖力光;
李纪良
-
-
摘要:
利用秸秆纤维、粉煤灰及硅藻土制备了夹芯复合外挂墙板,研究了秸秆纤维长度、粉煤灰和硅藻土协同作用对秸秆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粉煤灰及硅藻土的预处理方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粉煤灰、硅藻土取代水泥的最佳取代率及水灰比;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秸秆夹芯复合外挂墙板的抗风承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墙板厚度及钢丝含量对秸秆夹芯外挂墙板抗风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纤维掺量的增加,试件抗压强度逐渐下降,其中,秸秆纤维长度为5~10 mm时,秸秆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粉煤灰、硅藻土的最佳取代率分别为10%、4%,最佳水灰比为0.48;秸秆夹芯外挂墙板的抗风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增加墙板厚度及改变钢丝布置方式均能提高秸秆夹芯复合外挂墙板的抗风承载力,且改变钢丝布置对抗风承载力的影响显著.
-
-
冉旭芳;
吴发红;
吉锋;
姚达;
王娇;
洪小燕
-
-
摘要:
开展室内干缩试验,探究秸秆纤维掺量、尺寸等对疏浚淤泥干缩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裂缝开展临界时间TIC、最大裂缝宽度、表面裂隙率等物理指标评价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可以有效促进疏浚淤泥干缩;随着秸秆掺量增大,TIC逐渐降低并在掺量达到3%后趋于稳定;最大裂缝宽度与秸秆掺量呈负相关;表面裂隙率随纤维掺量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纤维掺量为5%时的表面裂隙率最小;秸秆掺量≤1%时,纤维尺寸对TIC、最大裂缝宽度、表面裂隙率的影响不明显,秸秆掺量>1%时,3个物理参数随纤维尺寸增大均先减小后增大,且尺寸为0.6~1 mm的秸秆纤维的参数值最小.
-
-
徐增钰;
吴发红;
吉锋;
杨健;
徐桂中
-
-
摘要:
黏滞性是影响高含水率疏浚淤泥固化施工的重要工程特性.向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中添加秸秆纤维,开展黏滞度试验,探讨不同纤维掺量下淤泥流动固化土的黏滞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剪切速率下,纤维掺量小于3%时,淤泥流动固化土剪切应力基本不受掺量增加的影响;纤维掺量≥3%时,剪切应力随掺量增加而降低.淤泥流动固化土动切力随秸秆纤维掺量增加而缓慢降低;黏滞系数随秸秆纤维掺量增加呈现先缓慢降低之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剪切速率下,淤泥流动固化土黏度随秸秆纤维掺量增加而缓慢降低.
-
-
-
-
高德;
刘壮;
孙智慧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根据植物秸秆纤维聚苯乙烯缓冲材料静态压缩实验数据,研究了材料的缓冲性能,并考虑植物秸秆纤维的影响,对Sherwood-Frost本构关系框架进行了扩充,建立了非线性本构关系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成功识别模型参数.此种描述植物纤维类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植物纤维聚苯乙烯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
-
李绍才;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孙海龙;
四川省励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杨志荣;
何磊;
崔保山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国际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基质混合物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植被稳定生长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其功能实现决定于功能材料的效应发挥.秸秆纤维、聚丙烯酰胺及高吸水树脂是基质混合物中主要的功能材料,通过试验定量研究了秸秆纤维、聚丙烯酰胺及高吸水树脂在基质混合物中的功能效应.研究结果表示:秸秆纤维通过提高基质混合物的抗剪强度、延缓收缩产生裂缝的时间、减小裂缝宽度及降低侵蚀产沙等作用使基质混合物的整体稳定性得以良好的保持,但用量过高却有不利影响;聚丙烯酰胺可提高基质混合物降雨入渗量,使坡面产流时间延迟,降低坡面径流量,并可提高基质混合物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使基质混合物的抗侵蚀能力增强,聚丙烯酰胺还可增加基质混合物孔隙度,使基质混合物变得疏松,维持良好的渗透性和透气性,利于植被生长,但其效应不随用量的增加而无限制的提高,并具有明显的时间尺度效应,其功能随时间推移而丧失;适量的高吸水树脂具有提高基质混合物水分容量、增加有效水含量及抑制蒸发的作用,可延缓水分达到萎蔫点的时间,使基质混合物的抗旱能力得到提高,但高吸水树脂的吸释水过程不能被无限制的反复利用,过高的用量影响基质混合物的透气状况,使植被的生长发育受阻;试验条件下,植物秸秆纤维、聚丙烯酰胺及高吸水树脂在基质混合物中的适宜用量分别在4kg/m2,10及80g/m2左右.
-
-
刘伯元;
刘英俊;
陆晓中;
桂先伦
- 《第五届两岸三地先进成型技术与材料加工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要生产出合格的木塑复合材料产品,必须解决设备、模具、配方、原料、工艺等诸多方面,其中,木塑复合材料的主原料是树脂和木质原料及助剂。本篇专门讨论木质原料有关特性及前处理技术及秸秆纤维问题,其中木粉的改性尤为重要。作者首次提出不仅要偶联改性,更重要的是要包覆和渗透改性,形成三维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