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区融入

社区融入

社区融入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677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青年时代、社科纵横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等;社区融入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鑫、林舒曼、王小丽等。

社区融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3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77 占比:98.15%

总计:8841篇

社区融入—发文趋势图

社区融入

-研究学者

  • 王鑫
  • 林舒曼
  • 王小丽
  • 马颖
  • 丁晓燕
  • 付堉琪
  • 代立
  • 何冰
  • 刘圣源
  • 刘宗英

社区融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耀芹; 茹婧
    • 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社区融入的成败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成效.文章以四川省龙泉驿区Y社区易地扶贫搬迁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法,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资料收集法,分析易地扶贫搬迁老人在社区融入过程中的融入状况,即欣喜和新奇的探索阶段、排斥与冲突的冲击阶段、包容与适应的接纳阶段、基本融入的同化阶段.基于社会支持理论与社区融入的正相关关系,社会工作介入易地扶贫搬迁老人的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从政府、社区、社会和其家庭、同辈群体层面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
    • 廖优; 邵露萱
    • 摘要: 近年来,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社区融入中所遇到了哪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一名社区融入较难的随迁老人开展个案社会工作,探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促进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应用。
    • 张晓雨; 张亮; 崔丙群; 刘一漩
    • 摘要: 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城乡之间的信息分化现象,以及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社区融入障碍问题,通过构建农民信息素养和社区融入的测量模型,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利用调查问卷收集403份山东省农村社区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农民信息素养水平对其社区融入程度的影响作用,分析农民信息素养各测量变量对社区融入的作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信息安全意识随着农民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的提升而逐渐提高,而农民的心理文化融入与日常生活融入紧密相关。在农民信息素养中,信息理解利用对其社区融入的影响作用最大,而信息共享交流通过改变农民的社会资本对其社区融入也能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在社区融入方面,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文化融入是首要问题。农民的信息素养对其社区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 区慧琼; 吕玉莹; 麻亚琪; 马心怡
    • 摘要: 2020年的中国,脱贫攻坚战获得全面胜利,近千万人“挪穷窝”的任务完美落下帷幕。伴随扶贫搬迁而来的是搬迁居民的社区融入问题。通过调研分析陕南S镇两个集中安置社区,得出五大社区融入情况:就业以外出务工为主,生活上的衣食住行满意,交往对象单一,社区事务参与不足,心理上有归属感。根据这些融入情况,提出激发内生动力、积极招商引资、加强社区服务,促进搬迁群众与干部之间信任、党员带头促进交往融合四条对策与建议。
    • 原梦
    • 摘要: 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大量的村镇青年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在他们一步步稳定落户扎根之后,随之出现大量的随迁老人开始进入城市社区生活且逐渐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的是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子孙后代;有的是为了追求家庭和睦,享受天伦之乐;有的为了在城市寻找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建立新的“朋友圈”,是随迁老人进入城市面临的第一道难题。通过观察发现随迁老人在融入社区的过程中开始共享生活信息、互相照顾孙辈、分享日常等,这些行为都为随迁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提供了可能性。以Z市Y社区为例,研究随迁老人融入社区面临着人际关系薄弱、心理认同感低以及家庭关系复杂等困境,可通过重视友伴支持、改善家庭氛围以及发展随迁老人互助自助组织等措施,推动随迁老人融入社区。
    • 岳红远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涌入城镇形成的“二元社区”结构仍然存在,而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入对实现基层社会稳定和城镇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根植于中国村落文化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集体身份与历史记忆、地域分割与空间隔离、情感互斥与群体边界是理解“二元社区”存续的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社区身份促进感知性融入、社区活动促进交流性融入、社区治理促进规范性融入、社区组织促进功能性融入、社区参与促进结构性融入的流动人口社区治理路径。现代社区治理应当重视社区道德共同体的重建,只有把个体内嵌到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 毛国霞
    •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农民数量迅速上升。这一群体经历从乡村到城市的剧烈转变,在适应城市社区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心理、社会及经济层面等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征地拆迁农民的社区融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遵义市L社区中的征地拆迁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笔者在实习期间对该社区的观察及了解,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他们融入社区的因素,并且为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提出具体的建议。
    • 申云; 贾晋; 洪程程; 张华泉
    • 摘要: 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治理及其社区融入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难题。基于空间多维贫困理论,通过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耦合的“SEE-MAR”指标体系,分析了二者空间耦合协同对农户社区融入的影响机理,利用2014—2019年乌蒙山区38个县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评估报告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空间耦合的作用机制,揭示不同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耦合协同度对农户社区融入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耦合协同受到“人-业-地”等系统因素的影响,由于区位条件及资源禀赋的差异,安置区地理空间转变与农户生计空间重塑呈现出“空间分异→空间耦合→空间再造→空间融合”的发展趋势。(2)在空间耦合协同方面,农业产业基地主导型和扶贫车间就业主导型安置区带来的空间耦合协同性较强,尤其以中小型和较大型农户规模安置区耦合协同度较高,表现为中小型安置区>大型安置区>特大型安置区>微型安置区的规律,但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空间耦合协同度却随人均GDP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3)搬迁农户社区融入的空间效应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和马太效应。空间融合程度越高,同向集聚减弱趋势和负向集聚增强趋势越明显,降低安置区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空间集聚和空间不平等程度能够强化农户社区融入感。为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需要加强农户生计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及文化心理空间的重塑,提升搬迁农户的社区融入感。
    • 戴春; 赵晓雪; 常逸凡
    • 摘要: 公共教育空间是学校与社区融合的媒介,对其有效设计可以促进媒介属性的发挥,使社区空间资源更好地被学校利用进而反哺社会.文章从教育空间的媒介属性出发,讨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融合方式,以"走向新校园"参展项目为样本,探讨公共教育空间设计的未来方向.
    • 孙月岩; 陈岩
    • 摘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人口加速流动时代,并日益呈现出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老年人逐渐成为流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称其为随迁老人。随迁老人的流动虽然为自身和子女带来了极大的流动福利,但是初来异地仍然面临着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问题。社区是随迁老人除家庭外进入最多的场域,推动随迁老人融入社区不仅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使其共享流入地的发展成果,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情感治理的角度出发,根据N市S社区所获取的实地调研资料,研究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路径,探讨情感生成促进社区融入存在的作用机制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