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重建
社会重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00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学术界、学海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环境·遗产·城镇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社会重建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平、朱昌荣、沈费伟等。
社会重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07篇
占比:99.46%
总计:17099篇
社会重建
-研究学者
- 孙立平
- 朱昌荣
- 沈费伟
- 刘礼聪
- 吕德文1
- 查洪德
- 田毅鹏
- 石坚平
- 何书彬
- 何川
- 侯俊丹
- 侯宏堂
- 侯素贞
- 侯莉娜
- 倪晓盼
- 凡歌
- 刘斌志
- 刘祖云
- 十年砍柴
- 单士兵
- 周建明
- 唐贤兴
- 孙丕普
- 孙留军
- 崔效辉
- 崔晓火
- 庄庆鸿
- 庄晨燕
- 庄秋水
- 廖鸿冰
- 张丽梅
- 张乾友
- 张小坡1
- 张新征
- 张炎
- 张玉勤
- 张良
- 徐靖捷
- 方曙光
- 施凯
- 朱瑛
- 李伟东
- 李剑鸣
- 李志平
- 李晓冬1
- 李玉尚
- 李禄俊
- 李远江
- 杜瑶瑶
- 杨俊铨
-
-
杨俊铨
-
-
摘要:
为回应新中国初期社会重建的迫切需求,费孝通尝试融会马列主义思想与功能主义理论,积极探索大学转型之道,并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生成一条思想改造为基本前提、课程改革为中心工作、制度改革为必要保障的大学系统变革思路,且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构划出一套颇具本土特色的学科与院系改革方案,为我们探究建国之交大学转型与新时代大学改革留下宝贵遗产.时人当自觉从中汲取养分,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从实与拓新统一的实践精神,探寻整体推进与差异发展相结合的大学改革路径.
-
-
方曙光
-
-
摘要:
当前覆盖我国城乡的社会政策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心理抚慰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失独老人的社会重建进程.通过比较目前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失独老人社会政策的内容及不足,结合自我认同、社会支持、社会政策功能和责任政府等理论,在对武汉市、重庆市、上海市和淮南市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政策满意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失独老人社会政策的相关建议.
-
-
-
杨芳;
郑滢滢
-
-
摘要:
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决能力,既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广州市购买的5,092个项目分析发现,目前老年人服务项目主要集中于满足老年人卫生保健与文化娱乐等需求,提升老年人认知和自决能力的项目不足,且老年人服务项目的区域差距比较明显。今后,政府购买老年人服务应注意服务项目的结构和地域均衡,致力于让老年人重建老年认知、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体系,实现积极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
-
陈浩
-
-
摘要:
从社会学视角认识脱贫攻坚的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精准扶贫效果的考察,还应看到它对乡村社会重建的巨大影响.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单位挂钩帮扶、工作队驻村扶贫等措施,让城市公职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形成了行政权力与村民个体之间新的中间力量;扶贫政策的程序规范要求和民主参与机制,促进了村落社会联结和个体公共意识的重建.在此过程中,基于现实需求的功能性社会整合模式产生,对乡村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
-
-
朱昌荣
-
-
摘要:
清军入关,标志着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新王朝建立.当时社会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核心的时代命题,就是尽快完成社会重建.明遗民以独特方式参与其中,与清政府主导的社会重建异曲同工,从根本指向看,都是要尽快完成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体系的重建.
-
-
-
-
石坚平
-
-
摘要:
随着日军的投降,分崩离析的四邑侨乡社会又重新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范围纳入到国民政府统治版图.国民革命军六十四军在四邑地区的重新驻防,标志着四邑侨乡主权的回归.随着四邑侨乡社会县、区、乡镇各级行政机构的恢复与重建,标志着以国民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权力体系重新建构起来.与此同时,国民党在四邑侨乡的党团分支机构及其控制的民间组织也得以恢复和重建.至此,四邑侨乡社会完成了战后地方政治权力体系的恢复与重建.这不仅为战后四邑侨乡社会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等各方面的社会重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也为四邑侨乡社会医治战争创伤,重建政治经济秩序,恢复地方文化传统和礼仪秩序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