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体制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05943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瞭望、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城市化加速期社会建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等;社会管理体制的相关文献由56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元竹、李抒望、龚维斌等。
社会管理体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5943篇
占比:99.80%
总计:306558篇
社会管理体制
-研究学者
- 丁元竹
- 李抒望
- 龚维斌
- 李培林
- 杨宜勇
- 何增科
- 宋贵伦
- 李静
- 蒋耕霆
- 丁开杰
- 严书翰
- 伏晓
- 何健丙
- 何绍辉
- 冯之浚
- 刘武俊
- 刘焕明
- 刘琼莲
- 吴猛
- 周红云
- 唐咸富
- 唐铁汉
- 夏行
- 张璇
- 张立荣
- 徐志达
- 徐汉明
- 支有凤
- 文晓波
- 本刊编辑部
- 李慧颖
- 李百花
- 杨雪冬
- 沈建良
- 王思斌
- 田毅鹏
- 胡金敏
- 葛荣霞
- 董瑞丰
- 蒋毅
- 衡霞
- 谢晶莹
- 邹农俭
- 郁建兴
- 郎友兴
- 郭伟和
- 郭文玲
- 金先龙
- 钟志奇
- 门俊伟
-
-
杨春华
-
-
摘要:
乡镇寄宿学校是为了解决部分地区学生上学距离远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教育举措,如今几乎成了大部分乡镇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分布格局。寄宿制学校全方位的学习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乡村家庭的教育短板,成了农村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折中选择"。
-
-
李方红
-
-
摘要: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该文介绍了梅河口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现状,提出了深入推进“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健全完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夯实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组织基础等优化措施,以期有效推进形成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自治能力和组织服务能力,实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
-
周洁(整理)
-
-
摘要:
曾经,人们的思想观念复杂化了,工作程序复杂化了,商业运作复杂化了,甚至连社会管理体制也复杂化了……不如从复杂之弊中跳脱出来,回归简单之美。从"限塑令"到"禁塑令"2020年底,上海、杭州、成都、贵阳、太原等城市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或不可降解塑料袋……从"限塑令"到最严"禁塑令",意味着我们养成环保消费、环保生活的好习惯不能再等了。
-
-
吴梦露
-
-
摘要:
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和活动历经千年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先秦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发端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思想百花齐放的时期。虽然当时社会福利事业制度尚处于初级萌芽阶段,但是先秦时期的智慧为中国几千年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
-
何鸣宇;
周兰
-
-
摘要:
近几年,浙江省平湖市通过多项举措积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已有持证社会工作者1800多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1家,走出了一条具有平湖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完善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自2010年起,平湖市围绕《关于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意见》这一主体文件,先后制定了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社工和志愿者联动等配套办法,形成了社会工作发展"1+N"政策体系,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三社"互动制度框架。
-
-
李利文
-
-
摘要:
历史制度主义将宏观的外部环境和微观的政治行为连接起来,是观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中观视角.推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变迁的主要变量是:外部环境——城市化与人口流动;新观念——社区复兴与新公共服务;行动者——基层呼吁与政府创新;关键节点——两办转发民政部《意见》.两办转发民政部的《意见》直接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来源,使其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和创新,但在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因需求增长和行政下沉带来的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意外后果.
-
-
-
胡应泉
-
-
摘要:
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一种热爱阅读、善于阅读的风气,并建立起必要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人们才能通过不断和广泛的阅读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分析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然后探讨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机制,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善于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成长.
-
-
丁怡
-
-
摘要:
公共管理学主要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事务的治理,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方面与环节的极为复杂的系统.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来分析,社会管理体制隶属在公共管理体制概念之下,因此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健康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站在公共管理学角度,分别从制度方面、组织方面、机制方面,阐述现阶段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内容与任务,并探讨公共管理学的学术价值.
-
-
-
刘立京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滨海新区要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和示范区,创新涉农地区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维护最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需要.在新区城市化背景下,对"村官"的监督和管理,是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点,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农村和谐与发展的根本.
-
-
衡霞
-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农村土地流转中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于经济管理的以最小成本获得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为了公众利益,为了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公平正义.大量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受损已成为诱发农民集体性维权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管理,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研究提出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防范农民远期权益的损害,完善农村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构建农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农民权利救济途径等策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