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磺胺嘧啶锌

磺胺嘧啶锌

磺胺嘧啶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专利文献53674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全科护理、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等; 磺胺嘧啶锌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华、刘顺良、周学武等。

磺胺嘧啶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3674 占比:99.88%

总计:53739篇

磺胺嘧啶锌—发文趋势图

磺胺嘧啶锌

-研究学者

  • 刘小华
  • 刘顺良
  • 周学武
  • 张荣
  • 徐桂清
  • 戴朝晖
  • 方治平
  • 李伟
  • 李淑桂
  • 王庆芬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悦; 任杰; 伍锦华; 汪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磺胺嘧啶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清创后应用磺胺嘧啶锌凝胶涂抹并包扎,观察组常规清创后应用rhEGF+磺胺嘧啶锌凝胶涂抹并包扎.比较两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率(WHR)、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并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价患者创面瘢痕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干燥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5d后,观察组WH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8 d、6个月、12个月,观察组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疼痛及创面炎症加重,且均无过敏性皮疹及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应用rhEGF联合磺胺嘧啶锌凝胶能够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减少后期瘢痕形成,且安全性好.
    • 仝振江; 李奕
    •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FGF)联合磺胺嘧啶锌软膏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R-bFGF联合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创面处理后3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92±0.38)%0和(5.79±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创面处理后8天、13天、18天和23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0.74±1.66)%、(65.29±3.02)%、(90.25±5.47)%、(98.71±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9±2.11)%、(56.39±2.96)%、(81.94±5.01)%、(95.46±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14±5.9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6±4.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刺激为主,个别患者出现短暂性烧灼痛,均未服用药物止痛,对疗效无不良影响.结论:R-bFGF联合磺胺嘧啶锌软膏能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倪晓霞; 张荣; 王庆芬; 刘晓玲
    • 摘要: 目的 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银锌乳膏中磺胺嘧啶银与磺胺嘧啶锌含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含量.结果 磺胺嘧啶银平均回收率为100.20%,RSD为0.93%;磺胺嘧啶锌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1.2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高、结果准确,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 蔡红刚; 杨青青; 张曼
    • 摘要: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是磺胺嘧啶银和磺胺嘧啶锌的复方制剂.磺胺嘧啶银有较强的杀菌功能,磺胺嘧啶锌除了有一定的抗菌收敛功能外,其中的锌离子有利于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加快创面的修复,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在创面成膜后形成抗菌屏障,缓慢分解释放,达到长时间抑菌效果.
    • 陈建忠; 罗美俊子
    •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疮疡膏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纳入观察的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均根据原发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后清理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锌,观察组另加涂中药疮疡膏,6周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Ⅱ期、Ⅲ期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秩和检验,两组Ⅱ期、Ⅲ期创面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Ⅲ期创面愈合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疮疡膏能进一步提高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加快创面恢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曾丁; 孙可; 富斌; 吕广平; 杨洪美; 海国梁; 闫红; 陶白江
    • 摘要: 目的 探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药物导入在治疗面部Ⅱ度烧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烧伤科应用纳米银敷料面膜联合磺胺嘧啶锌软膏以及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面部Ⅱ度烧伤126例,其中浅Ⅱ度烧伤74例,深Ⅱ度烧伤52例,根据创面渗出情况间隔1~2d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面部创面全部治愈并出院,74例浅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7.1±3.5)d,52例深Ⅱ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3±4.1)d.结论 结合磺胺嘧啶锌以及rhEGF应用纳米银敷料面膜是一种治疗面部Ⅱ度烧伤的有效方法.
    • 赵培东; 刘艳玲
    • 摘要: 目的:研究远红外线联合磺胺嘧啶锌外涂治疗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清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锌外涂,研究组给予远红外线联合磺胺嘧啶锌外涂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出量、创面结痂时间,并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出量及创面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远红外线联合磺胺嘧啶锌外涂治疗烧伤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进程,减少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文献; 刘冰
    • 摘要: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和Ⅲ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11~2013.11之间收治的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患者200例,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先给予磺胺嘧啶锌外涂创面,用敷料棉垫绷带包扎,观察组则先用湿润烧伤膏涂抹于创面之后再用敷料棉垫绷带包扎,对比两组创面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未发生细菌感染,而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深Ⅱ度和Ⅲ度烧伤疗效显著。
    • 汪倩
    • 摘要: 目的:对比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与传统方法硫酸镁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效果,探讨能够缓解静脉炎症状更好更快的有效方法,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为2级渗漏性静脉炎患者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直接、均匀涂抹患处,1次/d,厚度约0.15~0.3 mm,患处及药物暴露,约10 min后成膜;将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确诊为2级渗漏性静脉炎患者27例设为对照组,应用50%的硫酸镁湿敷病变部位,使用50%的硫酸镁将双层干纱布浸湿,拧成不滴水状,直接敷于患处,1次/d。两组均以48 h为1个疗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应用标记法测量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 h患者局部红肿面积。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局部红肿面积两个指标均行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68±1.09)分、(1.71±1.21)分、(0.71±0.76)分;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89±1.21)分、(1.93±1.16)分、(0.85±0.94)分,两组患者用药后48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506)。观察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 局部红肿面积分别为(9.39±7.86)cm2、(3.61±3.50)cm2、(1.07±1.25)cm2;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局部红肿面积分别为(9.74±7.24)cm2、(5.89±5.97)cm2、(3.26±3.86)cm2,两组患者用药后48 h局部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结论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2级渗漏性静脉炎,对红肿面积消退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硫酸镁湿敷。
    • 刘春妹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生肌散联合磺胺嘧啶锌在骨科卧床患者溃疡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长期卧床导致溃疡期压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磺胺嘧啶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磺胺嘧啶锌联合自制生肌散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溃疡期压疮患者采取自制生肌散联合磺胺嘧啶锌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