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制冷

磁制冷

磁制冷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854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物理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6900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北京制冷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等;磁制冷的相关文献由1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林强、王晶晶、罗胜等。

磁制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9005 占比:99.70%

总计:69213篇

磁制冷—发文趋势图

磁制冷

-研究学者

  • 唐林强
  • 王晶晶
  • 罗胜
  • 沈俊
  • 张立臣
  • 李大全
  • 马壮
  • 李领伟
  • 杨蓉
  • 王文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郑文帅; 高新强; 李珂; 李振兴; 莫兆军; 戴巍; 沈俊
    • 摘要: 液氦温区的低温制冷技术是诸多前沿科技的关键技术,主要以大型透平膨胀机和小型GM型制冷机为代表。主流的小型GM型制冷机存在效率偏低的问题,如何结合高效磁制冷技术提高这一温区的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液氦温区复合GM磁制冷机的制冷性能。采用Pb、ErNi和EuTi_(0.875)Al_(0.125)O_(3)等三种回热填料分层填充GM制冷机的二级回热器,研究了磁制冷对复合GM磁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复合GM磁制冷机相位角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复合GM磁制冷机的无负荷温度随相位角变化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其中,在系统频率1 Hz工况下,当相位角为60°时,磁制冷与GM制冷两种制冷效应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正叠加效果,复合制冷机的最低无负荷温度达到3.66 K,比同频率下GM制冷机降低了0.95 K。
    • 高鑫; 钱凤娇; 杨浩
    • 摘要: Mn-Co-Ge基块体合金具有优异的磁热性能,但由于磁结构耦合特性,导致在进行磁热转换时合金块材容易发生碎裂。将块材样品制备成薄膜状态是目前提高其韧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出Mn-Co-Ge-Si薄膜样品,研究衬底种类以及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对薄膜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n-Co-Ge-Si薄膜可在具有同样六方结构的蓝宝石Al2O3衬底上择优取向生长,且薄膜表面平整致密。该薄膜磁热材料的成功制备拓宽了磁热材料在磁制冷领域的应用范围。
    • 彭嘉欣; 唐本镇; 陈棋鑫; 李冬梅; 郭小龙; 夏雷; 余鹏
    • 摘要: 具有优良磁热性能的材料是磁制冷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设计制备出了一种非晶态四元Gd_(45)Ni_(30)Al_(15)Co_(10)合金条带,系统地研究了该合金的磁热性能.Co的引入增加了合金的非晶态热稳定性,扩大了过冷液相区宽度.Gd_(45)Ni_(30)Al_(15)Co_(10)非晶态合金条带的居里温度和有效磁矩分别为80 K和7.21μB,在10 K温度下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73 A·m^(2)·kg^(-1),矫顽力为0.8 kA·m^(-1),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在5 T的外加磁场下,Gd_(45)Ni_(30)Al_(15)Co_(10)非晶态合金的磁熵变峰值和相对制冷能力分别高达10.2 J·kg^(-1)·K^(-1)和918 J·kg^(-1).该合金具有典型的二级磁相变特征,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实现磁制冷,且Gd原子含量低于50%,成本较低,表明该合金是一种理想的磁制冷材料.
    • 叶兴梅; 张丽敏; 方玉宏; 陈景东
    • 摘要: 建立不可逆磁Ericsson制冷循环模型,探索有限热源、热阻、非理想回热、附加回热损失、热漏及工质内不可逆性等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在给定相关参数的情况下,获得了磁Ericsson制冷循环的性能特性曲线,得出重要性能参数的优化工作区间,并详细分析了各种不可逆性对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论对实际磁Ericsson制冷机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 为在2050年实现脱碳社会,氢能的利用正在加速。氢能普及的关键是氢气的“液化技术”,将气体氢变成液体以削减运输和储存成本。目前使用的气体式冷冻机的效率只有25%左右,这成为了制氢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通过控制磁性材料的磁矩来发热和吸热的磁制冷在理论上可以实现50%以上的效率,但实际上制冷工作范围过窄,只有5°C左右,所以一直未能实用化。
    • 方杰扬; 杨杭福
    • 摘要: 目的:研究了非金属元素Si掺杂对Pr_(0.5)Sr_(0.5)MnO_(3)(x=0.00、0.05、0.10)体系样品的结构、磁性能和磁热效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钙钛矿锰氧化物系列样品,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综合物性测量系统测量了样品的磁性和磁热性能。结果:随着Si的掺杂浓度的增大,样品在室温下呈正交结构,样品的居里温度(Curie temperature,T_(C))从294 K增大到305 K,样品的磁熵变(magnetic entropy change,-ΔS M)在外加磁场为5 T时从3.09 J/(kg·K)增大到3.70 J/(kg·K),根据Bonilla准则确定样品由一级相变转变为二级相变,相对制冷效率(relative cooling power,RCP)的值在x=0.05时,达到最大为69.2 J/kg。结论:Si的掺杂使得样品居里温度提高至室温附近,并且磁热性能也得到了增强,使得Pr_(0.5)Sr_(0.5)MnO_(3)成为良好的潜在制冷工质。
    • 王春皓; 王强; 唐本镇; 丁鼎; 夏雷
    • 摘要: 以在室温附近具有较好磁热效应的Gd_(50)Co_(50)非晶合金为基础,通过Al替代Gd成功制备出了Co_(50)Gd_(45)Al_(5)非晶合金,并对其非晶形成能力、磁性能、磁熵变行为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元素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并略微降低了合金的居里温度(~253 K),其磁热性能仍与Gd_(50)Co_(50)非晶合金接近;Co_(50)Gd_(45)Al_(5)非晶合金的磁熵变值与磁场基本符合-ΔS_(m)∝H^(n)关系,不同磁场下的磁熵变-温度曲线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Co_(50)Gd_(45)Al_(5)非晶合金中Gd含量降低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室温磁热效应,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室温磁制冷材料。
    • 王大成; 杨向东; 王秀敏
    • 摘要: 打印机喷头结构不合理,会出现温度场分布不均现象,导致喷头堵塞,影响打印速度.为此,本文提出基于FDM工艺结构的3D打印机高温喷头结构优化研究.设计三维CAD模型,控制喷头移动,结合喷头结构,计算热传导遵循的傅里叶定律与稳定热传导规律;从模型"台阶效应"、挤出丝材两方面探究影响喷头打印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确保打印质量前提下,利用磁制冷方法,经过多次调试,确定最佳压力值,优化送丝机构,设计制冷装置,实现高温喷头结构优化.仿真实验证明,优化后的高温喷头温度分布更为合理,有效避免喷头堵塞现象,可实现高速度持续打印.
    • 柏跃磊; 尹航; 宋广平; 赫晓东; 齐欣欣; 高进; 郝兵兵; 张金泽
    • 摘要: 三元层状化合物MAX相和新近引起人们注意的MAB相以其兼具陶瓷和金属的共同特性成为结构陶瓷领域20余年的研究热点,而高损伤容限和高断裂韧度是其区别于传统陶瓷的本质特征.本文简要回顾了MAX相的整体发展脉络和MAB相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纳米层状结构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建立的键刚度模型在实现对化学键强度的定量表征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阐明了"足够"弱的层间结合是三元层状陶瓷表现出非凡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而Fe2AlB2在室温附近所出现的磁热效应(MCE)则显示了MAB相化合物在功能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经过20余年的持续研究,MAX相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逐渐变得清晰,目前针对具体场景的应用研究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然而,目前对MAB相化合物的认识还很有限.因此,合成和表征现有已知MAB相化合物的结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基于应用背景的使役行为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其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数值模拟可扮演重要角色,正如其在理解MAX相化合物的非凡性能和发现新型化合物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样.
    • 苏文霞; 陆海鸣; 曾子芮; 张一飞; 刘剑; 徐坤; 王敦辉; 都有为
    • 摘要: 获得具有不同磁相变温度的La(Fe,Si)13基合金对拓宽磁制冷工作温区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第一性原理模拟软件AMS-BAND模块并结合平均场理论对LaFe11.5Si1.5基磁制冷合金的磁相变温度进行了高通量计算.研究了Mn,Co,Ni,Al和Fe缺位掺杂对LaFe11.5Si1.5基合金体系相变温度的影响,得到了成分与磁相变温度的关系图.利用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有效地降低研究成本,提高科研效率,并能够对后续实验选取具有合适磁相变温度的磁制冷材料提供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