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厂
碱厂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8633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经贸导刊、天津科技、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年会等;碱厂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志红、何思立、张绍训等。
碱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633篇
占比:99.73%
总计:38739篇
碱厂
-研究学者
- 黄志红
- 何思立
- 张绍训
- 刘晓卫
- 周剑华
- 季光明
- 曹杰
- 曾松峰
- 王建欣
- 王红娟
- 王艳琼
- 石磊
- 程润喜
- 穆建渝
- 符亚峰
- 亓燕霞
- 余子成
- 刘世美
- 刘晓雯
- 刘海生
- 叶平
- 吴广宇
- 吴秋君
- 周少奇
- 周欢
- 宋淑利
- 张玉娟
- 李文翰
- 李青山
- 杨建新
- 柳中行
- 王会刚
- 王金台
- 秦国忠
- 程远明
- 穆世慧
- 罗跃
- 胡芳
- 董维成
- 赵久霞
- 门克平
- 陈东成
- 陈士强
- 陈智
- 高山
- 黄郴
- 丁学德
- 丛志栋
- 严明
- 乔程
-
-
-
杨启东
-
-
摘要:
《奉天通志》所载“船排争泊,水利颇饶”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碱厂渡口也随之消散在岁月的浪花里。昔日的繁华和那些鲜活的故事,却时刻吸引我们到历史的缝隙中去探寻。碱厂,满语名“加木禅门”,意为“蛤蟆塘、小河流”。其地处要冲,土地肥沃,为明代辽东镇东路重要堡城。
-
-
王岫亭
-
-
摘要:
序属三春,岁在庚子。流年经转,两载于兹。燕子回巢,不忘旧栖;赤子归心,难易初志。故里之事,竭虑不已;感慨之期,今昔皆思。遂缀麟凤之赞,愿颂碱厂之赋矣:古村碱厂,文道武义。关外腴野,辽东重邑。紫塞边堡,柳墙逶迤;九龙腾骧,埠市商集。鸡鸣闻之五县,壤接隅于三市。
-
-
梁志龙;
乔程
-
-
摘要:
碱场堡,是明代在辽东东部山区设置较早的一座堡城,在防御建州女真袭扰辽东边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碱场堡的建堡时间、辖域变化、战事钩沉、名称源自等诸多方面,对碱场堡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
-
曾晓燕;
陈安平
-
-
摘要:
灰闪石(nybSite,Nyb)已在世界多处超高压榴辉岩中发现,但对于其稳定性及成因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以中国苏北碱厂榴辉岩中灰闪石为例,基于岩相学观察和相平衡模拟限定了灰闪石的稳定条件.在Na2O-CaO-K2O-FeO-MgO-A12O3-SiO2-H2O-TiO2-Fe2 O3(NCKFMASHTO)体系下对含有灰闪石榴辉岩进行的相平衡计算得到与实际观察一致的矿物组合,且模拟和实测的灰闪石成分基本一致.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灰闪石稳定温压范围为t<500°C,p< 1.20 GPa,地温梯度范围为12 ~ 17°C/km.灰闪石的出现主要受控于全岩成分的XNa与XAl值,要求分别满足XNa=0.58 ~0.65和XAl <0.15.碱厂灰闪石含有较高的F含量(1.88% ~ 2.54%),由于目前没有含F的角闪石活度模型,文中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讨论了F替代OH对灰闪石稳定性的影响.榴辉岩中出现灰闪石指示岩石经历了低温、中高压变质作用,其全岩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原岩可能为低钾碱性玄武岩.
-
-
陈调甫1
-
-
摘要:
范旭东(1883—1945),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张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由此可见范旭东在中国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让我们跟随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之一、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与范旭东共同创办永利碱厂的陈调甫先生的讲述,了解这座工厂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
-
-
-
-
摘要:
本溪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教学设备先进,人文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质量高,深受本溪县东片人民喜爱和赞誉的一所寄宿制学校。本溪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57年,迄今已走过58年的光辉岁月。2004年教育布局调整,我校由原兰河峪乡初级中学、东营坊乡初级中学、碱厂镇初级中学、本溪县第二中学四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学区中学。
-
-
-
王丹
-
-
摘要: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2000~2012年,历经7次发掘,发掘墓葬47座,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遗物以及动物骨骼等丰富的遗存。此次检测的织物残片,出土于M32中,报告者认为年代应为战国中期前后。织物残片分别发现于2件结构相同的铜构件内(相同结构铜构件共出土4件,其中2件内发现有织物),织物发现时包裹在木条外,一同塞于铜构件管内。现将该织物鉴定结果报告如下,并据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