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碰撞效应

碰撞效应

碰撞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1395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震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减震控制会议等;碰撞效应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中、徐略勤、王军文等。

碰撞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1395 占比:99.78%

总计:51507篇

碰撞效应—发文趋势图

碰撞效应

-研究学者

  • 李建中
  • 徐略勤
  • 王军文
  • 石岩
  • 邓育林
  • 彭天波
  • 杨孟刚
  • 秦洪果
  • 徐秀丽
  • 李子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丁万鹏; 虞庐松; 李子奇; 王力
    • 摘要: 为研究曲率半径和近断层脉冲效应对大温差地区小半径曲线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碰撞效应的影响规律,以某大温差地区曲线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曲率半径的全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温度变化对支座性能和伸缩缝间距的影响,开展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主梁曲率半径增大,墩底内力响应逐渐增加,邻梁间碰撞效应逐渐增强;温度越高,墩底内力越小;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响应较远场地震动作用大。
    • 王伟军; 虞庐松; 李子奇; 王力
    • 摘要: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碰撞效应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别研究脉冲效应、上盘效应及方向性效应对某三跨曲线连续梁桥支座位移、桥墩内力及邻梁间碰撞力的影响;通过支座隔震率的对比分析,探究不同类型近断层地震动下地震响应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脉冲效应、上盘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均会增大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脉冲效应的影响尤为显著;脉冲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削弱了高阻尼橡胶支座的隔震特性,而上盘效应对桥梁响应的影响仅与上盘地震动自身特性有关;综合来看,脉冲效应对曲线梁碰撞响应影响最明显,上盘效应影响不大。
    • 白维刚; 王军文; 邢晨鹏; 彭涛; 郭进
    • 摘要: 为了解决地震作用下铁路不等跨简支梁桥(simply-supported girder bridges,SSGB)发生邻梁和梁墩碰撞,引起伸缩缝和过渡墩破坏,甚至造成落梁的问题,针对传统减震装置的局限性,基于功能分离思想,研发了一种新型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拉索限位器组合减震系统。在阐述组合减震系统的构造形式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炼出系统的力学模型;然后将减震系统用于铁路不等跨SSGB,采用OpenSees建立考虑碰撞的动力弹塑性数值模型,研究了组合减震系统的减震机理;最后系统分析了BRB初始刚度、启动阈值及伸缩缝间隙等参数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减震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梁体和过渡墩的纵向地震响应,显著提高SSGB的整体抗震性能;BRB初始刚度越大,邻梁相对位移的减小程度越大;BRB启动阈值应根据伸缩缝间隙进行合理选择,并在设计时加大对拉索限位器的重视程度;当伸缩缝间隙超过5 cm,系统减震效果更好。
    • 邓宁; 魏炜; 王晶; 邓君
    • 摘要: 文章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某刚构-连续梁桥有限元空间模型,分析了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无脉冲地震动、远场地震动激励且考虑梁-桥台及梁-梁碰撞情况下对刚构-连续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相比无脉冲以及远场地震动更能显著放大桥梁动力响应同时加剧桥梁结构间的碰撞效应;近场脉冲型地震动脉冲周期对桥梁响应影响明显,在选择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时,要注意脉冲周期的选择,否则将会低估桥梁结构地震响应。
    • 何能; 矣涛; 张旭东; 马永
    • 摘要: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摩擦摆支座隔震连续梁桥的减震效果,以某(60+9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SAP2000建立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摩擦摆曲率半径进行优化,并与球钢支座模型的地震响应比较,显著改善了墩底内力;相对延性抗震体系,摩擦摆支座虽能有效降低墩底内力需求,但支座位移较大,应考虑强震下梁体与挡块可能的碰撞效应;碰撞发生时的接触刚度和间隙均对摩擦摆支座减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墩底内力响应随初始间隙的增加而减小,随接触刚度的提升而增加,因此需根据地震水准和性能目标合理设置防震挡块.
    • 李军歌; 周超
    • 摘要: 为了研究强震作用下多跨简支梁的非线性碰撞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基于SAP2000建立某多跨简支梁有限元模型,考虑支座和碰撞单元的非线性特性.对多跨简支梁自振特性分析探究该简支梁的振型及频率.最后探究碰撞单元刚度、间隙值及支座刚度3个非线性参数对碰撞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桥前几阶振型主要以纵漂和竖向运动为主,表明在纵向地震动下,产生较大的纵向位移,导致碰撞及落梁现象;碰撞单元间隙值对碰撞效应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碰撞单元刚度对碰撞效应的影响,且当碰撞刚度值约为9.9×109 N/m,间隙宽度Open值取为0.14 m时,碰撞力与碰撞次数达到最大,即碰撞效应达到最不利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支座刚度影响墩顶位移与墩底截面的内力,但对碰撞单元的碰撞力与碰撞次数影响不大.
    • 郑祖恩; 王宏祥
    • 摘要: 地震作用下桥梁的碰撞作用是导致桥梁局部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分析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响应,通过Hypermesh与ABAQUS软件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基于三维接触-摩擦碰撞模型分析碰撞作用对梁体与桥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维地震输入时伸缩缝处碰撞总次数与最大碰撞力远大于单维输入与双维输入工况,为设计安全考虑,碰撞作用会抑制梁间相对位移,对主梁切向位移和主梁压应力影响较大,对径向位移与主梁拉应力影响较小;由于碰撞力的方向与惯性力相反以及支座剪切变形作用,碰撞作用对墩底的剪力及弯矩几乎没有影响.
    • 何能; 易红新; 孟定宇; 矣涛; 张旭东
    • 摘要: 目前,高烈度区的许多中小跨度梁桥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汶川震害表明支座滑移后能缓解地震损伤,但也会导致墩梁相对位移过大和挡块破坏.为此,以某三跨简支梁梁桥为例,基于SAP2000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支座摩擦系数、挡块初始间隙和接触刚度对桥梁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与不考虑支座滑移模型和高阻尼橡胶支座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摩擦系数的增加会增大墩底弯矩,摩擦系数取0.2~0.3为宜;②增大间隙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减小横向地震响应;③刚度过小时支座横向位移较大,刚度过大会加急挡块碰撞力,应根据计算合理确定;④考虑板式橡胶支座滑移后具有一定耗能作用,若不考虑则会高估地震响应;⑤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震效果最佳.
    • 赵洋; 熊柏林; 徐略勤; 王佩
    • 摘要: 为了揭示在行波效应作用下伸缩缝处的碰撞现象对多跨长联连续梁桥纵向地震位移响应的影响,以某7跨长联连续桥为工程背景,采用SAP2000建立非线性分析模型,按绝对位移法模拟行波效应,按接触单元法模拟碰撞效应,对背景桥例进行了关键参数对比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抗震策略,开展了减碰效果分析.研究表明:行波效应会大幅增大主、引桥的梁端相对位移,加剧碰撞现象,且视波速越小,行波效应的影响越大;行波效应会大幅增大主桥西岸支座的位移,增幅高达80.0%,但也会降低其他支座的位移;减小伸缩缝初始间隙、增大碰撞刚度有助于降低梁端相对位移及支座位移响应,提高支座摩擦系数不仅会降低支座位移响应,还可以降低主桥梁端位移需求;采用高阻尼橡胶支座替代原球钢支座,可有效降低碰撞力和梁端位移响应,使主桥各墩抗震需求趋于均匀,最大/最小剪力比仅为2.19,远低于原始桥例的3.72.
    • 李进; 刘松波; 张娇磊; 张淑齐
    • 摘要: 目的 研究陕西省镇巴县一座人字形曲线桥,展开相关受力性能分析,为此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首先通过考虑桩-土相互耦合作用,建立了精细化的人字形曲线桥有限元模型,并与振动台试验的位移响应验证;基于直接积分法输入多向地震动,对比分析曲线桥在有无考虑碰撞效应下主梁、墩顶与墩底的力学性能;最后通过安装黏滞阻尼器进一步研究该曲线桥的减隔震性能.结果 考虑碰撞效应,地震波输入方向为150°时碰撞力最大;随着伸缩缝宽度的增加,主梁间的碰撞力不断减小;主梁和墩顶受碰撞力影响位移皆明显减小,墩底内力则受碰撞力影响很小;黏滞阻尼器有效减小了桥梁的碰撞力与主梁位移,对提高人字形曲线桥的抗震性能有明显影响.结论 地震波输入方向与伸缩缝宽度对主梁间的碰撞力影响明显,且人字形曲线桥在碰撞作用下主梁与墩顶易发生破坏,可以安装黏滞阻尼器限制主梁与墩顶位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