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193356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母婴世界、中国民康医学、临床眼科杂志等;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钟兴武、傅佳、刘立洲等。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3356 占比:99.97%

总计:193420篇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发文趋势图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研究学者

  • 钟兴武
  • 傅佳
  • 刘立洲
  • 刘雪芬
  • 吕帆
  • 吕燕云
  • 吴峥峥
  • 唐萍
  • 姜珺
  • 彭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作者

    • 刁婷婷; 王洪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及对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中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4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佩戴框架眼镜的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各层厚度和角膜地形图参数,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曲率、Steep K和Flat K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过敏性结膜炎3例(6眼),角膜上皮点染2例(3眼),角膜擦伤1例(1眼),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可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对角膜形态无明显影响,短期安全性较高。
    • 叶照达; 胡艳红; 陈子扬
    • 摘要: 目的:探讨跨上皮快速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RGPCL)治疗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 2014-10/2015-10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进展性圆锥角膜并进行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术后配戴RGPCL的患者16例25眼,平均年龄25.31 ± 5.92岁,术前最大角膜曲率为58.96±6.76D,角膜最薄点厚度为439.52±53.24μm.使用核黄素及45mW/cm2紫外光照射进行跨上皮快速交联,总能量7.2J/cm2,术后配戴 RGPCL.术后随访3~6a,平均52.44±11.39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CVA(配戴RGPCL)、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1)、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2)、最大角膜曲率(Kmax)、角膜屈光力(MPP) 、角膜前后表面膨隆状态评价参数包括BCVf、BCVb、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 SIf) 、后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 SIb)、圆锥角膜前表面最高点(KVf)、圆锥角膜后表面最高点( KVb) 、角膜最薄处厚度( ThkMin) 、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d均有轻微刺痛伴异物感,轻微畏光流泪;2例2眼患者术后1d摘绷带镜后角膜上皮小片脱失,重新戴绷带镜3d后上皮愈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差异( P>0. 05) ;术后 BCVA (配戴RGPCL)较术前 BCVA 明显改善,术后 Kmax、 SIf、 KVf、BCVf、BCVb均较术前降低( P<0.05) .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术联合RGPCL治疗圆锥角膜能有效且安全控制圆锥角膜进展,长期效果稳定.
    • 姜珺; 蓝方方; 瞿小妹
    • 摘要: 目的:评价普诺瞳(R)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应用于视力矫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双眼近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配戴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诺瞳(R)RGPCL(型号:RAR、RAS),对照组配戴香港易安易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GPCL(型号:XO RGP).在配戴当天,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访视,对双眼进行评估,包括裸眼远视力(UCDVA)、框架镜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RGPCL矫正远视力(CD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K值、角膜内皮细胞、镜片适配状态、镜片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CMH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155例患者完成初次配戴,观察组76例,对照组79例.戴镜当天,观察组和对照组RGPCL CDVA分别为右眼0(-0.10,0)、0(-0.20,0)和左眼0(-0.20,0)、0(-0.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双眼的UCDVA、框架镜BCDVA、RGPCL CDVA、裸眼主观验光SE、戴RGPCL主观验光SE、角膜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组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诺瞳(R)RGPCL与XO RGP型号的RGPCL用于矫正近视的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骆非; 韦振宇; 王辉; 吕岚; 梁庆丰
    • 摘要: 目的 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不同部位和程度角膜穿通伤后角膜瘢痕致不规则散光的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外伤性角膜瘢痕患者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差、除外重要眼底病变者44例(44眼).方法 患者每日至少戴RGP 8小时.戴RGP前及戴6个月后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瘢痕部位分角膜中央(26眼)、周边(16眼)及角膜缘(2眼)三组;根据瘢痕程度分为云翳(11眼)、斑翳(24眼)和白斑(9眼)三组;根据晶状体状态分为有晶状体眼(17眼)、人工晶状体眼(8眼)和无晶状体眼(19眼)三组.各组角膜地形图显示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患者戴RGP前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与戴RGP6个月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主要指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戴RGP后6个月,角膜中央、周边及角膜缘三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40±0.34)、(0.21±0.28)、(0.18±0.04),与框架眼镜视力进行比较前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2.907,P=0.003)、(t=2.213,P=0.011)、(t=0.772,P=0.052).戴RGP后6个月云翳、斑翳和白斑三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8±0.22)、(0.36±0.33)、(0.37±0.36),与框架眼镜视力进行比较斑翳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1.232,P=0.261)、(t=2.251,P=0.025)、(t=0.663,P=0.507).戴RGP后6个月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和无晶状体眼三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8±0.36)、(0.39±0.31)、(0.23±0.25),与框架眼镜视力进行比较各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2.021,P=0.022)、(t=2.718,P=0.009)、(t=2.059,P=0.017).结论 与框架眼镜矫正相比,非角膜缘部位的角膜瘢痕更适合RGP矫正,角膜斑翳比云翳、白斑更适合RGP矫正.
    • 刘雪芬
    • 摘要: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与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 刘雪芬
    • 摘要: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与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 安莹琦
    • 摘要: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可以延缓儿童近视继续发展的治疗工具,其通过镜片和眼表泪液膜之间的良好弥合来重塑角膜前表面,使棱镜效应降低、使不等视消失,从而纠正视网膜像的缩小与变形,临床多将其用于治疗无晶体眼、高度角膜散光以及屈光参差等相关疾病.本文试阐述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在延缓儿童近视进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 陈佳; 孙汉军; 张炼梅; 黄艳明
    • 摘要: 目的比较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和传统框架眼镜对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矫治效果和RGP验配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验配RGP的24例(24眼)9~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作为RGP组,并以验配框架眼镜的24例(24眼)条件相似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辅以综合弱视治疗,观察1年,分别对两组儿童3、6、12个月后的视力、立体视锐度进行统计比较,同时观察RGP验配的安全性。结果RGP组儿童戴镜辅以弱视治疗后3、6、12个月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RGP组儿童3、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4.2%、75.0%、87.5%,对照组分别为37.5%、54.2%、66.7%,两组儿童同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组儿童治疗后3、6、12个月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的比例分别为12.5%、25.0%、37.5%,对照组分别为4.2%、8.3%、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组儿童在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角膜上皮损伤、角膜溃疡、巨乳头性结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框架眼镜比较,RGP对提高9~13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力和立体视锐度有效率更高,安全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