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9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073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等;圆锥角膜的相关文献由15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勤美、史伟云、高华等。

圆锥角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8 占比:4.65%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073 占比:95.32%

总计:13715篇

圆锥角膜—发文趋势图

圆锥角膜

-研究学者

  • 王勤美
  • 史伟云
  • 高华
  • 谢立信
  • 陈世豪
  • 谢培英
  • 黄振平
  • 陈家祺
  • 刘祖国
  • 陆燕

圆锥角膜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美婵; 何书喜; 彭昌福
    • 摘要: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表现为角膜呈圆锥状突起,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导致进行性视力下降、散光增加的疾病。既往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现代研究发现,其发病不仅与遗传有关,还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环境、变态反应等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圆锥角膜的非遗传性病因研究进展(眼的机械摩擦、过敏反应、紫外线照射等)进行综述,为圆锥角膜的多元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 赵云; 王建民; 魏炜; 郭金喜; 许建锋; 解铭
    • 摘要: 目的探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OCT)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急性期圆锥角膜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引起角膜水肿发生发展的因素,明确发病部位、厚度、范围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期圆锥角膜患者20例(20只眼),对其AS-OCT和UBM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圆锥角膜的AS-OCT和UBM影像均表现为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基质层水肿增厚,其内形成裂隙与前房沟通。AS-OCT影像显示角膜上皮完整,上皮下积液13例(13只眼);UBM影像显示角膜后弹力层界面分层17例(17只眼)。后弹力层裂孔小于2 mm者共11例(11只眼),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1周矫正视力小于0.1者1例(1只眼),0.1~0.2者6例(6只眼),0.3~0.4者4例(4只眼)。后弹力层裂孔大于2 mm者9例(9只眼),其中7例(7只眼)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1周矫正视力小于0.1,2例(2只眼)为0.2。20例(20只眼)均未发现角膜穿孔,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愈合阶段,会出现明显的基质层瘢痕,伴有角膜基质层增厚和角膜变平。结论在急性期圆锥角膜,AS-OCT可以显示完整的角膜上皮,上皮下积液;UBM可以显示角膜后弹力层界面分层。AS-OCT与UBM可以相互补充,提供精准的角膜影像学图像及参数测量,对病情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 王亚文; 任胜卫; 赵东卿
    • 摘要: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呈圆锥状突起为特征的角膜病变,常导致近视、不规则散光、轻度或重度视力下降。圆锥角膜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双胞胎研究和家系研究等多种方法证实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圆锥角膜患者的一级亲属主要包括患者父母、同胞和子女。患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对于遗传性疾病的家族聚集性分析和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分析等至关重要。本文就圆锥角膜患者一级亲属的临床研究和遗传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圆锥角膜的一级亲属人群临床表现和遗传特点,为研究圆锥角膜发生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 吴尚操; 陈翔熙; 秦姣; 王娟
    • 摘要: 目的评价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对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29只眼),进行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3、6个月采用Corvis ST和Pentacam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和角膜地形图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第1次压平角膜硬度参数(SP-A1)、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大曲率(Kmax)、屈光状态和角膜内皮计数等。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治疗患者18例(29只眼),平均年龄为(20.33±5.91)岁。术前SP-A1为65.04±15.59,术后1、3、6个月的SP-A1分别为62.44±12.87、69.95±14.89、73.71±15.50,术后1个月SPA1较术前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68.9%的患者术后6个月时SP-A1改善,与无改善组相比术前Kmax和术前SPA1存在差异(P<0.05)。结论去上皮快速角膜交联治疗圆锥角膜可改善其早期角膜生物力学,术后6个月内呈波动和逐渐改善的过程。
    • 刘婷婷(综述); 徐梅(审校)
    • 摘要: 圆锥角膜是角膜中央基质层变薄向前突出导致严重散光的双侧、非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遗传、氧化应激、炎症、肥胖、特应性、紫外线等。该文对圆锥角膜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畅; 刘欣; 尚玥; 吕勇
    • 摘要: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高阶像差相关参数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圆锥角膜患者24例30眼(观察组)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18例32眼(对照组)。两组均应用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检查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率(A1V)、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率(A2V)、达到最大凹面的时间(HCT)、达到最大凹面的峰距(PD)、最大凹面的反向曲率半径(HCR)、角膜形变幅度比(DA Ratio)、最大凹陷半径曲线下面积(IR)、最薄点角膜厚度变化率比值(ARTh)、压平角膜的相对压力与位移比(SP-A1)、角膜形变特点参数(CBI);应用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6 mm角膜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差均方根(RMS)值。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高阶像差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1L、A1T、A2L、A2V、HCR、SP-A1、ARTh均低于对照组,A1V、A2T、PD、DA ratio、IR、CBI及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差的RMS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1V与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36、0.684、0.367、0.405、0.438),CBI与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球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62、0.400、0.377、0.651),A2T、DA ratio、IR指数与总HOAs、彗差、球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HCR、SPA1、ARTh与总HOAs、彗差、球差RMS值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对照组PD与总HOAs、彗差RMS值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436、-0.440),HCR、ARTh与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四叶草差RMS值均呈负相关关系,DA ratio与总HOAs、三叶草差、球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IR与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CBI与总HOAs、彗差、四叶草差RM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与疑似圆锥角膜患者相比,圆锥角膜患者A1L、A1T、A2L、A2V、HCR、SP-A1、ARTh均降低,A1V、A2T、PD、DA ratio、IR、CBI及角膜高阶像差相关参数总HOAs、彗差、三叶草差、球差、四叶草差RMS值均升高,且圆锥角膜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指标与高阶像差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较强,有助于圆锥角膜的诊断。
    • 魏俊超; 李晓娜
    • 摘要: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局部变薄、曲率增加为特征的双侧非对称性角膜扩张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严重损伤视力。由于角膜组织结构破坏,早期圆锥角膜力学性能改变早于形态学,因此,角膜生物力学检测对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对圆锥角膜发生发展及交联治疗过程中的在体角膜生物力学行为和离体角膜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有限元方法和动物模型在圆锥角膜研究中的作用,为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缪华茂; 周行涛
    • 摘要: 19岁男性,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1年余,加重3个月”于屈光专科门诊就诊。患者4年前诊断为“双眼发育性青光眼”,曾行双眼抗青光眼术。就诊时左眼眼压控制欠佳,辅以眼球按摩抗滤过道瘢痕,局部前列腺素类、碳酸酐酶抑制类滴眼液降眼压治疗。根据Pentacam角膜地形图诊断为左眼圆锥角膜。嘱患者停止眼球按摩,建议左眼行二次抗青光眼术控制眼压。目前左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稳定。讨论体会:圆锥角膜患者,需仔细追问病史,排查危险因素。慢性眼病患者,除了关注原发病的进展,还需要关注视力、眼表状态以及角膜地形图等屈光状态变化。
    • 叶姗姗; 宋柯; 许超; 杨薇; 宋剑涛
    • 摘要: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是21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以认知障碍、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为典型特征[1]。60%的DS患者伴眼部疾病,如睑缘炎、上睑下垂、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等,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可能是DS患者发生KC的一个候选基因[2]。KC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眼病,伴不规则散光、视力下降等[3]。佩戴眼镜或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角膜交联及板层移植可改善视力[4]。但DS患者由于精神障碍,往往至KC并发角膜溃疡等严重角膜病变,被家属发现才得到救治,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导师宋剑涛主任医师以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1例DS合并KC患者,现报告如下。
    • 由智达; 刘起明; 陈颖欣
    • 摘要: 急性角膜水肿(Acute corneal hydrops,CH)是圆锥角膜扩张引起的一种并发症,其特征是由角膜后弹力层(Descemet membrane,DM)破裂引起的明显角膜水肿,使房水进入角膜基质和上皮细胞.病人突然发作,视力下降伴畏光、疼痛.水肿一般为自限性,通常在3个月后消失,但往往会留下使视力受损的角膜疤痕.如果角膜水肿无法消退,则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以避免并发症并尽早恢复视力.空气或气体(例如全氟丙烷C3F8)的前房内注射是最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最近几年有研究表明,穿透角膜移植术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应用于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病人时,病人预后与稳定期圆锥角膜行两种术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加压缝合治疗或联合前房内注空气注射可以迅速恢复后基质的不渗透性,可能是加速急性角膜水肿消退的安全和有效的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