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矿区废弃地

矿区废弃地

矿区废弃地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矿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6992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生态学报、黑龙江科技信息、水土保持应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北方七省区煤矿生态修复技术论坛、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2010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等;矿区废弃地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段海侠、周林娜、杨春雨等。

矿区废弃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6992 占比:99.69%

总计:37108篇

矿区废弃地—发文趋势图

矿区废弃地

-研究学者

  • 段海侠
  • 周林娜
  • 杨春雨
  • 汪芸
  • 刘国华
  • 刘金浩
  • 张晓薇
  • 张金池
  • 沈乐萍
  • 王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广浩
    • 摘要: 随着工业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后工业时代中所遗留的各类工业遗迹也遭到废弃;这些城市的工业废地种类较多,分布散乱.如何对种类繁多的废地进行改造,如何结合当今时代发展背景去研究工业废地的修复改造是研究的立足点文章以"矿区废弃地"为"工业废地"的典型,借鉴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总结出矿区废弃地的本质特点与规律,以多维度,跨专业的角度解读,然后以生态学维度为主解决问题,逐步探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内在逻辑与指导方法,以及当前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矿区废弃地有何发展契机与壁垒.
    • 张元良; 刘安; 黄威; 靳冬轩; 刘晓龙; 周立青; 杨洪涛
    • 摘要: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以及土壤中全部具有活力的种子,是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以及植被恢复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作为地表植被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特点,矿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需要参考特殊生境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以及土壤种子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新技术。同时,针对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未来土壤种子库在矿区废弃地修复中的主要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修复区域生境背景值调查、构建,采用适宜的土壤种子库以及提高土壤种子库活力的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修复效果评价等环节。
    • 张元良; 刘安; 黄威; 靳冬轩; 刘晓龙; 周立青; 杨洪涛
    • 摘要: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以及土壤中全部具有活力的种子,是植物对胁迫环境的适应以及植被恢复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作为地表植被群落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领域的热点之一.由于矿区废弃地土壤的特点,矿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需要参考特殊生境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以及土壤种子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的特点、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新技术.同时,针对矿区废弃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未来土壤种子库在矿区废弃地修复中的主要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修复区域生境背景值调查、构建,采用适宜的土壤种子库以及提高土壤种子库活力的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修复效果评价等环节.
    • 廖正家
    • 摘要: 对大宝山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为根本,运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和各种技术手段,根据大宝山矿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改善矿区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提高矿山可持续发展能力.
    • 周林娜; 汪芸; 张鑫; 杨春雨
    • 摘要: 矿区废弃地为室外大型非结构化环境,包含多种类型的障碍物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给移动机器人全覆盖路径规划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使用牛耕式单元分解法结合生物激励神经网络算法完成移动机器人对矿区废弃地的全覆盖路径规划. 首先,针对矿区废弃地已知环境,采用牛耕式单元分解法对复杂环境做出区域分解,将具有综合复杂性的地图分解为多个不含障碍物的子区域;然后,根据子区域的邻接关系构建无向图,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确定子区域间的转移顺序;最后,采用生物激励神经网络算法确定子区域内部行走方式以及子区域间路径转移. 仿真结果表明,生物激励神经网络算法在解决机器人路径转移问题方面比其他路径规划算法更高效,所得的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完成废弃矿区移动机器人的覆盖路径规划.
    • 于娜; 董宽虎
    • 摘要: 为探讨不同废弃年限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对太原东山地区废弃煤矿区的植被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 表明,在所调查的10个废弃矿区的205个样方中共有高等植物121种,分属于43科86属,其中,菊科11属20种,豆科7属18种,禾本科12属15种,3个科合计30属53种,占全部种数的43.80%.表明3个科的植物在东山矿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该地区的植物区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朱晗宇
    • 摘要: 风景园林学科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煤矿废弃地修复、原有工业设备利用、雨水花园设计等方面考虑,将生态设计融入到煤矿废弃地设计的全过程.以平煤集团七矿为例,以煤矿业文化为主要营造空间,将功能划分为文化体验区、遗址观光区、历史博览区、休闲娱乐区、植物净化区、生态林地区、亲水游憩区及餐饮生活区等八个特色空间,分别从空间营造、景点分布、配套设施特色纪念小品设计等进行设计,形成有序递进的空间,通过合理的浏览路线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着眼于煤矿废弃地土地生态健康景观恢复及游憩完善,对区域生态景观和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朱晗宇; 邢燕; 王可
    • 摘要: 对平顶山七矿矿区的景观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矿区原有的6 个功能分区(包括工业广场、加工区、居住区、采煤区、洗煤区、矸石山区),以及周边交通、人群、水资源、植被及土壤等现状,矿区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土壤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不足,且分布比较零散;内部交通单一;周围人群流动较大;水资源丰富.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导思想,从生态保护、地域文化、环境美学及社会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将七矿改造为煤矿遗址公园,并提出"七区一中心"总体规划设计,为七矿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