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勒

石勒

石勒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石勒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智文、清风慕竹、丁柏传等。

石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100.00%

总计:125篇

石勒—发文趋势图

石勒

-研究学者

  • 李智文
  • 清风慕竹
  • 丁柏传
  • 崔启龙
  • 张先昌
  • 张荣强
  • 田野
  • 于兆兴
  • 何养明
  • 佟希仁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摘要: 碗脱又名“碗团”“碗秃”,是山西柳林传统小吃。除柳林外,陕西榆林,山西离石、中阳、平遥、保德等地也很常见。柳林碗脱一般用荞麦制成,营养丰富,食用简便。由于晾凉后可以从碗中脱下,所以被称为“碗脱”。相传,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派大将石勒发兵攻晋,营地驻扎在柳林三郎堡。由于当时战乱频繁、军粮难筹,只好将荞麦磨成面粉熬粥喝。
    • 苏小华
    • 摘要: 公元310年10月,汉国将领石勒在冀州战败,退入豫州.此时,汉国经略兖豫地区的将领为王弥,石勒被其所迫前往南阳收服雍州流民.南阳战败,石勒退入江汉平原,试图“雄踞江汉”.在江汉,石勒军团遭遇疾病、饥饿和流民的不断骚扰,减员严重,不得不回到许昌继续与王弥合作.追歼司马越余部、降服苟晞军团等战绩,实际上是王弥策划下由石勒来实施的.西晋主力被灭后,王弥策划吞并石勒,不料消息走漏被石勒反杀.黄淮地区的原有军政组织只剩下石勒军团,但其并未因之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反而退守淮南,陷入困境.流民团体在洛阳沦陷后,被荀藩等原西晋高官所整合,成为黄淮地区的主要政治势力.因此,石勒退出了江淮、黄淮地区,回归河北.公元312年6月,汉国的军政势力基本撤出了黄淮地区.
    • 孟晓瑞
    • 摘要: 西晋末年,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趁"八王之乱"在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石勒建立的后赵所采取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措施值得借鉴.石勒对待汉族士人的态度前后有所不同,在其称王之前汉族士人大多数被害;其称王之后,汉族士人逐渐受到重用.在选拔人才方面他施行九品中正制、学生考试、贡举策试、招募和礼征等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他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推行儒学.石勒的人才思想巩固了后赵政权发展的根基,同时也对后世具有重要镜鉴作用.
    • 王悦; 唐黎明
    • 摘要: 后赵是魏晋时期羯族建立的非“中原式”的政权,但在其政治制度中却处处体现“中原式”的国家意识。学界有关后赵政治制度的研究,多是以史籍文献中所提及的政治上举措来探究政治制度的特点,少有对政治制度推行的真正原因进行探究。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尝试对后赵政治制度进行探究。在后赵国政治制度中,从君主称号、都城选址等等制度均体现出后赵统治集团的“中原式”国家意识。
    • 曹煜; 孟娟
    • 摘要: 榆社地处太行山西麓东段,奔腾不息的浊漳河源于县北纵贯全境。榆社县始置于隋开皇十六年,但在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活动;远古时曾是炎帝八世榆罔的邦邑;殷商时,为商纣王叔父、太师箕子的封邑;战国时,"赵之良将"廉颇魂归于此;西晋末年,乡人石勒揭竿而起,建立了使中国北方出现短暂统一的后赵国;抗战期间,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曾于此率众杀敌御侮……
    • 摘要: “继刘元海之后,石勒称帝号为赵,自称赵天王。他的势力范围比刘氏的汉大很多,西部、中原大地,还包括起家的赵之土,正儿八经地在古都长安、洛阳建都。因是反王,在封建正统史学家眼里,为叛逆。笔者少时始知其人,只不过反贼的简单印象,但仔细查史,方发现此人不简单,应是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他出身底层,贫到赤贫的地步,几乎饿死,自告奋勇让人贩卖以填饱肚子。
    • 胡鸿
    • 摘要: 金戈铁马的十六国,大约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感到混乱、陌生又不乏一丝神秘感的时代。“三分归一统”的西晋王朝匆匆收场,北方历史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大批匈奴、羯胡、鲜卑、氐、羌等势力,虽然他们大多已经在华北、关中定居了几代人,但直到这时史书记载的聚光灯才照向了他们。
    • 李磊
    • 摘要: 石勒自称其政治名号,肇始于光初二年(319)正月与刘曜的交恶.这一交恶是刘聪与石勒矛盾延续的结果.随后石勒一度担心“假尊窃号,取讥四方”.刺激其自号的是刘曜在同年(319)六月以“赵”为国号等的国制建设.这不仅使石勒新招徕的平阳流人被煽动,而且使其用以凝聚内部的“河北认同”受到挑战.赵元年(319)十一月石勒的自号包括赵王、大将军、大单于三个不同系列的政治名号.石勒依春秋封国之例建国,又依“魏王在邺故事”,将赵王位视作即皇帝位的阶梯.石勒以赵王兼大单于,是依汉国太子兼单于之例,自置于储君之位.太和二年(329)石勒灭刘曜政权后,先后称“天王”、即皇帝位,越过汉国法统,以水德承晋金德.与刘曜以“冒顿配天”不同,石勒回复到华夏王朝的正统轨道上.总体而言,石勒基于历史法统构建政治名号.灭刘曜前遵循汉国、单于法统,其后回归周、汉、晋法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