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赵

后赵

后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人民司法、民主与法制、殷都学刊等; 后赵的相关文献由68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兆晓、小野响、李磊等。

后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100.00%

总计:75篇

后赵—发文趋势图

后赵

-研究学者

  • 侯兆晓
  • 小野响
  • 李磊
  • 王趁意
  • 王趁意12
  • 薛海波
  • 丁柏传
  • 何养明
  • 何璞
  • 佟希仁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祖雄; 薛海波
    • 摘要: 冉闵之乱起因于对后赵统治权的争夺,背后是羯族传统对后赵政权继承制度的影响。石虎入承大统也遵循了羯族传统;然而,他在攫取后赵统治权后,为强化统治,转而采取措施,消除羯族传统对继承制度的影响。冉闵之乱中所谓的“诛胡”事件实际上是针对反对势力的政治清洗,其出发点仍是维系后赵政权。但政治清洗导致大量官僚、禁卫出逃,后赵统治基础因而瓦解。最终,冉闵抛弃了“后赵”及其法统延长线上的“大卫”国号,走上以汉族官僚为基础的建国道路。
    • 巩智艺
    • 摘要: 西晋永嘉之乱,胡族并起,建立割据政权.石勒攻灭前赵,占据中原及淮北地区,与东晋隔淮对峙.东晋与后赵对峙期间,互相征伐、守将叛降,徐州地方势力成为影响徐州疆域变动的重要因素.徐州军镇势力常镇京口,北伐不断,郡县随之调整,使徐州成为东晋与后赵爆发战争的主要地区.
    • 李磊
    • 摘要: 后赵君主采用了有别于皇帝称号的天王号并为十六国北朝政权所仿效,然而后赵天王体制只是君主在其统治基础薄弱情况下对皇帝制度的调整.由于建政缺乏部族基础,后赵在建构王权时较为依赖君主家庭成员,在礼仪权威上模糊彼此间的差别,但这一调整并不成功,宗室内争的反复出现迫使后赵回归传统的皇帝制度.从政权架构来看,后赵以魏晋王朝为样板,一方面沿袭吏兵配属制度、宗室出镇制度,以保证"皇室作为一个家族驾于其他家族之上";另一方面天王以宿卫亲军为王权的军事基础并建立内朝决策机制,以保证天王的王权专制.在后赵的政治实践中,吏兵配属、宗室出镇存在着反噬王权的发展面相,这一矛盾既根源于视宗室为一体的天王体制,也根源于自我矛盾的魏晋旧制.后赵天王体制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中华制度传统对少数民族政权的约束,而以魏晋为样本的政权架构则反映出后赵的中华制度认同.
    • 李磊
    • 摘要: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是他建构合法性的主要思想资源:一是将洛阳器物用于邺宫建设,沿袭汉魏晋舆服形制,继承洛阳的文教传统,并取"邺中有凤皇"的传说,将政权合法性寄托于邺城自身的神圣性上;二是在襄国、幽州、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将宫室视作展示强权、构建统治权的场所;三是以东晋为正统性竞争的对手,臣服索头、宇文、拓跋、铁弗匈奴、仇池等势力,并策动对东晋及长期以东晋为正朔的慕容氏、前凉之战争,连横成汉中分东晋,以重构大一统来建构统治合法性.石虎营建"天人之望"的模式表明十六国初期的政治发展仍处于汉魏晋王朝的历史延长线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整体史之中前行的.
    • 王玲(文/图)
    • 摘要: 邯郸,拥有3100余年历史的古都。这里始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继有赵、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夏国、后唐、大齐十个古代政权在此建都,后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如今的邯郸,继承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区域中心城市。
    • 许晖
    • 摘要: “呵呵”最早见于史料,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 薛海波
    • 摘要: 祖逖北伐以其私家武装为核心,规模不大,但从西晋建兴元年(313)祖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北伐,至东晋太兴四年(321)祖逖病死,坚持八年,一度占据黄淮地区,迫使羯人在华北所建的后赵不敢进攻河南。以往学界强调祖逖北伐的坚定意志和民族性,将失败原因简单归结为东晋统治集团的不支持和牵制,但如将祖逖北伐放置在东晋门阀体制中,就会发现祖逖北伐的成败和祖逖家族的覆灭,很多都是取决于东晋门阀体制的制约与影响。
    • 金申
    • 摘要: 北京宝隆艺苑中心博物馆收藏的僧法常造释迦牟尼佛鎏金铜立像出自河北省中部一带,像背后有阴线竖刻"石赵法常佛"5字,其中"石赵"应指石勒、石虎所建的后赵,"法常"或为《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所记佛图澄之弟子法常.带铭文的十六国后赵时代的金铜佛像传世甚稀,此造像明确标明为后赵时代,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张双双
    • 摘要: 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共有大大小小2500多个红薯地窖,有垂着棉门帘的大型长窖,也有盖着石灰盖的井窖。每年9月初至11月初,这些地窖渐渐被红薯填满,存储量可达1.5亿斤。而村里的几个红薯交易市场,也开始热闹起来,全国各地来往车辆不断。后赵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困难时期红薯被广泛种植聊以果腹,成为一代人的难忘记忆,如今则成为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后赵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重要产地和重要集散地,形成了从红薯育苗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