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
中外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专利文献2188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读书等;
中外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佳、高莽、吕德强等。
中外文学
-研究学者
- 刘佳
- 高莽
- 吕德强
- 孙大公
- 张卫凤
- 徐扬尚
- 王浩宇
- 米文婷
- 邱佳
- 一鸣
- 丁巴
- 乐黛云
- 付明端
- 付珊
- 仲任
- 伍精华
- 何婉仪(指导)
- 何林康
- 何焕群
- 余辉
- 侯传文
- 傅勇林
- 冯灵玥
- 冯秀林
- 冰
- 凡言
- 刘冬梅
- 刘国爱
- 刘孝严
- 刘晓文
- 刘泰隆
- 刘纳
- 单元
- 史百水
- 向天渊
- 周发祥
- 周越英
- 周钢
- 姚文祥
- 姜建强
- 姜洪业
- 孔苏颜
- 孙丽华
- 孙席珍
- 孙静艺
- 季进
- 宁云峰
- 宋航
- 展卫华
- 庄伟彬
-
-
黄逸菲;
何婉仪(指导)
-
-
摘要:
当中国人开始读《包法利夫人》、西方人开始接触《李白诗选》时,是翻译界的泰斗许渊冲用有中华文化独特美感的意译架起了中外文学之桥。他从“想做表叔那样的著译家”到致力于“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文化更加灿烂”,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升华,融入祖国的文化建设之中。
-
-
-
-
摘要:
12月7日,由我校主办,国际交流学院和国际交流处共同承办的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中美民间文化交流讲座举行。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陕西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文通,执行董事、校长崔智林,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郭炜,副校长王利晓,我校海外特聘教授童明以及英文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院领导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
-
龚婷
-
-
摘要:
由于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中外文学在文化与审美方面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如在人与自然 的关系上,中国文学作品中更多地是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西方文学则多将自然作为敌对性的存在;又如在悲剧观念上,中国文 学中的悲剧大多是选取现实中悲剧性事件,传达出关于社会关系的思考;而西方文学中的悲剧则大多引入命运的因素,以人与命 运的冲突作为表现内容,传达出了对于超越性存在的关注。
-
-
经济社会史评论编辑部
-
-
摘要:
《经济社会史评论》前身是《经济-社会史评论》辑刊,由侯建新教授主编,自2005年始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1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经济社会史评论》获得正式刊号,2015年始以季刊形式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济社会史评论》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承办,全面覆盖世界史学科——包含中国史。因此,外国史和中国史研究的文稿我们同样欢迎。本刊主要栏目包括欧洲文明研究、专题研究、中国史研究等,以后还将开辟《社会与人文》专栏,也欢迎中外文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专家学者撰文赐稿。
-
-
李春平;
裴亚莉
-
-
摘要:
写在前面这是一次在作家李春平和文学学者裴亚莉之间进行的学术访谈,主要围绕作家李春平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个人经历以及中外文学的影响、上海经历、政治小说的写作意义以及小说和电影之间的跨界互动等专题展开。李春平,著名作家,安康学院教授。
-
-
王赫佳
-
-
摘要:
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学的交流面不断扩大,外国文学经典在广泛的翻译、推介与研究中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熟知,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实践广度也随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范捷平等著的《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第六卷)》(2019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属于“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系列学术专著中的第六卷,现代卷。该系列学术专著以外国文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其中既强调了源语国的社会语境分析、文化传统分析、审美分析等,也强调了译入国的翻译传播、跨媒介传播和经典再生成研究。
-
-
-
刘佳
-
-
摘要:
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的便利与发达促进了中外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外国民间故事与史诗作品在中国的广泛流传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与体裁,唐诗的对外传播也为欧洲增添了新的诗体,这一时期外国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也使其有了新奇的异国情调。丝绸之路在当时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媒介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世界文学的辉煌成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外文学交流史。
-
-
张艾宁
-
-
摘要:
作为现象级的超级畅销书,"哈利·波特"系列助推了新世纪以来童书板块在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北京市朝阳门内大街166号,坐落了一幢始建于1958年的五层小楼,在周围诸多现代化高层建筑的映衬下,这幢青砖砌墙的小楼显得更古朴醇厚。这里驻守过一代又一代编辑出版人,送出过中外文学无数名篇巨著,它便是许多人心目中至高的文学殿堂一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文社”)。
-
-
刘佳
-
-
摘要:
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的便利与发达促进了中外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外国民间故事与史诗作品在中国的广泛流传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与体裁,唐诗的对外传播也为欧洲增添了新的诗体,这一时期外国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也使其有了新奇的异国情调.丝绸之路在当时中外文学交流中的媒介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世界文学的辉煌成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浓缩的中外文学交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