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目标树

目标树

目标树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3365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安徽林业科技、防护林科技、湖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OA'2002办公自动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安全学术研讨暨技术展示会等;目标树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曲俊华、王纲、郭文福等。

目标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365 占比:99.88%

总计:83461篇

目标树—发文趋势图

目标树

-研究学者

  • 曲俊华
  • 王纲
  • 郭文福
  • 张二亮
  • 曾冀
  • 李莲芳
  • 蔡道雄
  • 许忠坤
  • 郝建
  • 陆元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郑鸣鸣; 任正标; 何宗明; 范少辉; 林开敏
    • 摘要: 【目的】研究杉木间伐初始期与立地之间的关系,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初始期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福建峡阳23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研究目标树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变化规律,分析立地指数及不同株数梯度的目标树对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的影响。【结果】(1)地位指数明显影响林分中幼龄时期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速率及连年生长量,地位指数越高,林分早期生长速率越大。(2)当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至1 cm以后,22地位指数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反而小于18、20地位指数目标树的林分;随着林龄的增加,不同地位指数的目标树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趋于相等。(3)全林分(CK)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在第9年,22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应在第10年。(4)当选取不同梯度株数(T80、T60、T40)的目标树时,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初始时间选择在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确定在第11年。【结论】地位指数越大,林分越早进入首次间伐期。基于大径材培育时,18、20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首次间伐期应控制在9~13年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应控制在10~11年间。实际间伐时间可根据经营林分集约程度、立地质量、经济、人力等条件的实际情况而定,但18、20地位指数的林分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3年,22地位指数的林分首次间伐时间不应迟于第11年。
    • 李俞鑫; 李莲芳
    • 摘要: 【目的】分析修枝和施肥的不同水平对云南松生长与针叶性状及其N、P和K含量的影响,为云南松用材林高效培育提供修枝和施肥的实践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修枝强度、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的试验,于第一次(修枝和施肥)和第二次(仅施肥)试验开展1 a后测定林木生长、针叶性状及其氮(N)、磷(P)和钾(K)含量,分析两次试验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第二次施肥后1 a时,处理组合目标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增长率较第一次试验后分别达10.2%~15.6%、9.9%~22.5%和33.0%~45.9%。除胸径外,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的10.2%、8.4%和28.5%(P46%)]0.4 kg。
    • 李俞鑫; 李莲芳; 合金鑫; 姜若超; 黄孝杰; 王姝茜; 刘畅
    • 摘要: 为了解目标树生长空间释放对云南松人工中龄林目标树生长、土壤和林木器官养分特征等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滇中16年生云南松人工林开展目标树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释放(1~4个)方向的试验研究。试验开展1 a后,目标树胸径、树高及材积增长率分别为5.5%~10.4%、2.7%~7.7%和17.4%~23.9%,胸径和材积增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3.0%和12.5%;P0.05),P和K达到极显著水平,N呈现显著差异。生长空间释放对针叶和根系w(C)∶w(N)、w(N)∶w(P)均无显著影响,对针叶w(C)∶w(P)、w(C)∶w(K)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并显著影响根系的此2项指标。研究的云南松目标树针叶和根系的w(N)∶w(P)<14,生长主要受土壤N的限制。目标树生长随空间释放方向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生长速率假说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综合土壤理化特征、目标树生长及其针叶和根系生态化学特征,云南松中龄林目标树生长空间以4个方向全面释放对林木生长最为有效,其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胡雅红
    • 摘要: 本文在全面了解绩溪县森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实施森林生态防火的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利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目标树经营技术,改造现有马尾松等易燃树种组成的林分为生态防火林,并详细介绍了营建生态防火林的技术和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森林抵御火灾能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
    • 缪建新; 张铿; 陆振益
    • 摘要: 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专业设计业务已开展了近20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包含的问题如何分析、目标如何设定、内容如何确定、深度如何把握等理论方法也一直在探索中。本文旨在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A/T445)为参照,提出适合城市道路特点,并从目标、目的、结果、行动(任务)等方面进行基于逻辑框架法的分析研究,从而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中形成有科学理论支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通过阐述如何应用逻辑框架法进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设计,为顺利开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打下基础。
    • 张妍妍; 王群星; 骆雨生; 吕康婷; 马瑞婷; 闫东锋
    • 摘要: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栓皮栎人工林及其目标树光环境的影响,在登封林场40 a生栓皮栎人工林内设置了2块面积为1 hm2固定样地(分别为间伐和对照样地),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植物冠层技术获取了全林及目标树冠层图像,比较分析了间伐和对照样地冠层结构和光环境指标差异规律.结果表明,间伐样地林冠开度和林下光照辐射显著低于对照样地(P<0.05),而叶面积指数和光照消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林冠开度与林下光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叶面积指数与林冠开度、林下光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间伐样地径阶为14,16,18cm的目标树平均叶面积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但间伐样地径阶20cm的目标树平均叶倾角和漫射透射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相应数值(P<0.05).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照强度增强,目标树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光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于栓皮栎人工林大径材培育和制定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蔡胜国
    • 摘要: 2013年,木兰林场在以目标树为架构的人工林全林经营活动中,发现有些落叶松树干流脂异常。流脂处树干扁平、畸形,个别情况易风折。抚育设计挂号人员不经意间用砍刀刮开流脂处,发现树干流脂处木质部向树干内深陷形成凹坑,坑内有白色蛆状幼虫活动。该虫为树干害虫,直接影响木材质量,降低木材等级,连续严重危害会导致树木长势衰弱、风折、枯死,影响到林分的生态价值。
    • 杨海龙
    • 摘要: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学生的学习空间从教室推向了云端,传统的班级管理体制因空间的变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如何营造“云上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云班级”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目标树,树目标--起始点的目标意识共间的愿景和H标是学习型班级发展的动力来源。个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班级有了目标就有了发展的基点。
    • 王珂; 董霖; 张犁
    • 摘要: 目的深入理解群智设计思维,基于群智设计思维研究群智设计的典型案例,探究群智设计方法论。方法以群智创新的概念和四维智能创意设计体系(ICD)为基础,引入设计的三层次模型,应用列表映射梳理群智设计特征对设计的本体层、行为层、价值层提出的新需求,分析建构群智设计的目标树,并通过深度访谈、比较研究、内容分析对“健康码”系统设计进行典型案例研究。结果得出群智设计目标树3个子目标(Sub Goal)的关键成功因素(CSF)及对应必要条件(NC)。结论在群智设计的本体层,满足功能性的必要条件(NC)是跨单位的高效协作和技术资源的有效支撑;在行为层,满足友好性的NC是诸多相关方良好的使用体验,满足包容性的NC可以消除数字障碍,弥补数字鸿沟;在价值层,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到位是同时支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NC,初创期共同使命且成熟期权责清晰是支撑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的NC,该目标树分析也得到了“健康码”系统设计的实例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