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椎

红椎

红椎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626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生态学报、防护林科技、广东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2004年南方林木遗传育种研讨会等;红椎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道雄、贾宏炎、郭文福等。

红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4626 占比:99.31%

总计:14728篇

红椎—发文趋势图

红椎

-研究学者

  • 蔡道雄
  • 贾宏炎
  • 郭文福
  • 刘士玲
  • 卢立华
  • 张培
  • 张承云
  • 杨保国
  • 陈能波
  • 韦菊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正德
    • 摘要: 为了加快和扩大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红椎的种植数量和面积,本文深度探讨了红椎的精准种植和精细管理技术。文章首先概述了红椎的生物性状和应用价值,进而阐述了研究所使用的材料、方法和结果。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红椎精准种植和精细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育种技术、栽植技术和病虫防治,以此补充现有文献中红椎种植管理的理论欠缺,并为国有林场从业人员进行红椎种植提供一定的技术经验参考。
    • 蒋佩兰
    • 摘要: 文章从黎塘林场红椎树生长情况发现,种植管理关键技术包含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应从创造适宜环境做好遮阳、选择未萌芽红椎定植、保证造林密度科学准确、营造混交林降低并重画、结合红椎幼龄做好抚育、利用天然更新或萌芽更新的模式培育红椎、阶段性间伐等方面着手,提升红椎种植管理质量。文章分析了黎塘林场红椎树造林时涉及的种植管理技术,明确技术重点内容与注意事项。
    • 农辉林; 陈秋芬; 宁大玮
    • 摘要: 比较分析了杉木与红锥混交林中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10年生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研究表明:当郁闭度相近时,7杉3锥林分的蓄积量最大,红椎纯林最低,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随着混交树种数量的增加,7杉3锥能够使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4种含量达到最大值,获得最佳效果。
    • 李裕和
    • 摘要: 为实现杉木人工林科学高效经营,对9年生不同混交模式(10杉、9杉1椎、8杉2椎、7杉3椎、6杉4椎、5杉5椎)杉木+红椎混交林生长量、凋落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模式显著影响了杉木的生长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其中7杉3椎混交模式下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而5杉5椎混交模式下林分凋落物量及土壤中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在立地指数16的情况下,杉木林中红椎混交比例宜控制在30%以内,过高的红椎混交比例虽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但受红椎生长竞争优势的影响,杉木生长受到抑制。
    • 闵惠琳; 郑路; 张继辉; 刘士玲; 李华; 舒韦维; 马俊旭; 杨坤; 韦菊玲
    • 摘要: 本研究依托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以南亚热带优势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Miq.)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为研究对象,利用TDP(The thermal dissipation)热扩散探针技术,开展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树干液流连续动态监测和研究,样地布设及监测均按照规范进行。本数据集通过分析处理,统计出了红椎、马尾松树干液流24小时的实测数据,并对数据集的构建进行了说明。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为深入研究森林水分利用格局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科学问题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何振诚; 陈东明
    • 摘要: 【目的】红椎利用价值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红椎林分质量整体不高。磷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磷素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研究发现,林区土壤磷素普遍较为缺乏,而钙能缓解多种胁迫环境条件下植物遭受的伤害。本研究揭示钙在提升低磷环境下红椎生产力方面的应用潜力,为今后红椎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试验以红椎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以KH_(2)PO_(4)、CaCl_(2)分别作为Hoagland营养液中的磷源和钙源,在探究低磷胁迫伤害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低磷与不同浓度外源钙交互处理,研究低磷胁迫下钙对红椎苗木生长生理方面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0.1 mmol·L^(-1)KH_(2)PO_(4)处理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明显的胁迫伤害,苗高、地径生长量较1 mmol·L^(-1)KH_(2)PO_(4)处理降低了41%~49%。在1 mmol·L^(-1)KH_(2)PO_(4)+0~30 mmol·L^(-1)CaCl_(2)处理下,10~30 mmol·L^(-1)CaCl_(2)导致了主根长度、侧根数、叶面积、新叶发生率增加,而根冠比下降,同时叶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减小,叶绿体上Ca^(2+)定位增强。但整体上,Ca^(2+)存在一定剂效性,以20 mmol·L^(-1)CaCl_(2)处理下幼苗的生长生理表现最佳。【结论】研究认为,钙能缓解低磷胁迫下红椎苗木受到的胁迫伤害,但钙使用量存在一个最适范围。
    • 陈家裕
    • 摘要: 为提高红椎人工林育林成效,以3.5年生5种不同混交模式的红椎、黑木相思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及叶片光合产物(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能显著提升红椎、黑木相思林分的高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混交显著增加了黑木相思叶片中氮、磷、钾含量,而红椎则以纯林中叶片氮、磷、钾含量最高,且具有随着黑木相思混交比例增大而红椎叶片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上,在供试5种试验林中,以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光合产物含量最高。混交能显著能提升红椎林分生长量,固碳能力增强,但考虑到树种间竞争性,其混交比例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 覃爱华
    • 摘要: [目的]探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特性。[方法]对红椎纯林、马尾松纯林、红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红椎+马尾松异龄混交林4种林分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幼苗更新研究。[结果]红锥与马尾松同龄混交林下幼苗物种数量及个体数均远高于各自的纯林及异龄混交林分;各林分自然更新显示物种数、个体数稀少特征;固定幼苗样方分析表明,红椎纯林和同龄混交林幼苗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而马尾松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幼苗的个体数在不同坡位差异不显著;间伐因素对同龄混交林和异龄混交林的幼苗物种数影响显著,去除凋落物能显著增加红椎纯林和同龄混交林林下幼苗的物种数。[结论]结果为阔叶混交林的培育和更新研究提供了参考。
    • 卢翠香; 潘尚慧; 黄黎敏; 邓紫宇; 王家妍; 郭东强; 陆新; 陈其凤; 陈健波
    • 摘要: 对3.5年生的大花序桉纯林、大花序桉+红椎混交林、大花序桉+火力楠混交林、红椎纯林和火力楠纯林的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模式下,大花序桉、红椎、火力楠的胸径、树高均高于纯林模式下相应树种,相比纯林中相应树种分别提高1.90%和11.96%、36.17%和4.26%、12.73%和2.27%.其中以大花序桉+红椎(9:3)和大花序桉+火力楠(8:2)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
    • 张培; 庞圣江; 杨保国; 刘士玲; 贾宏炎; 段润梅; 陈健波; 郭东强
    • 摘要: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 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 kg-1和16.65 mg·kg-1.4)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0%,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