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米老排

米老排

米老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735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防护林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等;米老排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锦昌、李荣生、尹光天等。

米老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353 占比:99.89%

总计:127496篇

米老排—发文趋势图

米老排

-研究学者

  • 杨锦昌
  • 李荣生
  • 尹光天
  • 林能庆
  • 洪永辉
  • 邹文涛
  • 罗建举
  • 蔡道雄
  • 黄钦忠
  • 余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区志光
    • 摘要: 尾巨桉作为当前广西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杂交木种,具有一定的林木培育价值以及造林价值。在广西大部分地区米老排的种植也同样具有一定的造林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广西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性质,能够进一步优化广西的水土保持与生物防火,是当前广西地区混林杂交种最为关键以及重要的优质树种。因此,本文针对广西地区尾巨桉与米老排的相关培育造林特性研究,以尾巨桉、米老排的混交培育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培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与实施对策,提高尾巨桉与米老排的混交成功率。
    • 黄秀美; 邓鸿荣; 张志杰; 吴睿; 黄晶仔; 罗盛懋
    • 摘要: 永安国有林场1994年营造米老排杉木混交林,经过1个轮伐期试验,结果表明:米老排能够适应永安市气候表现早期速生特性;在-5.6°C极端低温和40°C极端高温天气能恢复正常生长;6年生平均树高8.35m、胸径8.46cm;12年生平均树高10.20m、胸径10.81cm;28年生6米老排4杉木混交林保存密度1941株/hm^(2),单位面积蓄积340.23m^(3)/hm^(2);米老排树干通直圆满,可作为永安市及其周边中亚热带地区松林改造、杉木混交造林树种。
    • 范妍芳
    • 摘要: 为了探究米老排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笔者主要以广西柳州三门江林场园林苗木中心为例,首先分析米老排的生物学特性,阐述影响米老排生长量和生长形状的主要因素,发现:米老排苗木生长规律与气候、降水、活动积温、日照时数、蒸发量紧密相连。因此在苗木培育工作中,要选择米老排种植的最佳基质类型,做好病虫害防治,才能确保米老排苗木培育成活率的稳定性。
    • 黄晶仔
    •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混交火力楠、米老排试验林,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米老排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1%-3.7%、9.4%-10.5%、34.2%-37.1%、4.1%-23.5%。6杉木4火力楠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16.8m、胸径18.9cm^(3),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319.65m^(3)/hm^(2);5米老排5杉木混交林,杉木平均树高16.9m、胸径18.7cm,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379.35m^(3)/hm^(2)。2种混交林生长效果均超过福建省杉木中心产区Ⅰ立地级中径材林分生长量指标,尤以杉木米老排混交林效果为优,可在永安市及其周边中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
    • 何韦均; 杨锦昌; 郝建; 董明亮; 余纽; 覃国铭; 李荣生
    • 摘要: 【目的】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结果】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在米老排种植后的2~4 a,对树干8.0 m以下进行首次修枝,有助于该树种无节材的培育。采取相应的森林培育措施减小枝条基径和缩短节子愈合所需时间,有助于减少节子对木材带来的影响。图7表4参32。
    • 朱茂成; 杨锦昌; 邹文涛; 余纽; 董明亮; 李荣生
    • 摘要: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速生用材树种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半年生米老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栽培法,测定速生树种米老排幼苗在烯效唑(S 3307)、多效唑(PP_(333))和矮壮素(CCC)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物质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米老排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积累均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随着植物生长延缓剂浓度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P3[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处理的米老排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除S1和S4[浓度为50和200 mg·L^(-1)的S 3307]处理外,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后,米老排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植物生长延缓剂还有利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植物生长延缓剂会抑制米老排赤霉素(GA 3)和吲哚乙酸(IAA)积累,其中,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抑制效果最好,低浓度S 3307和PP_(333)对细胞分裂素(CTK)的积累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 3307和PP_(333)会抑制CTK积累,而CCC对CTK积累效果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P_(333)、CCC与各生理指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浓度为1200 mg·L^(-1)的PP_(333)对提高米老排抗逆性、延缓苗木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好。植物生长延缓剂有提高米老排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激素含量的作用,能提高其抗逆性,延缓苗木生长。
    • 邹秉章
    • 摘要: 选择1年生米老排穗条为试验材料,研究插穗类型、基质类型和生长调节剂3个因素对米老排插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来源于顶部和中部的穗条类型的苗高差异不显著(P>0.05),但顶部穗条的地径比中部穗条大46.67%(P<0.05);混合基质处理下米老排扦插苗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黄土基质,分别高324.49%和53.19%;添加维生素B_(12)溶液原液的米老排扦插苗苗高和地径显著高于添加ABT溶液的穗条,分别高155.29%和152.30%。以米老排顶部枝条为插穗材料,用混合基质(50%黄心土+50%轻基质)为培养基质,施加维生素B_(12)溶液原液最有利于米老排扦插苗苗高及地径生长。
    • 蒋林; 梁燕芳; 朱原立; 陆星任; 赵隽宇; 唐健
    • 摘要: 米老排作为伴生树种营建桉树-米老排混交林是一种既能保证生产效益,又能兼顾生态效益的经营方式,但何种伴生比例对于提升林分土壤碳、氮储量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桂南15%、25%伴生比例的桉树-米老排混交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通过有机碳、氮储量公式计算不同林分结构土壤有机碳、氮储量。结果表明:营建桉树-米老排混交林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的提升影响显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亦有正向的影响,但对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25%的混交比例对于土壤碳氮比、有机碳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在今后的生产经营策略中,应适当引入混交林的经营措施,并提高混交比例,实现广西人工林经营及林业下游产业的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
    • 庞正轰; 陈宗福; 陈晓龙; 黄康庭; 周娟
    • 摘要: 总结我国40多年来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在生物生态学特性、育苗、造林、森林经理、引种、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控、改良土壤、涵养水源、防火性能、碳汇、木材材性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我国米老排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建议,以促进我国米老排人工林健康发展。
    • 许晓银
    • 摘要: 本文对不同坡位米老排生长情况进行了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造林当年,米老排成活率达91%以上;造林3年,米老排保存率达88%以上;造林10年及20年,不同坡位米老排树高排序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对米老排树高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造林20年米老排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自然整枝高度、郁闭度、林下植被覆盖度分别为14.1 m、20.5 cm、4.6 m、8.3 m、0.8、3%,已达到速生树种标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