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木材学

木材学

木材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99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国际木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生物质化学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第五届博士生学术年会等;木材学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建举、郭明辉、刘元等。

木材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7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8993 占比:99.18%

总计:19150篇

木材学—发文趋势图

木材学

-研究学者

  • 罗建举
  • 郭明辉
  • 刘元
  • 李坚
  • 徐峰
  • 朱林峰
  • 梁善庆
  • 王传贵
  • 符韵林
  • 胡进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丽萍; 韦小丽; 李利芬; 吴志刚
    • 摘要: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且当代学生的学习和娱乐皆离不开手机,甚至上课玩手机的也大有人在,导致教学及学习效果不佳。BOPPPS教学模式将课堂设计成为六大环节,使课堂能够成为有效果、有效率及有效益的课堂。超星学习通平台则能够很好地实施BOPPPS六大环节,并留下学习足迹作为平时考核的有力依据。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的诸多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摘要: 《木材科学与技术》(原名《木材工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国内唯一专注于木材学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我国木材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包括木材性质基础理论研究、木材化学利用前沿研究、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木(竹)结构关键技术、木材加工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木材加工绿色安全制造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述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应用技术等。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农林核心期刊(A类),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林学木材学科唯一入选中文期刊(中国知网)。
    • 黄腾华; 王军锋; 宋恋环; 雷福娟; 栾洁; 冯沁雄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树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木材的机械加工性能,以5年生和7年生尾巨桉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木材的刨削、砂削、钻削、铣削、开榫和车削6项机械加工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刨削加工性能上,两个树龄木材均表现为良,刨削深度为1.6 mm时,进料速度宜采用6 m/min;在钻削和开榫加工性能上,两个树龄木材均表现为优;在砂削和车削加工性能上,5年生木材均表现为劣,7年生木材均表现为良;在铣削加工性能上,两个树龄木材均表现为良.总体上,7年生木材的综合机械加工性能较5年生好.
    • 摘要: 《木材科学与技术》(原名《木材工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专注于木材学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我国木材科学领城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包括木材性质基础理论研究、木材化学利用前沿研究、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木(竹)结构关键技术、木材加工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木材加工绿色安全制造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述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应用技术等。热忱欢迎专家学者惠赐佳作。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 王敬贤; 沈隽; 王建军; 赫亮; 王月婵
    • 摘要: 【目的】明确低盐和低碱活性染料应用于单板染色的适用性,可降低染液废液污染水平和生产成本。【方法】选择新型低盐活性大红(SNE)染料和低碱活性红(LA)染料对渗透性较差的柞木Xylosma japonicum单板进行染色,以应用较广的活性红(M-3BE)染料作为对照,测试3种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的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和染色效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官能团、组分和细观结构的变化。【结果】与M-3BE染料相比,SNE染料硫酸钠用量降至1/2和LA染料碳酸钠用量降至1/8时,SNE染料固色率提高了15.33%、色差降低了1.35%,LA染料固色率降低了3.37%、色差提高了2.03%。染色处理后,木材表面羟基含量减少,其中低盐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羟基含量最低,除出现较弱的硫酸盐S=O吸收峰外,无新吸收峰产生。3种活性染料与木材的结合机理和产生的官能团结构相似,但因染料母体结构差异较大,导致热分解曲线略有不同。染料分子可从木材表面扩散到木材内部,扩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NE、M-3BE、LA。【结论】SNE染料具有较高的上染率,LA染料具有优异的颜色提升性,可用来染色木材单板,从而降低电解质盐和碱的排放。
    • 李荣荣; 贺楚君; 彭博; 王传贵
    • 摘要: 【目的】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青、竹黄及竹肉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干缩性能等差异,为毛竹材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比较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结果】毛竹材竹黄、竹肉与竹青不同部位中,纤维长度和宽度以及纤维占比差异极显著(P<0.01)。竹青和竹黄的纤维长宽比较为接近,且极显著小于竹肉(P<0.01)。竹青密布维管束,对毛竹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贡献最为大,其次为竹肉和竹黄。就顺纹抗压强度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竹青、竹黄、竹肉。竹材横向干缩性明显大于纵向,全干干缩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径向、弦向、纵向。竹材不同部位中,径向和弦向气干干缩率的大小关系略有差异。【结论】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明显,竹黄抗压力学性能优于竹肉,可将竹黄保留用于制备新型竹木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图2表5参37。
    • 李荣荣; 贺楚君; 彭博; 王传贵
    • 摘要: [目的]探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青、竹黄及竹肉不同部位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以及干缩性能等差异,为毛竹材高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力学性能与尺寸稳定性测试,分析比较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结果]毛竹材竹黄、竹肉与竹青不同部位中,纤维长度和宽度以及纤维占比差异极显著(P<0.01).竹青和竹黄的纤维长宽比较为接近,且极显著小于竹肉(P<0.01).竹青密布维管束,对毛竹材抗弯强度、弹性模量贡献最为大,其次为竹肉和竹黄.就顺纹抗压强度而言,从大到小依次为竹青、竹黄、竹肉.竹材横向干缩性明显大于纵向,全干干缩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径向、弦向、纵向.竹材不同部位中,径向和弦向气干干缩率的大小关系略有差异.[结论]毛竹材不同部位性能差异明显,竹黄抗压力学性能优于竹肉,可将竹黄保留用于制备新型竹木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竹材利用率.
    • 劳万里; 孟凡丹; 张鹏; 唐召群
    •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2011—2020年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889篇木材学(S781)类中文期刊论文的题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发表年份、发表期刊、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高被引论文情况.结果表明:木材学类中文论文产出量较少,篇均被引频次4.25次,篇均下载频次127.83次,主要作者和机构呈现明显的集中性.呼吁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部门携手共同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木材学的繁荣和专业期刊的发展.
    • 王敬贤; 沈隽; 王建军; 赫亮; 王月婵
    • 摘要: [目的]明确低盐和低碱活性染料应用于单板染色的适用性,可降低染液废液污染水平和生产成本.[方法]选择新型低盐活性大红(SNE)染料和低碱活性红(LA)染料对渗透性较差的柞木Xylosma japonicum单板进行染色,以应用较广的活性红(M-3BE)染料作为对照,测试3种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的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和染色效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官能团、组分和细观结构的变化.[结果]与M-3BE染料相比,SNE染料硫酸钠用量降至1/2和LA染料碳酸钠用量降至1/8时,SNE染料固色率提高了15.33%、色差降低了1.35%,LA染料固色率降低了3.37%、色差提高了2.03%.染色处理后,木材表面羟基含量减少,其中低盐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羟基含量最低,除出现较弱的硫酸盐S=O吸收峰外,无新吸收峰产生.3种活性染料与木材的结合机理和产生的官能团结构相似,但因染料母体结构差异较大,导致热分解曲线略有不同.染料分子可从木材表面扩散到木材内部,扩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NE、M-3BE、LA.[结论]SNE染料具有较高的上染率,LA染料具有优异的颜色提升性,可用来染色木材单板,从而降低电解质盐和碱的排放.
    • 摘要: 《木材科学与技术》(原名《木材工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国内唯一专注于木材学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我国木材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包括木材性质基础理论研究、木材化学利用前沿研究、木基复合材料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木(竹)结构关键技术,木材加工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木材加工绿色安全制造技术等,主要栏目有:综合述评、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应用技术等。热忱欢迎专家学者惠赐佳作。来搞注意事项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