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腔淋巴结清扫

盆腔淋巴结清扫

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2958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相关文献由322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佩雁、吴海根、周丽等。

盆腔淋巴结清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29589 占比:99.61%

总计:29705篇

盆腔淋巴结清扫—发文趋势图

盆腔淋巴结清扫

-研究学者

  • 吴佩雁
  • 吴海根
  • 周丽
  • 国晓梅
  • 孙波
  • 宋华
  • 徐思杨
  • 徐立红
  • 朱国栋
  • 杜丽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莽
    • 摘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向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诊断出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范围之外的转移淋巴结,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在前列腺癌(PCa)淋巴结分期诊断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由于PSMA-PET/CT灵敏度偏低,PLND结果仍是目前淋巴结分期诊断的金标准,但它对PCa患者预后的益处仍未确定。根据清扫范围不同,PCa根治术后PLND大致可分为限制性PLND、标准PLND、扩大PLND、超扩展PLND等4种,它们对PCa患者的受益程度贡献不同。
    • 任超; 易发现;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年龄、BMI、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术后白蛋白、清扫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术中是否Hem-o-lock夹闭淋巴管资料,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漏发生因素。结果:45例患者中,淋巴漏组18例,非淋巴漏组27例,t检验显示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使用Hem-o-lock夹闭淋巴管及阳性淋巴结数与术后淋巴漏发生密切相关。经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抗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10~20天淋巴漏均治愈。结论:阳性淋巴结数及清扫术后是否夹闭淋巴管是淋巴漏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后贫血严重患者更易发生淋巴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补充白蛋白,术中精准操作,使用Hem-o-lock确切结扎可减少淋巴漏的发生。
    • 张多兵; 彭龙飞; 何可; 曹张军; 王琦; 杨超; 于德新; 毕良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 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8月对19例膀胱癌行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打开盆腔腹膜,暴露外侧入路三层面;离断膀胱两侧血管蒂及输尿管;切除膀胱及附属器官;盆腔淋巴结清扫;盆腔腹膜重建;尿流改道:包括回肠新原位膀胱(全腹腔镜下操作)、回肠膀胱术、结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等. 结果 19例成功完成三孔腹腔镜手术,均未输血,无中转开放及增加穿刺孔.平均手术时间203.5 min(138~287 min),平均出血量82.6 ml(50~20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4.4枚(5~ 35枚),淋巴结阳性率2.6% (7/274).尿流改道方式:12例回肠膀胱术(1例子宫切除术,1例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例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1例结肠膀胱术,5例原位新膀胱(其中3例在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病理分期:T1N0G3 3例,T2aN0 7例(1例合并前列腺导管内腺癌),T2bN0 4例,T2bN1 1例,T3aN0 1例,T4aN0 2例,T4aN1 2例;手术切缘阳性率为0.平均术后禁食水时间3.5 d(1 ~14 d).术后住院时间7~23 d,平均13.8 d.术后近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11个月),患者均健在,局部复发1例(T4aN1),后续GC方案化疗2例(T4aN1和T4aN0各1例),治疗后均无远处转移. 结论 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近期肿瘤根治效果良好,有利于简化手术.
    • 陈丽萍; 康翔; 彭明刚; 王绍海
    • 摘要: 目的:研究闭孔神经横断特点,为预防及处理闭孔神经横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020年11月期间发生的2例因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闭孔神经横断的病例资料.结果:2例闭孔神经横断分别发生在入骨盆处和髂总静脉分叉处,经术中立即修补及术后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同侧股内收肌功能障碍及神经感觉缺失的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闭孔神经横断,预后良好.
    • 邬光祠
    •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术联合双附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子宫次全切除+双附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给予子宫次全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性激素水平、术后1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孕、雌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雌、孕激素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子宫次全切术联合双附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
    • 王超; 杨小淮; 郭园园; 王成勇; 刘建民; 孙巍; 高五岳; 李立强; 刘贝贝
    •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腹腔镜在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59.1±4.3)岁,均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PLND术治疗.按腹腔镜类型分组:观察组24例,应用ICG荧光腹腔镜;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高清腹腔镜.(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漏发生率及淋巴漏持续时间、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等;(2)观察荧光显影标记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22例显影成功,2例显影失败者不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4.82±1.56)枚与(33.63±2.18)枚、9.09%(2/22)与37.14%(13/3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时间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05±4.83) min与(56.63±6.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淋巴漏持续时间6~8d、平均7.45 d,短于对照组的8~11 d、平均9.46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总阳性率、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荧光腹腔镜对阳性淋巴结标示的阳性预测值35.64%(103/289),阴性预测值81.97%(391/477).结论 ICG荧光腹腔镜在PLND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减少术后淋巴漏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对阴性淋巴结预测能力较强,可作为常规高清腹腔镜PLND的补充方式.
    • 曾琳; 高林; 陈凯琪; 魏强
    •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膀胱黏膜,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术式.但目前淋巴结清扫术的清扫范围尚存在争议.多项研究表明,相比标准淋巴结清扫,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获得更多益处.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相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更大.本综述对近年来淋巴结计数相关指标如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以及淋巴结密度等对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建立准确预测膀胱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的模型进行了展望.
    • 危文素; 林天歆; 狄金明; 刘小彭; 高新; 周芳坚; 黄健; 刘皓; 李腾成; 李永红; 杨雪帆; 李科; 曹云; 马华丽; 李锴文
    • 摘要: 目的 比较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局限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PLND)与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的术后病理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探讨盆腔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800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2例行LPLND,628例行EPLND.LPLND组患者年龄67(62,72)岁,初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20.7 (10.9,54.8)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22例,7分59例,8分56例,9~10分35例;临床分期T1期29例,T2期102例,T3期37例,T4期4例;N0期160例,N1期12例;其中5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EPLND组患者年龄67(63,72)岁,初诊PSA 23.9(14.0,46.8) ng/ml;穿刺Gleason评分6分51例,7分194例,8分218例,9~10分165例;临床分期T1期114例,T2期341例,T3期144例,T4期29例;N0期526例,N1期102例;其中158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初诊PSA、穿刺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及是否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N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分析两组术后淋巴结获取数量、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EPLND组中位淋巴结获取数量多于LPLND组[13(8,19)枚与6(4,13)枚,P<0.001],淋巴结阳性率高于LPLND组[31.2%(196/628)与10.5%(18/172),P<0.001].EPLND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LPLND组[19.9%(125/628)与11.0%(11/172),P=0.007].初诊PSA值、临床N分期、穿刺Gleason评分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方式是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相对于LPLND,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EPLND可获取更多淋巴结,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能更准确地进行盆腔淋巴结分期,但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PSA、临床N分期、Gleason评分和淋巴结清扫方式是盆腔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吴开杰; 董小鑫; 贺大林
    • 摘要: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被公认为是判断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金标准",可对患者预后及选择恰当的辅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对前列腺癌、膀胱癌、尿道癌、阴茎癌等患者实施腹腔镜下PLND已成为临床常规,但PLND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仍有争议,且不同中心、不同术者的清扫指征、清扫范围、并发症、手术质量均存在显著异质性.本文将结合指南和文献报道,探讨PLND的指征及范围、指南推荐、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尤其是梳理PLND术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细节,以帮助基层医院泌尿外科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