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尿流改道

尿流改道

尿流改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6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23479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研究、临床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9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2006西安国际现代泌尿外科论坛等;尿流改道的相关文献由1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芳坚、秦自科、邢念增等。

尿流改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7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479 占比:99.62%

总计:123945篇

尿流改道—发文趋势图

尿流改道

-研究学者

  • 周芳坚
  • 秦自科
  • 邢念增
  • 刘卓炜
  • 杨嗣星
  • 韩辉
  • 刘定益
  • 刘春晓
  • 叶敏
  • 叶章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俊炜; 李彬; 杨嗣星; 熊云鹤; 宋超; 廖文彪; 孟令超; 李德; 宋钱林; 何子奇
    • 摘要: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构建形成具有良好抗尿液渗漏性能的组织工程管,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尿液流出道,尝试用于犬尿流改道手术,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取4只雌性比格犬,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14 d,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种植于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内表面,构成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切除犬膀胱组织(仅保留三角区1.0 cm×1.0 cm组织),将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两端分别与三角区、腹壁造口吻合,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1,2,4,8周取材.对照组2只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8周取材.动物实验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为WDRM动(福)第20180810号.结果 与结论:①两组植入的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均与腹壁或肠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实验组2只犬存在轻度肾积水,无尿外渗、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只犬形成严重的尿瘘,术后7周死亡,另1只组织工程流出道被结石包裹,长满结石;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流出道内腔在术后1周后开始出现连续生长的薄层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较松散;术后2周细胞间连接开始变得致密,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术后4周开始细胞出现堆积、增厚,逐步变为多层结构;术后8周上皮层已经覆盖整个管腔,并可见新生血管生成;③结果 表明,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尿液流出道,在比格犬体内进行尿流改道是可行的,流出道内腔可形成具有紧密连接的尿路上皮层,具备引流尿液、防止尿外渗的功能.
    • 刘俊炜; 杨嗣星; 熊云鹤; 宋超; 廖文彪; 孟令超; 李德; 宋钱林; 何子奇; 李彬
    • 摘要: 背景: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构建形成具有良好抗尿液渗漏性能的组织工程管,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尿液流出道,尝试用于犬尿流改道手术,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实验组取4只雌性比格犬,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14 d,将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种植于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内表面,构成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切除犬膀胱组织(仅保留三角区1.0 cm×1.0 cm组织),将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两端分别与三角区、腹壁造口吻合,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1,2,4,8周取材。对照组2只犬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工程管完成尿流改道手术,术后8周取材。动物实验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为WDRM动(福)第20180810号。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植入的组织工程尿流改道装置均与腹壁或肠壁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实验组2只犬存在轻度肾积水,无尿外渗、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1只犬形成严重的尿瘘,术后7周死亡,另1只组织工程流出道被结石包裹,长满结石;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流出道内腔在术后1周后开始出现连续生长的薄层上皮细胞,细胞间连接较松散;术后2周细胞间连接开始变得致密,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术后4周开始细胞出现堆积、增厚,逐步变为多层结构;术后8周上皮层已经覆盖整个管腔,并可见新生血管生成;③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向尿路上皮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后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尿液流出道,在比格犬体内进行尿流改道是可行的,流出道内腔可形成具有紧密连接的尿路上皮层,具备引流尿液、防止尿外渗的功能。
    • 薛胜; 李庆文; 李建; 王成勇; 汪盛; 陈志军; 刘贝贝; 李文永
    • 摘要: 国内外权威指南仍推荐膀胱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1]。一些膀胱良性病变如严重的腺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致严重血尿等也是全膀胱切除指征。膀胱切除后的尿流改道方式很多,Bricker回肠通道和原位肠代新膀胱是主流尿流改道方式,高龄身体状况偏差病人可行单纯输尿管皮肤造口[2]。
    • 马思慧; 沙丽艳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社会参与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对来自大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145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究对象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59份,有效问卷14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9%。145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中男119例,占82.07%,女26例,占17.93%;年龄≥60岁的患者119例,占82.07%。社会参与≥2分的患者为131例,占90.34%。不同年龄、有无配偶的患者社会参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对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呈负相关(P<0.01);研究对象社会参与总分与文化程度、术后家庭月平均收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术后出院6个月的社会参与程度低,研究对象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社会支持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提高,进而提高其社会参与程度。
    • 黄婷; 毛思纯; 严樱菊; 沈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输尿管皮层造口术或回肠代膀胱术的142例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夫妻间癌症相关沟通量表(CRCP)评估夫妻支持现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MIBC尿流改道术后患者CRCP总分为(16.77±5.46)分,提示中度异常。医保类型、尿流改道时间、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是影响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MIBC尿流改道术后夫妻支持现状存在中度异常,医保类型、尿流改道时间、社会支持量表总分、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 李甜甜
    • 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命质量[膀胱癌生命质量评价量表(FACT-BL)]评分、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自我护理技能等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CT-B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护理应用于膀胱癌尿流改道行腹壁尿路造口患者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庹舟廷; 张映; 刘昆; 汪鑫; 王进有; 毕良宽
    • 摘要: 目的探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0月,对30例男性膀胱癌行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保留血管神经束,关闭侧腹膜后,采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完成尿流改道。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84.1±32.4)min,中位估计失血量100(55~300)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5(8~22)d。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22(11~37)枚,淋巴结阳性1例。pT1N0期10例,pT2aN0期8例,pT2bN0期5例,pT3aN0期6例,pT3aN1期1例。住院期间并发症14例,Clavien-Dindo分级Ⅰ级10例,Ⅱ级4例。中位随访时间13(3~22)个月,无死亡。术后3个月评估,新膀胱容量(305±63)ml。28例日间自主排尿满意,17例夜间需要定时排尿1~2次。22例随访时间满1年,术后12个月中位国际勃起功能问卷5(IIEF-5)评分14.5(7~23)分。1例因双肾严重积水行输尿管新膀胱再植,1例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三孔法完全腹腔镜Studer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安全可靠,在肿瘤根治、新膀胱容量、男性尿控和性功能恢复等方面效果较满意。
    • 李鹏飞; 佟明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LRC)后两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为临床选取不同尿流改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行LRC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IN)或输尿管皮肤造口(CU)的男性膀胱癌患者43例,根据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分为IN组(21例)和CU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3个月内)及生活质量。结果 IN组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CU组,出血量也多于C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接近于生理性排尿,术后的生活质量较高,而CU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也少,适合不宜进行长时间手术的高龄患者,在临床应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
    • 余薇薇; 王迎春; 强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13%(P<0.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可提高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赵艳超; 朱笑丛; 胡雅芳
    • 摘要: 目的研究积极理念渗透式延续管理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收治的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病例8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延续管理常规施护,于出院时行院外保健指导,出院后每月行电话指导1次,试验组接受积极理念渗透式延续管理干预,包括系统化评估、强化自护培训、优化教育工具、多模式高频次延续随访等护理内容,对2组干预后造口自护知识评分、造口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造口相关并发症率、尿路感染率、延续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腹壁造口者干预后造口自护知识评分、造口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月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积极理念渗透式延续护理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提升该类病例的造口自护知识与能力,降低其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尿路感染发生率,促成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深得延续护理对象高度认可,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延续护理领域具备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