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皮肤造口
输尿管皮肤造口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专利文献33920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士进修杂志、护理研究等;
输尿管皮肤造口的相关文献由219位作者贡献,包括汤利萍、曹英、张宝珍等。
输尿管皮肤造口—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920篇
占比:99.78%
总计:33994篇
输尿管皮肤造口
-研究学者
- 汤利萍
- 曹英
- 张宝珍
- 李彤
- 熊柱凤
- 靳晓蒙
- 张祖芬
- 汪盛
- 王建宁
- 丁晶晶
- 严红燕
- 乔延华
- 倪利萍
- 刘会范
- 刘贝贝
- 刘雍
- 吴海如
- 周松
- 姜应传
- 张凤耿
- 张小荣
- 张玉杰
- 张红琴
- 徐琼峰
- 施春梅
- 李庆文
- 沈雅琳
- 牛珍
- 王军
- 王天如
- 王敏
- 王明帅
- 白晓静
- 罗华荣
- 蒋玉梅
- 薛胜
- 詹梦梅
- 邬嘉波
- 陈炳
- 顾嬿
- 黄秋霞
- 丁清清
- 丁玲
- 付宜鸣(审校)
- 何屹
- 佟明
- 傅斌
- 关超
- 冀晓静
- 刘安伟
-
-
-
王敏;
汤利萍;
张宝珍;
沈雅琳
-
-
摘要:
目的探讨ARC流程联合32点渗漏量表在居家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换袋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的患者15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换袋流程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RC流程联合32点渗漏量表客观测量的指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DE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换袋识别准确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变色、侵蚀、组织增生评分及DET总分均随时间呈逐渐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时间<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异逐渐增大(P交互<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换袋识别准确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健康评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三个时点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时间<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均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异逐渐增大(P交互<0.05)。结论ARC流程联合32点渗漏量表有助于改善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周围皮肤情况,降低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居家生活质量及换袋识别准确程度。
-
-
黄蓉;
曹英;
汤利萍;
袁倩;
郭灿;
梅自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病人22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及资料,对病人术后3个月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7例病人中88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38.77%。尿路感染病人尿液共培养出1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75.97%),革兰阳性菌29株(22.48%),真菌2株(1.55%),检出菌种排名前3位的为大肠埃希菌(24.03%)、肺炎克雷伯菌(16.28%)、奇异变形杆菌(11.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抑制剂治疗、输尿管支架更换时间间隔、造口袋更换时间间隔、造口袋排空尿量、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为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输尿管皮肤造口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
沈雅琳;
汤利萍;
曹英;
张宝珍;
熊柱凤;
王敏
-
-
摘要:
目的了解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经济毒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就诊于伤口造口门诊的130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报告结局的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经济毒性发生率为86.15%,经济毒性总分为23.00(17.00,25.0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恐惧疾病进展水平、抑郁水平与经济毒性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恐惧疾病进展、抑郁、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到达医疗机构的乘车时间是患者经济毒性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经济毒性阳性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关注年轻、低收入、未参保、到达医疗机构的乘车时间较长的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经济毒性的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因经济毒性引起不良结局事件。
-
-
李鹏飞;
佟明
-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LRC)后两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为临床选取不同尿流改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行LRC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IN)或输尿管皮肤造口(CU)的男性膀胱癌患者43例,根据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分为IN组(21例)和CU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并发症(3个月内)及生活质量。结果 IN组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CU组,出血量也多于C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C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但接近于生理性排尿,术后的生活质量较高,而CU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也少,适合不宜进行长时间手术的高龄患者,在临床应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
-
-
李彤;
汤利萍;
曹英;
靳晓蒙
-
-
摘要:
目的调查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门诊复诊的125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尿路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总分为(82.47±21.8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照护需求满足情况、家与医院距离、工作状态是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情况,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和延续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
靳晓蒙;
汤利萍;
曹英;
李彤
-
-
摘要:
目的了解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自我隐瞒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184例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隐瞒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自我隐瞒得分30.97±6.27;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与病耻感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水平、反刍性沉思水平、文化程度、年龄、造口接受程度是患者自我隐瞒倾向的影响因素(调整R 2=0.589;P<0.05,P<0.01)。结论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自我隐瞒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自我隐瞒倾向。
-
-
李彤;
汤利萍;
曹英;
靳晓蒙
-
-
摘要:
目的 调查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门诊复诊的125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尿路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总分为(82.47±21.8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照护需求满足情况、家与医院距离、工作状态是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输尿管皮肤造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需求情况,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和延续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
-
靳晓蒙;
汤利萍;
曹英;
李彤
-
-
摘要:
目的 了解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自我隐瞒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184例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隐瞒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社会影响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自我隐瞒得分30.97±6.27;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与病耻感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耻感水平、反刍性沉思水平、文化程度、年龄、造口接受程度是患者自我隐瞒倾向的影响因素(调整R2=0.589;P<0.05,P<0.01).结论 膀胱癌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自我隐瞒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自我隐瞒倾向.
-
-
郭红霞
-
-
摘要:
目的:综合护理对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74例为我院2018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