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分离
皮肤黏膜分离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4433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七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等;皮肤黏膜分离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光艳、孙学珍、张夏玲等。
皮肤黏膜分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433篇
占比:99.97%
总计:254513篇
皮肤黏膜分离
-研究学者
- 余光艳
- 孙学珍
- 张夏玲
- 朱开梅
- 李琴
- 丁世娟
- 于艳
- 何玉梅
- 张淑娟
- 张萍
- 曾颖
- 朱卉娟
- 李春雪
- 杜月娥
- 汤维萍
- 王岩
- 王淑红
- 王芳
- 班翠珍
- 甘华秀
- 裴新荣
- 陈亚红
- 丁岚
- 万淑琴
- 万艳华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
- 于海芹
- 任欢
- 何叶
- 余红梅
- 傅晓瑾高艳红
- 刘会玲
- 刘全丽
- 刘月泉
- 刘海燕
- 刘琳
- 刘静静
- 吕乔伟
- 吴吉妮
- 吴少云
- 吴晓琴
- 吴晓琴2
- 吴莲香
- 吴越香
- 吴静
- 周琴
- 唐艳华
- 商凤佳
- 孔令梅
- 孙晓风
-
-
曾颖;
王薇;
黄旭叶;
陈文斌
-
-
摘要:
总结1例大面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合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感染性休克患者行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的护理体会。由医生、护士、造口治疗师、营养师共同参与制订伤口管理方案,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采用改良可持续冲洗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造口粪水管理、带毛囊游离皮肤移植术后伤口护理及全程营养管理。86 d后患者康复出院。
-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分会;
高艳红;
张佩英;
傅晓瑾高艳红
-
-
摘要:
目的制订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专家共识,为其科学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实践指导。方法在文献回顾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专家会议法,由17名专家经过2轮讨论最终形成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专家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术语、定义、相关因素、评估、处理和健康教育6个部分。结论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专家共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内容较为全面,可规范和指导成人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实践,推进临床护理质量的同质化发展。
-
-
霍蕊;
陈永侠;
刘全丽;
刘静静;
朱莹莹
-
-
摘要:
目的:探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敷料治疗结肠造口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Miles术后并发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对照组36例。对照组病人采取造口常规护理并且皮肤黏膜分离创面使用油纱条敷料填塞,观察组病人应用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分离处伤口。比较2组病人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以及2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人(P<0.01);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造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评估三角联合湿性愈合敷料可以加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创面的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工作量,减少造口狭窄和周围皮炎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
吴静;
黄海英;
顾光霞;
甘平
-
-
摘要:
cqvip: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系造口处肠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线处发生分离,肠造口黏膜分离后留下一个开放性的伤口所致,导致大便渗漏污染创面及腐蚀造口周围皮肤,伤口渗液流向造口处[1],不仅影响创面愈合,还会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2018年1月,本科收治了1例回肠造口伤口渗出至周围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采用创面换药联合负压吸引及使用一次性便洁袋收集大便的方法促进造口周围皮肤愈合。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
李文辉
-
-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肠穿孔行造瘘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经验.方法 该患儿系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感染严重,护理的重点及难点包括对患儿实施保护性隔离;控制全身感染,促进局部伤口愈合;合理喂养,改善营养状况;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及患儿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 在积极控制全身感染,局部伤口配合使用藻酸盐银离子敷料、水胶体敷料及防漏贴环、造口袋,合理喂养后,术后经23 d精心护理后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本例患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经积极治疗及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患儿康复出院.
-
-
-
郑学风;
李银玲;
申秋霞;
杜晓妍;
王红
-
-
摘要:
总结1例回肠造口术后出现严重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处理皮肤黏膜分离,正确选择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合理选用凸面底盘及造口附件产品,压低造口周围皮肤,促使排泄口在理想高度;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医护配合,选择合理的营养途径,准确有效的机械清创,加速了伤口的愈合;加强个性化评估和指导,出院后做好延续性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44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恢复效果满意,为顺利进行回肠造口还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李瑾;
张磊;
孙晓风
-
-
摘要:
总结1例临时性回肠袢式造口,在术后初期造口因缺血而坏死,加之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护理措施.干预措施: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全面判断,实施综合干预,落实造口护理措施,基于湿性愈合知识选择新型辅料,促进肉芽生长,历时19天基本愈合,没有并发造口回缩,刺激性皮炎.
-
-
吴吉妮;
曾颖
-
-
摘要:
总结1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急诊行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有效管理切口渗液,以TIME原则为基础,利用腹腔双套管引流与新型敷料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清除造口处渗液,合理粘贴造口袋,做好造口周边皮肤管理;提供个性化营养方案及心理护理,历时10 d,患者切口及造口处感染得到良好控制,体温正常。
-
-
-
-
-
-
-
-
-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2-1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黏膜护理消毒喷雾装置,包括喷瓶,连接管和防护罩,所述喷瓶上端设有喷口,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所述喷口,一端连接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括顶板和支撑杆,所述顶板为圆形,并且边沿位置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有若干个,在顶板边沿位置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圆柱形状的旋转块,而所述旋转块嵌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且所述旋转块与安装槽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与安装槽的数量相同,并且支撑杆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同时所述支撑杆与相邻支撑杆之间设有弹性膜。本实用新型能够将防护罩对准患处,以便消毒喷雾能够准确地喷到患处,使用方便,并且能够节约资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