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005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疾病监测、中国卫生产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中国卫生应急学术论坛、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等;皮肤炭疽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一航、杨海、乌恩白乙拉等。
皮肤炭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005篇
占比:99.55%
总计:30140篇
皮肤炭疽
-研究学者
- 李一航
- 杨海
- 乌恩白乙拉
- 于文文
- 刘大江
- 刘茹
- 吴守芝
- 姚文珍
- 孙静兰
- 崔荣敏
- 张宏伟
- 张峰旗
- 张春艳
- 张永刚
- 张玉
- 张立田
- 游弋
- 王占忠
- 王萍
- 秦怡
- 苏景秀
- 董德重
- 蔡正华
- 赵卓
- 郭军巧
- 郭永琳
- 陈志军
- 黄牧
- Ayaslioglu E.
- Beygo B.
- Erkek E.
- Haenssle H.A.
- Kempf V.A.J.
- Kiessling J.
- Ozluk U.
- 东晓辉
- 中国CDC疫控处
- 于洪量
- 任丹
- 任丽云
- 任春来
- 任海滨
- 何平
- 何武军
- 何秀菊
- 何青
- 余涛
- 保成兰
- 冯志华
- 凤正芬
-
-
高德强
-
-
摘要:
炭疽可以感染多种动物,以羊、牛、马草食动物多见,猪有一定的抵抗力,常常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屠宰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这种局灶性炎症的病灶。人一旦直接接触病畜、炭疽杆菌污染的肉尸、皮毛等畜产品,很容易感染炭疽。食用炭疽病畜的肉或喝了含有炭疽芽孢的饮水,可以引起肠炭疽;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空气,可以引起肺炭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炭疽芽孢可以引起皮肤炭疽。
-
-
张海霞
-
-
摘要:
炭疽是一种古老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炭疽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炭疽和炭疽败血症。近年,我国部分省份出现多起炭疽疫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炭疽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行业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
-
李曲文(译)
-
-
摘要:
P27992018年乌干达一起与处理和食用牛肉相关的炭疽疫情暴发//Esther Kisaakye,Alex Riolexus Ario,Kenneth Bainomugisha,等2018年4月20日,乌干达克温区卫生办公室报告7例疑似人炭疽病例。来自乌干达卫生部和合作伙伴的一个小组调查并确认了49例,其中3例确诊,46例疑似,没有死亡报告。多次接触一头突然死亡的牛的尸体与皮肤炭疽显著相关,而食用那头牛的肉则与肠炭疽相关。食用未煮熟的肉与肠炭疽显著相关,但将肉煮沸>60 min则有保护作用。我们建议为所有暴露者提供暴露后抗菌预防,并为该地区健康的牲畜接种疫苗,教育农民安全处理动物尸体,避免处理或食用死亡原因不明的牲畜的肉。
-
-
王金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炭疽发病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沈阳市3例疑似皮肤炭疽病例的发病原因,分析相应预防措施。结果此3例疑似皮肤炭疽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皮肤炭疽临床诊断病例,发病原因筛查排除接触死亡动物等因素,与此3例患者关系密切的6例接触者医学观察期未见异常表现,检测发现1例患者为养牛户,居住环境周边土壤存在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定性为日常生活中未注重个人防护所致暴露感染致病。结论沈阳市辽中区部分地区涂层存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应当加强当地居民相关知识宣教工作,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避免皮肤炭疽再发生。
-
-
-
李涛;
李红;
马岳;
孙伟;
龚瑞
-
-
摘要:
目的 分析宁夏2004—2018年皮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疫情资料对宁夏2004—2018年皮肤炭疽疫情三间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8年宁夏共报告皮肤炭疽108例,主要以散发为主(62.96%),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男性、45~59岁、农民高发,发病主要集中在7~9月份(80.56%),临床诊断比例较高(占79.63%).结论 宁夏皮肤炭疽疫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夏秋季高发.需加强卫生和农牧部门联防联控,倡导推行畜间免疫,探索建立患病牲畜赔(补)偿机制,严格动物产品检验检疫,提高监测和培训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
聂莉;
刘胡木吉乐吐;
海岩;
李世元;
许多;
隋弘扬;
布仁巴图;
跃华;
郭卫东
-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18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探讨炭疽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及诊断方法,为今后炭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接触史、接触方式、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实验室检测采取病原分离鉴定、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等.结果 本次疫情23例病例分布于1个自然村,均为男性,病例最小20岁,最大64岁,年龄分布集中在30~55岁(占91.3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5.65%).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期为23 d,确诊病例10例,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7份.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1株,PCR方法检测到了其毒力质粒.结论 本次暴发疫情特点鲜明,剖解、剥食、宰杀病畜和接触病畜及相关产品等是炭疽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染源为染疫病牛羊,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农民为高危人群;及时采取联防联控是控制炭疽疫情的关键.
-
-
牛卫东;
周鹏;
安戈;
李羿;
赵雪蕾
-
-
摘要:
目的 对郑州市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相关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为皮肤炭疽的实验室诊断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对患者的皮损渗出液标本和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ELISA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的皮损渗出液标本、血浆标本和痰标本进行rpoB基因、pagA基因和capC基因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患者A的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患者B双份血清结果由阴性转为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3名患者皮损渗出液标本的rpoB基因、pagA基因和capC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实验室诊断结果证实此次事件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皮肤炭疽疫情.
-
-
毛红梅
-
-
摘要:
炭疽作为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之一,主要因为炭疽杆菌导致.主要因为草食动物同土生芽孢接触后而呈现出感染现象而患病,人类因为同病畜进行接触,或者对其肉类等相关食品食用而表现出感染现象,对于炭疽杆菌主要于患者皮肤侵入,从而呈现出皮肤炭疽的现象,导致皮肤坏死,表现出周围肿胀、焦痂、溃疡与毒血症的情况.更严重会导致患者呈现出肠炭疽以及肺炭疽的情况.甘南州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海拔平均3100m,以农牧为主,属于自然疫源地区,炭疽病例呈散发.现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皮肤炭疽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临床资料、诊疗及转归,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
-
-
-
秦怡;
赵卓;
刘大江;
张永刚;
张玉;
董德重;
张立田;
游弋;
刘茹;
崔荣敏;
郭军巧
- 《首届中国卫生应急学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对2011年发生在辽宁省的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炭疽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绘制传播链,分析致病因素.结果:暴发疫情的流行期为23d,排查39 610人,医学观察158人,同源确诊病例33例,病例分布于12个自然村和2个管理区,男女发病比为5.6∶1,病例最小16岁,最大67岁,年龄分布集中在30~49岁之间,占78.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8%,病例感染过程中可见清晰的传播链.结论:本次暴发是一起有关联的、不同地点暴露引发的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病动物是人炭疽的主要传染源,屠宰病死家畜或接触病死畜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农民是炭疽感染的高危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