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马人

白马人

白马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5731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党的建设、城市党报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与产业开发国际论坛、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白马人的相关文献由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权新宇、宇克莉、张兴华等。

白马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7319 占比:99.97%

总计:257396篇

白马人—发文趋势图

白马人

-研究学者

  • 权新宇
  • 宇克莉
  • 张兴华
  • 郑连斌
  • 魏榆
  • 宋西平
  • 蒲向明
  • 王艳
  • 于丹
  • 周如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颖; 王天如
    • 摘要: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 潘江艳
    • 摘要: 鲜明的民族印记式元素——火、酒、歌,相互交织构成了定居在甘肃文县西南端铁楼藏族乡和石鸡坝乡的白马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其民俗的文化本质,是源于生活、生产及其发展的规律,即在千百年来他们刀耕火种,与自然对抗、跟生命搏斗的历史中,逐渐养成了热情好酒、能歌善舞的陇南白马人的民族特色.
    • 王艳
    •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交融汇聚中创造出灿烂的多元文化.傩面具作为文化文本,呈现出多民族中国"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历史叙事.在"池哥昼"仪式中,傩面具把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连接在一起,激活了民众的集体记忆,从而使民众有效地认知历史,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面具里隐藏着人类的秘史.如,三星堆青铜神像的"纵目"意为极目通天,白马人傩面具的"立眼"被称之为"天眼",它们同属于古蜀文明,反映了上古先民迁徙流动,频繁互动的族群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互渗的物证.
    • 权新宇
    • 摘要: 梳理近四十年来国内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后发现,学者对"池哥"词义及其所指的阐释,虽然揭示了"池哥"的某个文化面向,但"文化持有人"语言及有关"池哥"的口传文本却表明",池哥"并非面具之意,其所指也非某个具体神祇,而是随着时空演进、藏彝走廊族群互动而成的多元文化叠加与层累之复合体.同时,在口头文本中还照见"池哥"建构的"共同血缘观念"及其投射的"调适性智慧".在年节期间"池哥昼"祭祀仪式所营造的神圣与世俗的场域中,作为驱逐主神的"池哥"既满足了族人对来年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构筑并维系着族群边界的自我分野.透过"池哥"这一符号表层,更可以窥见白马人编制的意义之网及其蕴含的朴素生存智慧.
    • 王艳
    • 摘要: 关于白马人的研究始于费孝通以《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为题的发言,白马人族源族属之争成为白马人研究的元问题,而后在"非遗热"的推动下掀启了第二次研究热潮,很多学科都参与进来,成为一个多学科追踪的热点.文章将白马人的相关研究按照不同学科的取向分为族源族属之辩、傩仪研究、民间文学、艺术、旅游、语言六个方面加以回顾与评述.
    • 权新宇
    • 摘要: 梳理近四十年来国内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后发现,学者对“池哥”词义及其所指的阐释,虽然揭示了“池哥”的某个文化面向,但“文化持有人”语言及有关“池哥”的口传文本却表明,“池哥”并非面具之意,其所指也非某个具体神祇,而是随着时空演进、藏彝走廊族群互动而成的多元文化叠加与层累之复合体。同时,在口头文本中还照见“池哥”建构的“共同血缘观念”及其投射的“调适性智慧”。在年节期间“池哥昼”祭祀仪式所营造的神圣与世俗的场域中,作为驱逐主神的“池哥”既满足了族人对来年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构筑并维系着族群边界的自我分野。透过“池哥”这一符号表层,更可以窥见白马人编制的意义之网及其蕴含的朴素生存智慧。
    • 魏榆; 宇克莉; 郑连斌; 张兴华
    • 摘要: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方法测量分析了233例(男93例,女140例)四川绵阳平武地区白马人的体型特征与HWR值,并与我国其他族群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1)白马人成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7-1.4,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白马人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6.1-5.8-0.7,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白马女性内、中、外三因子值与HWR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男性内因子值,女性中、外因子值、HWR值与年龄呈显著相关性.(4)白马人的体型与北方族群最为接近.%The somatotypes and HWR of 233 Baima adults(93 males,140 females)in Pingwu,Sichuan were measur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1)The mean somatotype value of males is 3.8-5.7-1.4,which belongs to endomorphic mesomorphy. The mean somatotype value of females is 6.1-5.8-0.7,which belongs to endomorph-mesomorph.(2)The results of One-Way ANOVA indicate that values of endomorphy,mesomorphy, ectomorphy and HWR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ges.( 3)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domorphy value of males,the values of mesomorphy,ectomorphy and HWR of females and age.(4)The somatotypes of Baima is closest to the ethnic groups in north China.
    • 杜慧敏; 魏榆; 宇克莉; 张兴华; 郑连斌; 曾嘉颖
    • 摘要: 为了探究白马人的脂肪发育特点及族群关系,以四川省平武县233例成年白马人为研究对象,运用人体测量方法调查白马人的7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嵴上、髂前上棘、小腿内侧)厚度和体脂率,并与我国西南地区的15个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马人男性躯干部分皮褶较厚(其中髂嵴上皮褶厚度最大),四肢皮褶厚度较小(其中肱二头肌的皮褶厚度最小);女性除了肱三头肌皮褶较厚以外,其余部位的皮褶厚度情况与男性相同.同年龄组女性的7项皮褶厚度均大于男性.体脂率结果显示,白马人男性不属于肥胖,白马人女性45岁以上的属于肥胖.基于皮褶厚度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马人与四川羌族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四川汉族、贵州屯堡人和甘肃汉族较为接近.
    • WANG Ya-xuan; ZHANG Hong-ming; YU Ke-li; WEI Yu; ZHENG Lian-bin
    • 摘要: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四川省233例(男性93例,女性140例)白马人的体重、身高及16项身体成分指标,研究白马人的身体成分及脂肪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马人身体脂肪分布特征是:躯干、下肢脂肪率>上肢脂肪率,肌肉分布特征是躯干肌肉量>下肢肌肉量>上肢肌肉量,随年龄增加,体重、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率、躯干肌肉量等呈线性下降.男性内脏脂肪等级呈线性上升,而女性上肢、躯干及总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BMI均增加.白马人男性的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内脏脂肪等级均大于女性,而体脂率、BMI小于女性.与羌族、木雅人、尔苏人等族群比较,白马人体脂率和内脏脂肪等级高,肌肉欠发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