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1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风俗习惯、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12篇;相关期刊507种,包括广西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俗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甘肃秦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等;生殖崇拜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晓合、李祥林、廖明君等。

生殖崇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9 占比:23.60%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2612 占比:76.20%

总计:3428篇

生殖崇拜—发文趋势图

生殖崇拜

-研究学者

  • 晓合
  • 李祥林
  • 廖明君
  • 户晓辉
  • 王心喜
  • 傅道彬
  • 刘阿平
  • 向柏松
  • 孙保瑞
  • 朱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官祝; 无(图)
    • 摘要: 甘肃白银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景泰、靖远和平川三个县区,有规模不同的岩画点20多处,内容主要为动物、人物、蒋猎、生殖崇拜和符号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东段地区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信仰。岩画是“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河南、福建等省区。
    • 梁惠娥; 傅茗琪
    • 摘要: 在服装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下,通过对传统女性肚兜形制、色彩、面料与纹样的探索,得出传统女性肚兜中生殖符号的所指包括实现传情目的、祈求感情幸福、祈求多子多福以及起到性启蒙作用。探索女性肚兜中的生殖符号,有利于深入研究传统民俗与服饰文化之间的渗透关系,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 张天宇; 苟爱萍
    • 摘要: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康家石门子岩画为多期制作,中上方区域为创作相对年代较早的一期岩画,图像多表现女性与舞蹈,二期岩画图像则是以男性生殖与狩猎作为主要内容。从一期岩画女性面积远大于男性可推测呼图壁存在女性地位较高的母系社会,从二期岩画以男性为主并出现猎虎以及大量男性生殖器符号可知呼图壁古民族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康家石门子岩画创作者并非塞人,而是与小河墓地同属于吐火罗系统的月氏人。
    • 高晓芳
    • 摘要: 以唯物史观为意识纲领,以生命本体论为基点剖释创世神话中的生殖崇拜文化。创世神话中所叙说的天地起源万物肇始成因和人类诞生由来交织着自然崇拜和生命崇拜这两种生殖崇拜类型。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观主导着他们的生殖崇拜信仰。宇宙卵生型神话将世界的本原想象成“鸡子”,定义为“宇宙蛋”,源于原始先民对女性生殖器官和分娩过程“以己度物”的神话推理逻辑。美国民俗学家阿兰·邓迪斯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潜水捞泥者神话中泥土的形象,运用类比思维与生命排泄物相联系,并递进推演,最终提出男性创世学说。鲧腹生禹神话和触树感生神话分别以鱼和树为具有象征性的自然物来隐喻生殖力和性。归根结蒂,原型(集体无意识)实为创世神话中生殖崇拜文化诸思想类型的本源。
    • 单微
    • 摘要: “玩隆闺”是我国黎族的传统恋爱习俗,是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在黎族风俗中的遗存形式,其遵循“同姓不婚”的规则。海南黎族人民深受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之居住地位置偏僻、生活环境闭塞,历代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鞭长莫及,导致当地汉化不足。因此,“玩隆闺”等习俗才被传承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及海南省地方政府对海南岛进行了全面建设,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移风易俗,黎族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文明相符合的文化观念与风俗,至此“玩隆闺”退出了黎族人民的生活舞台。
    • 梁惠娥; 吴成冕
    • 摘要: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族特有的传统手工织锦布,其凝聚了土家族人的生存智慧。以西兰卡普生殖崇拜纹样的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从符号学角度对西兰卡普生殖崇拜纹样进行解读,归纳和总结其造型手法和色彩特征,并分析影响西兰卡普生殖崇拜符号产生的因素。研究认为:西兰卡普生殖崇拜纹样造型抽象、色彩多而不乱,其产生受到多神崇拜、民俗活动、文化涵化和生命意识等方面的影响,承载了土家族人的精神内核。此外,其符号语义具有生殖符号指向关系的复杂性和生殖符号视觉内容的象征性,此特征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特质。
    • 关梦婷
    • 摘要: 黄亚平教授提出四大“前文字研究理论”,分别是“前文字与神话叙事互证法”“语境还原法”“标准图案或标准器”“符号考古法”a。本文运用“前文字与神话叙事互证法”和“符号考古法”探究良渚冠形器纹饰生殖崇拜的内涵,展现了良渚时期人们由女性生殖崇拜向男性生殖崇拜转换的思想意识。
    • 丁业鹏; 韩晓阳
    • 摘要: 在经历了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对传统“孝道”的批判之后,现代社会倡导“孝道”的基础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传统“孝道”的合法性来源及其在现代的境遇。中国传统“孝道”有过三种合法性,第一种是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第二种是世俗化的“情”,第三种是“天”、“理”、“良知”等形而上的概念。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等人将基于第一种、第三种合法性的“孝道”视为儒家正统并予以批判,同时不自觉地倡导“情”这一“孝道”为根本的合法性来源,这种无意识的倡导恰恰为“孝道”在现代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 闫伟
    • 摘要: 土家族的生殖崇拜观念根源于原始社会,是土家族生命意识与务实精神的体现.与对人格化生殖神的信仰不同,土家族对男根、女阴、母腹等人类生殖器的崇拜,对蛋卵、动植物、太阳与火等自然生殖物的崇拜,虽然都是生殖崇拜的具体表现,却在客观世界具有一定的物态象征.土家族生殖崇拜的物态象征既是其民族生殖文化的外显特征,又是生殖崇拜存于土家族文明史的重要见证.
    • 袁红珍
    • 摘要: 汉画像由很多图像、符号组成,它既有一定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又蕴含一定的寓意.汉画像石中有很多双头一身的图像,它们怪诞离奇、荒诞不经.这类图像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类是对称式,即身体居中,头对称地分布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另一类是均衡式,即头位于身体的同一侧.本文参考博厄斯的"拆半"图像分析,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这类图像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原始文化、原始思维,结合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从图像分类、图像分析、图像蕴含的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