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2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风俗习惯、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9478篇;相关期刊661种,包括民俗研究、神州民俗、合作经济与科技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第三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等;民俗旅游的相关文献由1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忠军、徐赣丽、李辉等。

民俗旅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3 占比:10.74%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9478 占比:89.08%

总计:10640篇

民俗旅游—发文趋势图

民俗旅游

-研究学者

  • 吴忠军
  • 徐赣丽
  • 李辉
  • 陈学军
  • 余美琴
  • 曾亚玲
  • 曾木兰
  • 朱丽
  • 李伟
  • 杨培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鑫
    • 摘要: 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红色资源优势明显。同时,豫风楚韵,文脉厚重,境内有100多个古村落。近年,新县将古村落保护与民俗旅游进行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在“以红带绿”的同时,让厚重的豫楚文化展示新县特色的人文历史,田铺大塆,周河乡西河、毛铺,八里畈镇丁李湾等传统村落闻名遐迩,焕发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 陈星仪
    • 摘要: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把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蕴含独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以长板桥村发展彝家民俗旅游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分析长板桥村发展彝家民俗旅游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提供启示,推动民俗旅游向纵深发展。
    • 韦杨波; 林丽
    • 摘要: 小城镇往往是乡村民俗和城市民俗的交汇地,其民俗文化多兼具乡村民俗和城市民俗的双重性,具有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许多民俗具有时间、空间、人类文化实践重叠的属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称为“文化空间”,对其实施保护有特殊的原则和要求。桂西北小镇怀远拥有发展民俗旅游的基础条件,但与一些知名文旅小镇比较,民俗旅游开发并不成功。怀远发展民俗文化旅游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不足,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吸引力不强。通过引入“文化空间”概念的科学范式和全新视角,依照“文化空间”整体性、真实性、生态性、生活性保护原则和要求,厘清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构建以地方原生文化为底色的民俗旅游空间,建设文化生态景区,激发民众参与地方文化实践,挖掘民俗资源打造“周边游”目的地,是实现怀远民俗旅游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 徐社永
    • 摘要: 本文在民俗旅游开发新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开数据资料、文献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江淮地区古民居文化进行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解析。在对江淮地区古民居文化现状认知的基础上,以六安李氏庄园为例,重点阐述古民居在民俗旅游开发视角下的文化特征,并指出民俗旅游开发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发展并行的江淮古民居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 杨兰; 杨丽红; 何燕妮
    • 摘要: 通过对中国民俗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民俗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价值、对策、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地域上主要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和有突出文化表达的地区;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研究视角以政府和景区为主,对游客的体验性方面研究较少。建议未来的相关研究能够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构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高民俗旅游研究的质量和有效的成果转化水平。
    • 王环环
    • 摘要: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虽然张家川的回族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和特色性,但却没能形成系统的、整体的回族民俗旅游文化长廊。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旅游发展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道路,形成民俗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民族区域特性的旅游胜地。
    • 摘要: 徐赣丽,1967年出生于江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入选江西省“双千人才”计划。从事民俗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民俗学、文化遗产、手工艺、民俗旅游等,在国内外20多种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
    • 罗婷
    • 摘要: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2010—2019年CSSCI来源期刊的343篇文献为数据来源,文章对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展开分析,探讨民俗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民俗旅游发文量呈“W”状波动上升;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涉及学科领域较多,但缺乏稳定的合作;在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方面,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体育民俗文化旅游等传统议题是较为稳定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则是当前民俗旅游研究较新的前沿课题。未来民俗旅游研究将在发展城市近郊民俗旅游、推进深度体验民俗旅游项目、实现民俗旅游与康养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 杨田; 王晓怡; 赵仕芬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关陇地区女真后裔完颜氏的身份、遗产和传统的考察,深入分析女真后裔的历史事实(historical fact)、再现的历史(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s)和现世的语境(present context),以建构被筛选的记忆实践。揭示出对重要历史片段的重构是女真后裔用来凝聚、区分并强化其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完颜氏后裔利用自己“女真”或者满族身份碎片化记忆的建构,成为完颜氏后裔日后对“女真”(满族)身份诉求日渐强烈的铺垫,具有政治元素的记忆携带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并且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独特优势的社会基础。古老的女真人并未消失,他们一直存在,并且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
    • 穆显鑫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得到较快发展。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辽宁省在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效果显著,但营销的方式和手段存在不足。辽宁省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省内民俗旅游产业进行整合营销的构想,实现辽宁旅游业更好的发展。文章从辽宁民俗旅游产业整合营销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产业整合营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旅游产业整合营销的思路和策略,拉动辽宁省民俗旅游产业更好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