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外科
病理学,外科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专利文献5807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病理学,外科的相关文献由17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连、周俊林、田士峰等。
病理学,外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070篇
占比:99.24%
总计:58514篇
病理学,外科
-研究学者
- 刘爱连
- 周俊林
- 田士峰
- 俞顺
- 宋清伟
- 王知力
- 程敬亮
- 赵莹
- 唐光才
- 库雷志
- 张勇
- 张敏
- 李昕
- 罗渝昆
- 赵绍宏
- 郑冬
- 郑雪萍
- 郭妍
- 韩丹
- 马明平
- 魏建国
- 丁重阳
- 刘辉
- 周永
- 张伟
- 张斌
- 张艳
- 徐白萱
- 文智
- 李晔
- 李梅
- 李科
- 李航
- 杨建峰
- 牛晓辉
- 田嘉禾
- 田晓琦
- 罗炳德
- 舒健
- 裴国献
- 费翔
- 赵卫
- 陈伟
- 雷军强
- 马小静
- 魏晋艳
- 黄亚男
- 万文博
- 任玲
- 任翠萍
关键词
-
病理学,外科
(444)
-
磁共振成像
(139)
-
诊断,鉴别
(103)
-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02)
-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57)
-
病例报告
(46)
-
乳腺肿瘤
(34)
-
超声检查
(31)
-
肺肿瘤
(30)
-
扩散加权成像
(28)
-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26)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21)
-
预后
(21)
-
甲状腺肿瘤
(20)
-
氟脱氧葡萄糖F18
(18)
-
腺癌
(16)
-
超声检查,乳房
(15)
-
造影剂
(15)
-
图像增强
(14)
-
甲状腺结节
(14)
-
表观扩散系数
(14)
-
肾肿瘤
(13)
-
胃肿瘤
(13)
-
儿童
(12)
-
疾病模型,动物
(12)
-
肝肿瘤
(12)
-
癌,肝细胞
(11)
-
肿瘤分期
(11)
-
弹性成像技术
(10)
-
结直肠肿瘤
(10)
-
肿瘤转移
(10)
-
胰腺肿瘤
(10)
-
免疫组织化学
(9)
-
前列腺肿瘤
(9)
-
卵巢肿瘤
(8)
-
活组织检查,针吸
(8)
-
脑肿瘤
(8)
-
乳腺疾病
(7)
-
影像组学
(7)
-
扩散峰度成像
(7)
-
直肠肿瘤
(7)
-
诊断
(7)
-
Ki-67抗原
(6)
-
乳房X线摄影术
(6)
-
受体,孕酮
(6)
-
受体,雌激素
(6)
-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6)
-
女(雌)性
(6)
-
孤立性纤维瘤
(6)
-
宫颈肿瘤
(6)
-
-
虞梅;
葛郁荣;
石静;
陆玉洁
-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助显剂灌肠与X线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39例经直肠黏膜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行超声助显剂灌肠以及X线钡灌肠检查,对诊断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助显剂灌肠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阳性36例,真阳性率为92.3%(36/39).根据狭窄痉挛段累及范围分型:常见型19例,短段型6例,超短型4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3例,漏诊3例.X线钡灌肠诊断先天性巨结肠阳性35例,真阳性率为89.7%(35/39),其中常见型18例,短段型5例,超短型3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5例,漏诊4例.超声助显剂灌肠以及X线钡灌肠检查诊断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先天性巨结肠38例,诊断真阳性率为97.4%(38/39),其中常见型19例,短段型6例,超短型4例,长段型4例,全结肠型5例,漏诊1例.与单用一种检查方法 相比,联合诊断真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 超声助显剂灌肠与X线钡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中均可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二者均可作为常规无创检查手段.
-
-
张琦;
庄连婷;
李家兴;
黄瑛
-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颈部实性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4例颈部淋巴结异常患者共158枚淋巴结,其中45例46枚淋巴结行CEUS,根据病理结果评价良、恶性淋巴结常规超声和CEUS特征的差异,分析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淋巴结常规超声多表现为长短径之比(L/S)≤2(49/76,64.5%)、形态不规整(52/76,68.4%)、皮质回声异常(60/76,78.9%)、淋巴门偏移或消失(66/76,86.8%)、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70/76,92.2%),CEUS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向心或混杂型(18/22,81.8%)、灌注类型多为不规则灌注缺损型(14/22,63.6%),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形态不规整(OR=3.024,95%CI 1.313~6.966)、皮质回声异常(OR=4.951,95%CI 2.107~11.634)、淋巴门偏移或消失(OR=5.192,95%CI 2.010~13.414)、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OR=4.820,95%CI 1.636~14.206)、向心或混杂型灌注(OR=5.921,95%CI 1.293~27.107)、不规则灌注缺损型或微弱增强型(OR=5.659,95%CI 1.223~26.180)是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常规超声、CEUS及两者联合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分别为81.8%、63.6%和95.5%,特异度分别为70.8%、91.7%和66.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7和0.811.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CEUS 可提高颈部实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
-
-
马亚;
李颀;
张震;
肖萍;
闫淯淳;
姜茜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先天性巨结肠儿童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超声检查的11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和临床特征为诊断"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114例患儿中,23例(20.2%)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HAEC)6例,吻合口漏2例,各种瘘道形成3例,吻合口裂开2例,脱出肠管扭转2例,吻合口狭窄2例,病变段残留4例,术后出血2例.超声发现19例并发症,漏诊2例HAEC、1例吻合口裂开和1例脱出肠管扭转.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100.0%、100.0%、95.8%.超声检查与诊断"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3,P<0.001).结论 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
邢晓颖;
张家慧;
陈永晔;
郎宁;
赵强;
袁慧书
-
-
摘要:
目的 分析寰枢椎转移瘤和骨髓瘤的影像学特征,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寰枢椎转移瘤40例和骨髓瘤11例患者的临床及CT、MRI图像,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及影像学征象的差异.以寰枢椎转移瘤和骨髓瘤作为因变量,年龄及影像学评估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分析.结果 转移瘤和骨髓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和骨髓瘤在MR信号均匀、软组织肿块包绕椎管生长以及强化均匀等特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选入树形图的自变量为MR信号均匀(χ2=8.571,P=0.010)、软组织肿块包绕椎管生长(χ2=25.548,P=0.000)、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χ2=11.314,P=0.002).模型预测寰枢椎转移瘤的正确率为97.5%,预测骨髓瘤的正确率为72.7%,模型整体预测正确率为92.2%.结论 寰枢椎转移瘤和骨髓瘤发病年龄相似,骨髓瘤在MRI图像上信号更均匀,软组织肿块易包绕椎管生长,增强扫描后强化均匀.决策树模型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
余丰文;
刘德军;
杨明;
鲁胜男;
王颖;
冯彦林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纳入60例手术成功(20 min术中甲状旁腺激素下降≥80%)的慢性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SPECT/CT、双时相平面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术前定位甲状旁腺组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60例患者共243个甲状旁腺灶和36个非甲状旁腺灶.术前SPECT/CT定位甲状旁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60%(208/243)、94.44%(34/36)和86.74%(242/279),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均优于平面显像[敏感度53.50%(130/243),P<0.001;准确度57.35%(160/279),P<0.001]、超声[敏感度53.09%(129/243),P<0.001;准确度56.63%(158/279),P<0.001]及平面显像+超声联合模式[敏感度71.19%(173/243),P<0.001;准确度70.61%(197/279),P<0.001].SPECT/CT联合超声可使敏感度提高至86.01%(209/243).结论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99Tcm-MIBI SPECT/CT定位甲状旁腺组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联合超声能进一步提高检出敏感度,并能发现更多的伴发甲状腺疾病.
-
-
姚翔;
胡敏杰;
吕斌;
张向征;
刘圣洁
-
-
摘要:
目的 探讨Gard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诊断方法.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Gardner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家族史、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结果 7例患者中,浅表肿物5例,深部肿物3例;肠道多发性息肉7例,其中癌变或重度异形增生4例;阻生牙3例;颅面部骨瘤3例.4例有家族史.7例肠镜下均可见肠道多发性息肉,4例伴有部分癌变,CT及MRI均可见肠道外肿物,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结论 Gardner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检出.
-
-
何守伟;
王知力
-
-
摘要:
目的 探讨与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相关的常规超声及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68例患者共68枚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其中62枚行CEUS检查,所有淋巴结均获取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差异,对各因素分别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和恶性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665、0.786、0.676、0.628、0.662、0.725和0.648.结论 浅表淋巴结病变短径、长短径之比、有无淋巴门、周围型/混合型血流、增强是否均匀、增强时有无淋巴门、外周向中心增强、增强时有无灌注缺损等超声特征是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指标.
-
-
杨瀚;
袁凤英;
胡龙翔凤;
郑婷;
陈光祥;
唐光才
-
-
摘要:
cqvip: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是一种起源于筋膜组织的良性病变[1],其实质是纤维组织瘤样增生,好发于四肢,其次为躯干和头颈部[2]。头颈部NF好发于面颈部皮下组织内,临床常表现为单发、快速生长的皮下结节,病程常<3个月,直径<4 cm,质地中等,无痛或轻微压痛。NF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报道较少,术前易误诊。本研究拟分析头颈部NF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
-
宋灿许;
马菁菁;
李逢生;
袁权;
李林;
刘瑞
-
-
摘要:
目的 比较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US)与手持超声(HH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诊断价值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纳入228例触诊阴性、术后经病理确诊乳腺患者的428枚手术切除乳腺病灶,比较ABUS与HHUS对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AB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病灶的检出率(97.2%)显著高于HHUS(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US诊断触诊阴性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86.8%)高于HHUS(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US对于触诊阴性乳腺患者病变检出率高于HHUS,但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ABUS诊断触诊阴性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高于HHUS.
-
-
刘亚超;
程诺;
李云钢;
袁露露;
高江平;
徐白萱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子成像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以及前列腺癌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是否可预测D'Amico危险度等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将miPSMA≥2分诊断为前列腺癌,最终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miPSMA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根据D'Amico风险组分层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癌灶的SUVmax差异.结果 38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29/32)、66.67%(4/6)、86.84%(33/38)、93.55%(29/31)和57.14%(4/7).高危组21例和中低危组1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SUVmax分别为24.99±28.18和11.29±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结论 miPSMA评分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但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差;单独依据SUVmax无法预测前列腺癌的D'Amico危险度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