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疲劳载荷

疲劳载荷

疲劳载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3974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2015年动力学及强度学组学术年会、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第三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等;疲劳载荷的相关文献由9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泽、朱正邦、李杰等。

疲劳载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9741 占比:99.47%

总计:39953篇

疲劳载荷—发文趋势图

疲劳载荷

-研究学者

  • 张福泽
  • 朱正邦
  • 李杰
  • 喻溅鉴
  • 孙勇
  • 张万昊
  • 王瑞良
  • 胡铮
  • 陈志伟
  • 韩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鑫龄; 董远明; 周兆耀; 程俊东; 朱飞
    • 摘要: 以底盘系统台架疲劳试验为例,阐述了试验场载荷谱在台架上的应用。通过对疲劳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失效模式及零部件失效部位的失效机制的分析,在零部件受载远小于其静态极限的前提下,建立了局部失效与外部载荷之间的线性或单调非线性关系,达到通过分析外载荷来评价疲劳载荷有效性的目的。介绍了基于幅值分析的不同计数方法在台架响应载荷与目标载荷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达到试验室台架有效验证的目的。基于幅值对底盘副车架受到的下摆臂载荷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精准评估迭代结果。结果表明:经过耐久试验后副车架的开裂位置与CAE分析结果一致,充分说明了基于幅值的多角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谢炜
    • 摘要: 风电机组疲劳损伤程度通常采用疲劳载荷进行判断。疲劳载荷是工程中用于快速评估机组疲劳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的是力或力矩循环次数和振动幅值的综合效果。工程中通常采用雨流统计法对风电机组关键位置的力矩时间序列进行处理,采用Miner准则对风电机组服役周期内的疲劳损伤进行累积,最后通过材料S-N疲劳寿命曲线判断机组的安全性。常见的风电机组疲劳载荷包含叶根坐标系、静止轮毂坐标系、旋转轮毂坐标系、塔顶坐标系和塔底坐标系下的力矩疲劳载荷
    • 胡杰桦; 邓航; 梁鹏程; 肖琼; 冯学斌; 凡盛
    • 摘要: 风机叶片在运转过程中,受到不断变化的时域载荷,将时域载荷转换为可在试验条件下加载的等寿命测试载荷是评估叶片疲劳寿命的关键。以某型号风机叶片为研究对象,用Bladed软件计算叶片在生命周期内的时域载荷,再通过采用雨流计数法将时域载荷转换为不同平均值下不同幅值的马可夫矩阵载荷,然后通过不考虑均值载荷转换方式将各个截面载荷转换为等效载荷,但这种不考虑均值载荷对复合材料的疲劳产生影响的等效方法会产生较大的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均值载荷的等效转换方式,将各个截面载荷转换为等效载荷,最后设计该叶片疲劳测试实验方案,更符合风场实际情况,更能充分考核叶片结构的疲劳性能。
    • 杨伟峰; 文云峰; 李立; 王康; 迟方德; 张武其
    • 摘要: 风电场参与调频时会增加风机的疲劳载荷,导致风电场维护成本上升、运营效益下降。为此,提出一种考虑疲劳载荷的风电场分散式频率响应策略,可在维持风电场调频性能的同时,降低风机疲劳损伤。为实现该目标,首先分析风电场调频及有功控制结构,推导风机线性动力学模型,并构建考虑疲劳载荷的单机频率响应模型。然后基于Jensen尾流模型,推导风电场由尾流波动产生疲劳载荷的解析式,并结合单机模型构建风电场频率响应模型。为减少风电场中央控制器计算压力,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法将原集中式优化问题拆分成主问题(中央控制器)和多个子问题(本地控制器),建立分散式频率响应策略。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含80台单机容量为5 MW双馈风机的IEEE RTS-79系统,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付红栓; 沈俊; 李赵; 金立玺
    • 摘要: 压力容器的封头形式有多种,其中椭圆形封头广泛的应用于重要的石油化工设备中,因其受力均衡且易于制造加工等优点。根据标准推导出椭圆形封头的计算厚度公式并进行了强度校核,利用三维分析软件对封头的静力学和疲劳载荷进行了分析,其结论是封头的受力最大应力在热冲压成形与直边连接的半径部位,最大位移在封头顶部。
    • 谢炜; 杨勇
    • 摘要: 风电机组塔架作为一种悬臂梁结构,其顶端承受集中力作用,为典型的悬臂梁受力状态,其受力特点为从塔顶至塔底,弯矩单调递增,塔底处的弯矩达到最大值。同时,塔架的材料和结构具备各向同性,塔架截面各方位的承载能力相同。因此,在设计风电机组钢塔架结构时,需要将全生命周期内的塔架各截面疲劳载荷考虑在内,以塔架各方位的疲劳载荷峰值作为设计输入,对截面的直径和壁厚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对于塔架底段,疲劳载荷是主导塔架壁厚设计的因素之一。因此,进行塔架疲劳载荷的准确计算对于塔架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姚琦; 胡阳; 柳玉; 罗智凌; 綦晓
    • 摘要: 为了优化风电场进行自动发电控制时风电机组承受的疲劳载荷,提出一种风电机组控制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风电场控制。建立了一种多入多出的风机控制模型,同时控制转子转速和桨距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分布式控制框架的风电场控制系统,使得风电机组相互协调,并以改善疲劳特性为目标直接优化所有机组的转子转速和桨距角。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多入多出控制模型可实现对风电机组更加灵活有效的控制,结合风电场分布式控制框架,在完成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的前提下,风电机组疲劳载荷可以明显降低。
    • 陈长波; 冯美波; 高洋; 范伟勇; 刘新荣
    • 摘要: 以某载货车前轴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疲劳载荷下的静强度分析。结合有限元强度分析结果确定了14个应变采集关键点,借助六通道疲劳试验机及应变片数据采集方法进行各通道在阶梯载荷加载下的关键点的应变数据采集,获得最大加载力值时各应变通道的应变极值。参照前轴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在最大试验载荷时的关键截面处应变极值换算所得应力值,对前轴工字梁截面尺寸进行优化,实现前轴轻量化设计。
    • 李忠信; 王大龙; 庄佳才; 刘志恒; 姚琦; 周振波
    • 摘要: 针对风电机组偏航系统累积轴承损伤对其对风效果及使用寿命造成的影响,从偏航系统机械结构与运行原理出发,引入2种疲劳损伤表征参数,用于指导偏航系统优化控制器设计。在基于经验的模糊偏航控制策略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和偏航疲劳损伤参数对模糊规则进行优化,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偏航对风过程中偏航系统疲劳载荷的有效抑制,并利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多工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控制策略,所提出的遗传模糊偏航控制策略可明显降低偏航系统疲劳程度,有效减少偏航系统损伤。
    • 杨伟峰; 文云峰; 张武其; 邓步青
    • 摘要: 当多个风-储场站参与调频时,由于运行状态不同,导致其提供调频出力时的成本存在一定差异。另外,风电场参与调频时场内风机上的疲劳载荷也会增加,对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风-储联合的双层频率响应控制策略,可通过协调风-储场站间与场内风机间的出力,在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的同时,降低调频总成本及各风电场内载荷总量。首先,分析并量化风-储场站调频时的内损、老化及风险成本,并在场站协调层上建立场站有功分配控制策略,确定成本最低的各场站出力方案。然后,基于风机出力与尾流波动、疲劳载荷间的线性关系,采用和增积减算法在机组协调层上构建风电场分散式有功控制策略,协调风机间出力,在维持风电场调频性能的同时,降低场内载荷总量。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含2个100×5 MW双馈风电场和2个100 MW/100 MW?h锂电池储能电站的IEEE RTS-79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