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风琴
电子管风琴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教育、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专利文献67756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琴童、北方音乐、戏剧之家等;
电子管风琴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庞渤、刘会轻、李爽等。
电子管风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77565篇
占比:99.97%
总计:677741篇
电子管风琴
-研究学者
- 庞渤
- 刘会轻
- 李爽
- 苏媛
- 贺瑞迪
- 尚方
- 王欧林
- 谢及
- 韩雪
- 吴琼
- 潘璐
- 唐晓博
- 张惟然
- 曾梦
- 李想
- 胡天骄
- 蔡欢
- 郭佳
- 任雪菲
- 冯捷
- 冯捷1
- 叶新
- 向珂
- 吕琰
- 孔健
- 宋国华
- 张九文
- 张亚达
- 张婷婷
- 徐佳莹
- 徐诗雨
- 朱波
- 李晓黎
- 李赛荷
- 林子
- 沈丹
- 焦瑞晗
- 王欧林1
- 苏悦
- 蔡慧
- 谢羿
- 陈衍
- 于佳弘
- 于雯洁
- 刘畅
- 刘芮伶
- 刘苏娴
- 吴婷婷
- 孙心若
- 宋缨芮
-
-
李爽
-
-
摘要:
本文基于管弦乐曲《图画展览会》的改编,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总谱、织体声部与音型改编的步骤与手法,以及音色编制策略与演奏技巧,并从中获得了改编的感悟与启示,即电子管风琴改编曲的成功,以改编者较高的音乐素养为基础,以管弦乐作品艺术特征的深入分析为前提,以统筹管弦乐作品与电子管风琴改编曲的特点为核心。
-
-
刘芮伶
-
-
摘要:
电子管风琴音域宽广,声部众多,庞大丰富的音色和强大的表现力可以加深视唱学习者关于音乐形式、风格、审美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将多声部改编为电子管风琴弹唱曲在音乐会上演绎,在声部的安排、乐器音色的选择和作品的训练中,都具有一定的挑战和改编的意义。在此以莫扎特《g小调钢琴四重奏KV.478》为例,对电子管风琴作品在视唱音乐会中的改编运用进行一定的探究。
-
-
焦瑞晗;
赵书一(指导)
-
-
摘要:
如今的电子管风琴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合奏在电子管风琴的舞台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管风琴本身具有上千种音色,为音乐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与传统独奏曲目相比,丰富的音色不仅能够使作品更生动形象,同时能够提升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以贝多芬《悲怆》第二乐章为例,是贝多芬奏鸣曲中的重要一部分。从作品背景、合奏曲目与传统钢琴曲目的比较、合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合奏的意义,四个角度去分析合奏,将合奏作品更完整的呈现给观众。作品悠然静谧,加入电子管风琴的音色后,整首曲目的情感特征会更加突出。
-
-
迟美静
-
-
摘要:
电子管风琴,又被称作双排键,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电子管风琴因其有着丰富多样的音源与音响效果,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能够演奏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被人们所了解。《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是由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所创作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序曲。这首序曲最初是罗西尼为其他歌剧所创作出的,但是因为这首序曲的音乐风格轻松幽默、旋律优美,与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音乐风格极为贴切,于是就变成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的序曲。此序曲深受演奏家与听众的欢迎,产生了许多不同器乐演奏版本的作品,如小提琴二重奏、口风琴二重奏、手风琴、电子管风琴等不同的乐器演奏。
-
-
韩雪
-
-
摘要:
电子管风琴集体课,是一门以电子管风琴为媒介,利用其逼真的声音采样、丰富的打击乐伴奏风格、乐队化的演奏效果及人性化的触键,以集体课授课形式使学生在掌握独奏、合奏、即兴演奏技能中,培养综合音乐素养,提升艺术水平。本文旨在研究电子管风琴集体课课程实施策略,使其运用在音乐专业人才综合音乐素养培养中,发挥其在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
-
焦瑞晗
-
-
摘要:
电子管风琴专业如今飞速发展,它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管风琴,有上千种音色,音乐表现力极强。由于电子管风琴具有音色丰富的特点,所以能够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本文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分析在改编与演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作品以电子管风琴的形式更好的呈现给大众。
-
-
苏媛
-
-
摘要:
90年代初,电子管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刚进入中国音乐院校,新疆艺术学院就成为当时全国音乐院校为数不多的拥有电子管风琴专业的一所学校。牟典庆老师作为从上海音乐学院学成归来的新疆第一位电子管风琴教师,留任在新疆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从事电子管风琴教学工作。迄今为止已经30多年了,他就像电子管风琴专业的一粒种子,在新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电子管风琴演奏专业的学生,结成了累累的硕果,如今他的学生已经遍布新疆天山南北。
-
-
曾亚文
-
-
摘要:
民族化已经成为国内电子管风琴音乐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将中国音乐作品在电子管风琴上进行民族化创编的实践仍不多见.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管风琴已经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电子乐器.阐述电子管风琴作品民族化的价值及发展趋势,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改编创作为具体案例,分析了电子管风琴作品民族化创编和演奏实践,以期更好地重构和表达中国民族音乐作品.
-
-
贺瑞迪;
谢羿
-
-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电子管风琴成为音乐课程中的热门专业.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电子管风琴集体课,不但符合新课标下音乐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同时也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一种创新举措.本文结合电子管风琴集体课教学开展落实音乐素质教育目标、改善音乐课堂教学格局、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意识、推动社会电子管风琴普及的意义,以及活跃气氛、节约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优势,论述新时期发挥电子管风琴集体课教学优势的实施路径,希望可以为新时期电子管风琴集体课教学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建议.
-
-
苏媛
-
-
摘要: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瑰宝。在这当中,最为出名、影响力最大的是京剧,被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作为国粹,千百年来在中国戏曲文化中一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文章从电子管风琴不同于其他乐器的演奏与改编作品的特点开始,尝试将现代京剧、京歌作品改编成电子管风琴曲目,或者与现代戏曲的三大件传统乐器进行完美结合,参与京剧的伴奏演出。通过实践证明,电子管风琴参与现代京剧的演出,不仅能取得很好的演奏效果,也能够给电子管风琴教学及演奏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还能推动电子管风琴在戏曲演奏领域中的发展。
-
-
- 东芝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1-10
-
摘要:
一种电子管芯柱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在铸模下模的套管插入槽中,一边使滚柱体从动一边插入套管。由于螺旋弹簧向收缩的方向对滚柱体施力,故在套管上均等地受到沿铸模下模的径向的放射状的加压而受到螺旋弹簧朝向铸模下模的中心方向的施力并被保持。由于滚柱体靠滚珠而旋转自如,故在使套管上下时也可容易地动作。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电子管芯柱时可防止套管的错位,可将套管的节圆保持成正圆,可防止电子管芯柱1的密封不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