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11330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生物学杂志、甘肃科技、中国卫生产业等; 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小平、王巧侠、倪似愚等。

甲胎蛋白(AF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13304 占比:99.92%

总计:113396篇

甲胎蛋白(AFP)—发文趋势图

甲胎蛋白(AFP)

-研究学者

  • 王小平
  • 王巧侠
  • 倪似愚
  • 刘晶
  • 刘芳
  • 周兴平
  • 姬宪民
  • 张穗华
  • 曾贝贝
  • 李凯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巫晓伟; 王渝洲; 蒋辉
    • 摘要: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改良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免疫功能及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直接瘤体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时间段血清指标、免疫指标及VEGF水平。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VEGF蛋白值不同时点、交互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4.415,F=141.449,F=56.377;P<0.05)。两两比较中,观察组治疗后7 d和14 d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AFP以及VEGF等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7 d)=10.229,t=4.579,t=16.077,t=7.197;t_(14 d)=9.916,t=12.118,t=15.499,t=11.947;P<0.05),观察组DCR(91.11%)高于对照组(73.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χ^(2)=4.406;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改良微波消融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血清AFP、VEGF水平,恢复免疫功能。
    • 张琛琛; 于伟华; 杜亚婷; 张晶; 朱孔锡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共21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结果:21例患者以男性为主(19例,90.48%),中位年龄67岁;好发于胃窦及胃体为主;病变类型分为浸润型、隆起型、溃疡型,以溃疡型为主(10例,47.62%),伴有远处转移者3例,淋巴结转移者13例,另有4例不易评估;病理类型主要是低分化或中低分化腺癌伴肝样腺癌;治疗前血AFP升高(>20 ng/mL)9例,与组织中AFP表达不完全一致,血AFP表达超过200 ng/mL患者病变组织中均能看到AFP表达;治疗前血CEA升高(>10 ng/mL)3例,在初治后(包括手术和化疗)均能看到AFP及CEA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4例。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远处转移及能否行根治性手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血AFP升高可能提示胃肝样腺癌的诊断,胃癌患者应常规筛查AFP。肝样腺癌作为特殊类型的胃癌,具有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风险高的特点,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杜国智; 宋彬; 杨卫东; 王麒; 范红松; 张月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CT的影像组学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预测肝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治疗的11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癌(HCC)的患者,根据患者组织病理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组(38例)和低分化组(7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FP水平.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根据最小信息准则(AIC)逐步法,分别联合CT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四期相的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特征建立4个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及AFP对肝癌患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临床特征及CT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高分化组患者AFP水平明显低于低分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4,P<0.01).各期相影像组学标签对肝癌病理分化程度预测效能中门静脉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明显高于平扫期、动脉期和延迟期的0.648、0.698和0.679.高分化组四期相的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中位数明显低于同期低分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5,t=4.528,t=3.465,t=3.985;P<0.01).AFP在鉴别肝癌病理分化程度中AUC为0.715,是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标签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效能中,门静脉期的AUC为0.826,能较好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结论:基于CT的影像组学标签是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基于门静脉期的CT图像纹理分析预测效能较好,CT影像组学联合AFP水平能够有效预测HCC的病理分级.
    • 哈彩花; 任小杰
    • 摘要: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中采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联合检验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断的10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进行A F P+C E A+C A199联合检验.结果:(1)C E A、C A199、A F P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5.00%、28.00%、20.00%,均低于AFP+CEA+CA199联合检验方式阳性诊断率70.00%;CEA、CA199、AF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58%、32.55%、23.25%,均低于AFP+CEA+CA199联合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81.39%,联合检验方式与CE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方式与C A199、A F 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接受治疗的85例患者治疗后AFP、CA199、CEA 3项肿瘤标志物数据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中,采用AFP+CEA+CA199联合检验效果更好,对于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唐亮; 郑晓东; 郑佳连
    • 摘要: 目的:探讨光谱CT、MRI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FP和CA19-9的表达水平,使用双层探测器能谱CT对患者行腹部平扫和肝脏双期扫描,采用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和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进行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血清AFP的表达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血清AFP及CA19-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1,t=28.559;P<0.05).采用血清AFP和CA19-9为单一标志物对PHC的检出率分别为68.75%和57.50%,而血清AFP联合CA19-9对PHC的检出率为87.50%.光谱CT和MRI单独检测对PHC的检出率分别为88.75%和90.00%,而光谱CT和MRI联合血清AFP和CA19-9检测对PHC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和96.25%.ROC曲线分析结果符合上述统计结果.结论:光谱CT或MRI联合血清AFP和CA19-9检测对PHC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检测方法,且MRI联合血清AFP和CA19-9检测对PHC的检出率最高.MRI联合血清AFP和CA19-9检测对于PHC的早期诊断以及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王鹏飞; 刘玲珑; 宋伟; 姚清媚; 周素芳; 黄元姣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血清中GP73水平及分析GP7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114例慢性乙肝患者、6例慢性乙肝携带者及139例健康人血清,采用ELISA的方法对每个样本中GP73含量进行检测,结合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GP73水平在健康人群中呈正态分布,而且在男性与女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HCC组血清中GP73水平发现,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P=0.013),伴有肝硬化的患者高于无肝硬化的患者(P=0.002),肿瘤直径>3cm的患者高于肿瘤直径≤3cm的患者(P=0.041),而GP73水平与HCC患者的年龄、AFP、ALT、AST、巴塞罗那(BCLC)分级、是否HBV感染、肿瘤数目无显著相关性。血清中GP73检测的阳性临界值为61.93ng/mL。根据这一临界值得出,GP73诊断HCC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82%和98.56%。GP73阳性率较高的是肝硬化患者组(86%)和慢性乙肝患者组(76.32%),HCC组的阳性率为58.82%,健康人群的GP73阳性率为1.44%,慢性乙肝携带者中未检出阳性样本。结合临床数据,GP73联合AFP检测的阳性率为82.35%。结论GP73在HCC患者血清中表达较高,将其作为一种肝癌血清标志物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血清中GP73联合AFP检测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对HCC的诊断率,从而避免漏诊现象的发生,对HC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梁子威; 李培杰; 赵葵; 王国林; 王华涛; 颜晶; 诸欢颜
    • 摘要: 目的:探讨肝样腺癌(HAC)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在医院就诊的8例确诊肝样腺癌并于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甲胎蛋白(APF)、病灶位置、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病理组织形态学,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生物学行为和18F-FDG代谢特征.结果:在8例HAS患者中,症状伴有腹痛4例,伴有胸痛2例,无症状1例;血清AFP中7例患者AFP升高41.9~5330.2 ng/ml,其中3例>500 ng/ml,仅有1例患者的血清AFP在正常范围(5.9 ng/ml);病灶位置中5例位于胃,2例位于肺内,1例位于直肠;8例患者SUVmax为25.2,最小值为4.3,平均值为12.5;肿瘤由肝样分化区伴或不伴普通腺癌区组成,部分为混合性腺癌.免疫表型中肝样分化区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AFP和Hepatocyte肝细胞标志物呈不同程度阳性.结论:HAC是特殊类型腺癌,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与肝细胞肝癌(HCC)相似,病灶部位以胃为主,位于肺、肝脏及结直肠等,血清AFP升高是肝样腺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18F-FDG PET/CT检查SUVmax显著高于普通胃腺癌及印戒细胞癌.
    • 包海林; 谢群
    • 摘要: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情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HB患者160例,根据标准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肝衰竭,根据Masson染色进行纤维化分级,S2~S4为纤维化.选择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HBV DNA、AFP、GP73水平.结果:CHB患者的AFP、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严重程度增加,AFP、GP73的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随着CHB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增加,HBV DNA、AFP、GP73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AFP、GP73与CHB病情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HBV DNA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AFP、GP73对CHB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11和0.729.HBV DNA、AFP、GP73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704、0.745和0.758.结论:AFP、GP73与CHB病情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呈现正相关,并且其对CHB病情和纤维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BV DNA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侯帅; 欧阳锡武; 李荣华; 傅蕾; 符小玉; 郑宜翔; 彭仕芳
    • 摘要: 为探究血清PIVKA-Ⅱ与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优劣性,对237例患者的血清PIVKA-Ⅱ与AFP进行检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115例、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 55例、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47例、非肝癌肿瘤患者20例.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PIVKA-Ⅱ的中位表达量高于非肝癌组(包括AsC组、LC组、非肝癌肿瘤组),P均小于0.05;使用AFP、PIVKA-Ⅱ和AFP+PIVKA-Ⅱ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67.8%、81.7%和90.4%,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945和0.962,PIVKA-Ⅱ检测肝癌的cut-off值为32 mAU/mL.已有研究报道以40 mAU/mL为PIVKA-Ⅱ的cut-off值,本研究根据PIVKA-Ⅱ是否≥40 mAU/mL将HCC组分为PIVKA-Ⅱ≥40组、PIV-KA-Ⅱ <40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肿瘤分期、癌结节数目、肿块直径和是否抗病毒治疗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指标,结果显示病毒载量[OR=1.150,95% CI (1.022,1.295),P=0.02]为PIVKA-Ⅱ检测肝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PIVKA-Ⅱ与肝癌肿块直径呈正相关.此外,AFP、PIV-KA-Ⅱ的cut-off值分组结果表明,PIVKA-Ⅱ≥32且AFP<20组的肝癌肿块直径大于PIVKA-Ⅱ <32且AFP≥20组(P=0.035).因此,PIVKA-Ⅱ是优于AFP筛查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其表达量与肿瘤肿块直径呈正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