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评价

生物评价

生物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387140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湖泊科学、水生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全国同位素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等;生物评价的相关文献由55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伯里、刘建萍、张华北等。

生物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7140 占比:99.96%

总计:387301篇

生物评价—发文趋势图

生物评价

-研究学者

  • 刘伯里
  • 刘建萍
  • 张华北
  • 王备新
  • 赵军宁
  • 曹光球
  • 林思祖
  • 肖小河
  • 鄢良春
  • 金小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晓楠
    • 摘要: 为了解东风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年度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水库选取3个取样点,通过属类鉴定和密度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周年变化特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东风水库有浮游植物8门42属,属数以绿藻门最多,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密度年平均值为5576.43×10^(4)Cells/L;变化范围为73.25×10^(4)~14678.67×10^(4)Cells/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54~2.69,平均为1.41;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3~0.67,平均为0.35;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93~2.78,平均为1.48。根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细胞密度来评价水库水质,东风水库水质为中污染,营养类型为中富营养。
    • 马悦; 邵平; 胡相卡; 刘晓娟; 杨鹤; 桂留铭; 蔡曾晓瑞; 代春美
    • 摘要: 目的建立以环氧合酶II(cyclooxygenase II,COX-2)抑制率为指标的生物检定方法,用于评价瘀血痹片抗炎镇痛效果。方法体外采用酶免疫(enzyme immunoassay,EIA)法,分别测定瘀血痹片和塞来昔布的抗炎镇痛效果,体内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醋酸扭体实验测定瘀血痹片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瘀血痹片、塞来昔布对COX-2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分别在不同浓度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瘀血痹片、塞来昔布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约为20.32 mg/mL、0.4922 mg/mL;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中、高浓度瘀血痹片的抗炎镇痛效果较明显(P<0.05)。结论基于COX-2酶活性的生物质量评价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瘀血痹片抗炎镇痛效果,便于评价和控制其生物质量。
    • 熊伟唯; 李卫明; 陈圣盛; 张坤; 张续同; 刘子健
    • 摘要: 为探究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2021年7月(丰水期)分别对其进行水质监测和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调查并记录生境状况和环境特征,采用FBI(family biotic index,科级生物指数)评价法和冗余分析法(RDA)探究不同水情期水环境状况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丰、枯水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91个,隶属于2门4纲10目26科28种,优势物种共18种,个体数量、丰富度及优势物种数均呈现丰水期>枯水期,其中枯水期以双壳纲种类最多,丰水期以昆虫纲种类最多;②玛瑙河干流枯水期FBI评价结果以一般和轻度污染为主,丰水期以很清洁和极清洁为主,上游和中游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状况总体较2020年有所提升;③影响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流速和PO_(4)^(3-)浓度,丰水期为COD_(Mn).研究显示,玛瑙河干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在不同水情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水质状况良好,枯水期部分河段水体存在污染,需引起重视.
    • 吴俊燕; 和雅静; 陈凯; 金小伟; 王洪铸; 崔永德
    • 摘要: 以长江中下游阻隔型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8—2018年116湖次底栖动物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基于预测模型的观测物种组成/期望物种组成(O/E)指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完整性。O/E指数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在物种采集概率(Pc)>0阈值条件下的O/E_(0)模型预测得到的监测湖泊期望丰富度,大于Pc≥0.5条件下的O/E_(50)模型预测得到的期望丰富度。模型控制自然梯度后的O/E_(0)值、O/E_(50)值与原始模型O/E值差异不大,但原始模型误差均大于控制自然梯度的O/E模型误差,且控制自然梯度的O/E_(50)模型误差为0,因此,O/E_(50)模型是开展湖泊健康评价的最有效指数模型。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健康状况一般,仅有约20%处于健康水平,约25%的湖泊健康状况较差。O/E指数和富营养化因子相关关系显著,表明O/E指数能够反映湖泊营养状态变化。该O/E指数模型可应用于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浅水湖泊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 杨晓楠
    • 摘要: 为了解飞井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每月定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通过属类鉴定和密度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周年变化特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飞井水库库区有浮游植物7门40属,属数以绿藻门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密度年平均值为816.93×10^(4) Cells/L,变化范围为269×10^(4)~1980×10^(4)Cells/L;优势属共有20属,9月平裂藻属占绝对优势,其余各月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42~3.17,平均为2.45;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37~0.75,平均为0.59。根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细胞密度来评价水库水质,飞井水库水质为轻污染、贫中营养类型。
    • 于潘; 张黎烜; 尤庆敏; 庞婉婷; 曹玥; 马煜; 谢慧钰; 王全喜; 金小伟
    • 摘要: 硅藻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分布广泛、繁殖周期短、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水体质量监测.为建立适用于我国水体生态评价的硅藻指数,2017年8月—2018年8月调查了长江下游主要湖泊和青弋江水系的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及环境特征,使用Speraman相关分析研究硅藻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使用箱形图分析硅藻指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通过研究长江下游主要湖泊和青弋江水系硅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114种硅藻对水体TP、TN和CODMn浓度变化的最优值和耐受值及环境指示,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青弋江和长江下游湖泊水体环境评价的综合硅藻指数(comprehensive diatom index,CDI).②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河流水体还是在湖泊水体中,CDI与TP、CODMn、TSP和TN的浓度均呈显著相关.③箱形图结果显示,CDI在河流和湖泊中均呈现随水质梯度增加而变大的趋势,说明CDI可以很好地反映水体的环境质量.研究显示,使用CDI评价长江下游湖泊及青弋江水系水体质量,得到较好的结果,是一种评价水体质量较好的生物评价方法.
    • 熊莉; 许人骥; 金小伟; 袁懋; 马煜; 张哲海; 梅卓华; 陈明; 谢银凤; 李国清
    • 摘要: 为了加强河流水生生物现场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提高水生生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了底栖动物监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采集方法——彼得逊采样法和篮式基质采样法,于2014年分别对胥河流域5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样品采集和鉴定,并统计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学评价以及与水质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针对同一采样点采用彼得逊采样法和篮式基质采样法得到的底栖动物物种数、种群密度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两种采样方法的BMWP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senhoff指数(BI指数)评价等级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篮式基质采样法的生物学污染指数(BPI指数)评价等级显著优于彼得逊采样法的评价结果;篮式基质采样法生物学指数与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多项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见,胥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学评价与采样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篮式基质采样法能更准确、客观地评价胥河各采样点位的水生态状况。
    • 刘敏; 高川; 付海洋; 张博; 李升
    • 摘要: 目的:本实验对军事医学研究院提供的检测碱性磷酸酶的荧光探针进行性能的评价及成像实验.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光谱仪测试该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及发射光谱;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荧光探针对细胞的毒性;利用OLYMPUS-IX73倒置荧光显微镜测试荧光探针对碱性磷酸酶的特异性识别.结果:经紫外光谱仪及荧光光谱仪测试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吸收峰及发射峰;较低的细胞毒性;细胞成像实验可知,能识别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
    • 熊莉; 李国清; 许人骥; 金小伟; 袁懋; 马煜; 张哲海; 梅卓华; 陈明; 谢银凤
    • 摘要: 为了加强河流水生生物现场监测质量保证和控制,提高水生生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了底栖动物监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采集方法——彼得逊采样法和篮式基质采样法,于2014年分别对胥河流域5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样品采集和鉴定,并统计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学评价以及与水质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针对同一采样点采用彼得逊采样法和篮式基质采样法得到的底栖动物物种数、种群密度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两种采样方法的BMWP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ilsenhoff指数(BI指数)评价等级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篮式基质采样法的生物学污染指数(BPI指数)评价等级显著优于彼得逊采样法的评价结果;篮式基质采样法生物学指数与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多项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见,胥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学评价与采样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篮式基质采样法能更准确、客观地评价胥河各采样点位的水生态状况.
    • 蒋自胜; 李斌; 吴基昌; 唐涛; 李慧; 徐浩
    • 摘要: 评价水环境治理工程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茅洲河流域进一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建议。对水环境治理初期(2016年5月)和治理期间(2018年8月)茅洲河流域水生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44个采样点,覆盖茅洲河流域的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以获取的样本和水质理化数据,对比分析水质、底栖动物群落、浮游藻类及大型水生植物群落变化。结果显示,治理期间茅洲河流域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1.2%、50.6%和66.7%,溶解氧(DO)平均浓度升高了130.8%;底栖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了53.6%,耐污种类的密度和优势度降低,并在部分样点新增敏感性较高的蜉蝣目、鞘翅目、毛翅目和半翅目水生昆虫类群。大型水生植物种类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流域内分布有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浮叶植物1种。Palmer藻类污染指数指示为重污染的样点减少了56.3%,中污染样点增加了16.3%,轻污染的样点增加了40.0%。BMWP指数评价结果也有好转,最高得分为49。研究表明,治理后的茅洲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降低,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流域生态健康状况仍然较差,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