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瓦氏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576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南方十三省区市水产学会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瓦氏黄颡鱼的相关文献由447位作者贡献,包括万松良、张国松、覃川杰等。

瓦氏黄颡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761 占比:99.68%

总计:65971篇

瓦氏黄颡鱼—发文趋势图

瓦氏黄颡鱼

-研究学者

  • 万松良
  • 张国松
  • 覃川杰
  • 曹振东
  • 黄臻
  • 刘能玉
  • 尹绍武
  • 张扬
  • 李云
  • 梁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延; 高娃
    • 摘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腊丁等,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中。杂交黄颡鱼是由雌性普通黄颡鱼(P.fulvidraco)8和雄性瓦氏黄颡鱼(P.vachelli)古杂交繁殖的子代,其中全雄黄颡鱼是利用鱼类性逆转技术,通过雌核发育、测交等手段获得全雄子代,因其个体大、抗病强、长速快、料比低、亩产高,故深受养殖群体欢迎。自2017年之后,广东多家黄颡鱼孵化场及浙、鄂、湘等部分大型孵化场大规模繁育全雄苗供国内各区域养殖。
    • 唐忠林; 刘炜; 李家明
    • 摘要: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是以梁子湖水域采捕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从长江岳阳段至武汉段采捕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为父本,经杂交(黄颡鱼♀×瓦氏黄颡鱼♂)获得的F1代,即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黄颡鱼相比,1龄“黄优1号”生长速度平均提高31.13%,成活率平均提高30.85%。其品质和市场接受度高于父本瓦氏黄颡鱼,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也是池塘工程化养殖的优选品种之一。现在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总结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池塘工程化养殖越冬的管理措施,为广大养殖示范户提供参考。
    • 彭冶; 李杰; 王涛; 张凯; 宁先会; 暨杰; 尹绍武
    • 摘要: 文章探究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全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旨在为相关功能性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依据。利用MISA (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软件对其全基因组微卫星进行筛查和分析,并对外显子中含有微卫星的基因进行了GO (Gene Ontology)注释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在瓦氏黄颡鱼全基因组(约663.53 Mb)中筛查到6种完整型微卫星共417 724个,相对丰度为630个·Mb-1,在全基因组总长度中占比1.48%。其中二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个数最多,占微卫星总数的43.36%,其他依次分别是单碱基(39.02%)、四碱基(9.05%)、三碱基(7.34%)、五碱基(1.12%)和六碱基(0.12%)。对筛选得到的完整型微卫星进行初步定位,发现其中10 924个微卫星分布在外显子区,共定位到5 788个基因上。GO分析表明注释到生物过程的基因数量最多,GO富集较为显著的条目为结合活性和细胞大分子代谢过程。KEGG富集表明这些基因共富集到273条通路,其中黄酮与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最为显著(P=0)。联合分析预测瓦氏黄颡鱼定位到外显子上的微卫星和其体内的生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 贺扬; 戴旭平; 樊威; 王均; 覃川杰; 陈杰; 曹心雨
    • 摘要: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不发达的被膜系统、分界不清的红髓和白髓及由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纤维支架构成。其中网状纤维主要位于脾索和椭球体周围,胶原纤维主要位于脾索;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健康瓦氏黄颡鱼的血脾屏障部位和功能探索发现,台盼蓝主要位于脾脏的椭球体内皮细胞中,最早出现在注射后的第4小时,随时间推移在椭球体内逐渐累积,24 h后数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至第72小时。结果表明椭球体内皮细胞是血脾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
    • 史庆超; 王均; 颉江; 覃川杰; 李文嘉
    • 摘要: 为探究瓦氏黄颡鱼昼夜的能量代谢变化,本试验在自然状态下测定了体重为(14.52±0.31)g的瓦氏黄颡鱼在9:00~12:00、12:00~15:00、15:00~18:00、18:00~21:00、21:00~0:00、0:00~3:00、3:00~6:00和6:00~9:00时间段的二氧化碳排泄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设置三个平行,以9:00~12:00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一个昼夜周期内(24 h),二氧化碳排泄率及耗氧率最高时间段均出现在0:00~3:00,最低时间段均出现在12:00~15:00,与对照时间点相比,二者的最高时间段和最低时间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弦函数分析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瓦氏黄颡鱼二氧化碳排泄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存在着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夜间的活动代谢均高于白昼.氧氮比和呼吸熵显示,瓦氏黄颡鱼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为脂肪和蛋白质.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瓦氏黄颡鱼能量代谢的昼夜变化规律,为其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杰; 贺扬; 戴旭平; 王均; 覃川杰; 李锐
    • 摘要: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头肾组织结构和先天性免疫屏障,该研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改良James染色法对瓦氏黄颡鱼头肾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头肾免疫屏障部位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头肾由被膜、淋巴细胞聚集区、粒细胞聚集区、前肾间组织、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仅在血管外周可见;台盼蓝主要分布于血窦周围的内皮细胞和一些游离的巨噬细胞中,且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血窦周围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了瓦氏黄颡鱼的头肾先天性免疫屏障。
    • 王青云; 郭稳杰; 成为为; 邓国乔; 徐洪亮; 夏儒龙
    • 摘要: 采用RAD测序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对拼接的数据进行SSR搜索.结果共获得2275778条contig序列,共检测到466983个SSR位点,其中二碱基重复位点最多,有335095个,占总数的71.8%.随机挑选碱基重复次数较多的微卫星引物25对进行合成,有19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可以获得目的片段.用长江武汉段30个瓦氏黄颡鱼样本进行多态性验证,其中13个SSR验证为高多态性标记.这些高多态性瓦氏黄颡鱼标记可应用于其群体遗传学、亲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 陈杰; 贺扬; 戴旭平; 王均; 覃川杰; 李锐
    • 摘要: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头肾组织结构和先天性免疫屏障,该研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改良James染色法对瓦氏黄颡鱼头肾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头肾免疫屏障部位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头肾由被膜、淋巴细胞聚集区、粒细胞聚集区、前肾间组织、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仅在血管外周可见;台盼蓝主要分布于血窦周围的内皮细胞和一些游离的巨噬细胞中,且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血窦周围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了瓦氏黄颡鱼的头肾先天性免疫屏障.
    • 贺扬; 戴旭平; 樊威; 王均; 覃川杰; 陈杰; 曹心雨
    • 摘要: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不发达的被膜系统、分界不清的红髓和白髓及由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纤维支架构成.其中网状纤维主要位于脾索和椭球体周围,胶原纤维主要位于脾索;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健康瓦氏黄颡鱼的血脾屏障部位和功能探索发现,台盼蓝主要位于脾脏的椭球体内皮细胞中,最早出现在注射后的第4小时,随时间推移在椭球体内逐渐累积,24 h后数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至第72小时.结果表明椭球体内皮细胞是血脾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
    • 李会峰(文/图); 杨正锋(文/图); 顾建明(文/图); 王坤(文/图); 马长兴(文/图)
    • 摘要: cqvip:杂交黄颡鱼是由瓦氏黄颡鱼(江黄颡)的雄鱼与普通黄颡鱼的雌鱼杂交而来,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含肉率高等诸多优点。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增加经济效益,2019年8月,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利用一口净水面20亩的养殖池塘,尝试进行池塘单养杂交黄颡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其养殖方法总结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