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5322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江西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201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研讨会等;现代研究的相关文献由1408位作者贡献,包括尚炽昌、王振国、王鹏等。
现代研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322篇
占比:95.55%
总计:16036篇
现代研究
-研究学者
- 尚炽昌
- 王振国
- 王鹏
- 孙懿
- 徐春娟
- 李玲玉
- 祝乐
- 赵亚
- 韩乐
- 刘昌孝
- 包勒朝鲁
- 张庆祥
- 张永清
- 欧阳兵
- 秦竹
- 那生桑
- 刘明
- 刘舒
- 唐于平
- 李军
- 杨萍
- 梁生旺
- 梅全喜
- 段金廒
- 王蕾
- 苗明三
- 陈荣
- 龚千锋
- 严善莹
- 严惠芳
- 任婷
- 俞杰
- 储江荣
- 刘喜平
- 刘庆芳
- 刘晓文
- 刘燕
- 刘红宁
- 刘薇
- 包纳日斯
- 史华
- 吴志兵
- 周波
- 孔繁智
- 孙秀梅
- 孟凡红
- 宋玉鹏
- 尚尔鑫
- 崔瑛
- 崔颖
-
-
金晓华;
王晶晶;
黄钰澄;
张会择;
赖宇
-
-
摘要:
附子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素有"回阳救逆第一要药"之称。但其生品毒性大,须炮制入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附子炮制方法众多,古有炮、烧、炙、炒、煨等,今有干热烘制、高压蒸制、微波炮制等,各法去毒存性效果不一。本文通过分析附子炮制典籍及现代研究,从古代附子炮制工艺、现代附子炮制工艺、炮制减毒原理以及各炮制方法比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现有高压蒸制优化方法上,以多种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为指标,筛选出一种可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简便、规范的高压蒸制方案。
-
-
李艳荣;
吕辰子;
樊慧杰;
孙芮芮;
王悦尧;
李艳彦;
马存根;
周然;
柴智
-
-
摘要:
归脾汤由人参、白术、黄芪、茯苓、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导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等症。归脾汤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显示归脾汤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可改善老年抑郁模型大鼠体重、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可增强小鼠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体生成水平。
-
-
张文静;
李丛
-
-
摘要:
旴江医家黄宫绣的著作《本草求真》是一本实用价值很高的本草专著,现代学者对其做了诸多研究。对近年来研究《本草求真》的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并对其在编写体例、药材鉴别、炮制方法、食疗思想及学术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黄宫绣的医学思想提供参考。
-
-
-
孟维媛;
王瑞琦
-
-
摘要:
总结古代文献中灸法补泻机理及相关补泻操作,并检索现代灸法文献,提炼现代各家灸法理论及治疗操作,发现凡是以速燃、疾移、强刺激、逆向、开门户以发散者为泻法,反之以温和、缓慢、轻盈、顺向、合门户以护正气者为补法。虽然现代中医对于灸法操作有所规范,但鲜有文章论述灸法中补法与泻法的分类操作指南,灸法补泻与针刺补泻具有共通之处,可以类比于针刺的开阖、呼吸等补泻方法,并结合六经辨证及阴阳理论,指导科研及临床治疗。为更好地推动灸法的临床指导与研究,今后的临床医师及研究者应借鉴古典医籍中灸法补泻理论,并类比针刺补泻原则,结合辨证施治与临床经验,完善现代灸法补泻应用。
-
-
张艳;
邵岩
-
-
摘要:
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溯源发现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表里相对,密切相关。在功能上肺的宣降失调可以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反之,若邪犯大肠导致腑气不通,上逆于肺,也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二者生理相联,病理相因,故治疗上亦可同治。如肺病可以治肠,反之,肠病亦可治肺。故从现代胚胎学说、信号通路、黏膜免疫、微生物菌群、“肠—肺轴”等方面论述其可靠性,并且查找了大量文献从肺肠同治证实了其理论的可行性。
-
-
-
方萍;
张滨滨
-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以持续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该方由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等5味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慢阻肺的经典方剂。本文就近年来真武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真武汤能更好地应用于慢阻肺的治疗。
-
-
苏龙嘎;
乌兰图雅;
包勒朝鲁
-
-
摘要:
丁香是蒙医临床较为常用的药材之一,蒙药名为高勒都宝茹,在蒙医药学中丁香被称之为主脉之最,广泛应用于主脉之病,治疗脑神经疾病,同时具有利咽喉之功效,入味治疗咽喉、呼吸道疾病方剂,专治各类咽喉、支气管炎症,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且疗效显著,应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现代研究表明丁香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酚苷类等化合物,并具抗氧化、抗菌、消炎、镇痛等药理活性。从蒙药材丁香的蒙药学基源、蒙医学性味和主要功效、原植物和原药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力图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
李新月;
董燕;
张卫;
李颖;
刘根喜;
张钟晓;
张敏;
陈敏;
杨光
-
-
摘要:
黄酒与中医药关系密切。酒为最早用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有明确的药性和功能主治,主要通过以酒为药、以酒为炮制辅料、以酒为溶媒3种方法发挥其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的作用。现今酒文化事业发展,饮酒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习惯。现代研究多认为,酒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古今观点基本一致。但是黄酒的相关研究文献较为分散,缺乏系统分析与整理。本文围绕中医药理论与黄酒药用历史,在厘清酒的起源与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书籍、文献资料中有关酒的各种论述,对中医药用酒进行历史考证,总结黄酒的现代研究,对黄酒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对正确认识和理解黄酒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
-
赵俊云;
杨向竹;
胡秀华;
王轩;
刘亚明;
冯前进
- 《201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如何将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传统中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方位现代研究,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现有中药资源,提高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保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作者所在科研团队打造黄芪道地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方案为例,简要介绍对于传统中药的全方位现代研究的战略性发展思路。
-
-
-
-
-
-
-
-
-
崔瑛;
王辉;
张宾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中医药性理论研究的正确思维和合理方法,从中开拓有价值的研究思路。方法:在分析中药药性理论形成思路及中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及思维、融合现代技术和方法的见解和思路。结果:提出"性效同源"、药性的物质层次等观点:认为药性是物质的,是可以采用现代化学方法来认识的。提出"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的系统研究思路以及开展中药药性研究的切入点;认为在符合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上,采取药效与血清药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同源异用"中药为切入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科学的。结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具体中药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系统方法进行研究。
-
-
刘昌孝
- 《2004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对我国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成就作了简要回顾,讨论了中药药动学对阐明和揭示中草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中草药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及质控,推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并最终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需要对中药ADME的动态变化作定量描述,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它是集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和数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这一学科需要上述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合作与努力.中药药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来自基础理论与传统医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的难度和研究目标物的微量性和质量的可控性以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等三方面,要求我国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有较高水平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