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乳香

乳香

乳香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6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5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18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食品与药品、光明中医、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男科学术大会、第十四次乳腺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等;乳香的相关文献由1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振丽、孙磊、宋志前等。

乳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5 占比:61.53%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4.52%

专利文献>

论文:218 占比:33.96%

总计:642篇

乳香—发文趋势图

乳香

-研究学者

  • 刘振丽
  • 孙磊
  • 宋志前
  • 马双成
  • 李洁
  • 王淳
  • 韩英梅
  • 于金倩
  • 周青
  • 张会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芬; 陈娜; 徐冬香; 樊瑛瑛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香、没药、赤小豆热熨敷长强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6月局部麻醉下混合痔术后的患者10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热水袋热敷,观察组使用"乳没豆"中药热熨敷,联合穴位按压均作用于长强穴位置.干预3~5 d后,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镇痛疗效.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没豆"热熨敷长强穴能够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
    • 黄菊; 张亚志; 谢四芳; 段雨晴; 陈树和; 王秀兰; 段雪云; 孙婉瑾
    • 摘要: 目的传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药炮制专家涂绍川学术思想,研究特色炮制饮片——灯心草炒乳香,优化炮制工艺并揭示灯心草炒乳香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灯心草炒乳香中醋酸辛酯的含量、去油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乳香粒径及灯芯草投入量4个影响因素来优化灯心草炒乳香炮制的工艺;并采用GC法测定比较不同乳香炮制品中特征性成分D-柠檬烯、醋酸辛酯、1-辛醇、月桂酸的差异,研究乳香炮制前后4种成分的质量传递规律。结果灯心草炒乳香炮制优选工艺:大小分档后,选取中等粒径(4~7 mm)的乳香投入80°C锅中,每50 g乳香加入2 g灯心草,均分两份,分别在炒制的第2分钟和第4分钟投入,不断翻炒6 min;质量传递规律揭示:灯心草炒乳香在保证去油率的基础上,稳定了以D-柠檬烯、醋酸辛酯、1-辛醇为代表的保留时间在8 min之前的成分;去除了以月桂酸为代表的保留时间靠后的挥发性成分。由于挥发油的去除,极显著提高了醋酸辛酯、1-辛醇的质量分数(P<0.01)。结论灯心草炒乳香的优化工艺稳定、可重复,降低挥发油含量的同时,保留了特征挥发性成分,此为该特色炮制饮片的优势所在。
    • 宋志前; 刘振丽; 彭诗涛; 万晓莹; 王淳; 宁张弛
    •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乳香醋炙前后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脂饲料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改善作用,为扩展中医药的应用和阐明炮制增效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除正常组外将24只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乳香组、醋乳香组及阳性药组,以腹腔注射STZ的方法辅以高脂饲料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阳性药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的0.5%CMC-Na混悬液,乳香组和醋乳香组分别给予临床等效剂量乳香及醋乳香的0.5%CMC-Na混悬液进行灌胃给药,共给药2周,给药期间每周进行体质量及空腹血糖的监测。末次给药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中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并比较胰腺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乳香和醋乳香在给药2周后,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显著提升(P<0.05或P<0.01),而空腹血糖值、GHb、NO及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胰腺病理切片显示,醋乳香组糖尿病大鼠胰岛萎缩和胰泡细胞变性程度较乳香组降低,且醋乳香的改善作用优于乳香。结论:乳香醋炙后对糖尿病大鼠的改善作用增强。
    • 王璐琼; 辛敏; 徐瑶瑶; 王革; 高银鹤; 赵烽
    • 摘要: 目的:乳香是橄榄科乳香属植物乳香树树皮渗出的树脂。现代临床研究表明,乳香的主要药理有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神经保护活性及抗病毒、抗菌活性,但其抗炎活性的机制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Swiss、Venny2.1、Gene Cards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乳香的有效活性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及相关的抗炎信号通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成分–靶点”网络,进行了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GO生物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乳香中分析筛选出12个活性成分,包括乳香脂酸、因香酚、甘遂醇等;52个靶点基因,包括PRKCH、PRKCG、NOS2、PTPN2、PRKCE等;8条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TRP信号通路等。讨论:乳香可以通过PRKCH、PRKCG等靶点基因,以及NF-κB,TRP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乳香“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乳香及其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科学依据。
    • 张琳琳; 刘振丽; 王淳; 彭诗涛; 宁张弛; 宋志前
    • 摘要: 目的:比较乳香醋炙前后对血瘀模型大鼠的活血作用。方法:采用全血血小板聚集试验进行体外评价,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导剂,2%氢氧化钾为对照组,阿司匹林为阳性药组,电阻法测定乳香和醋乳香供试品溶液对大鼠体外全血血小板聚合值的影响。体内评价采用30只清洁级SD大鼠,除正常组外以注射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刺激的方法建立寒凝血瘀动物模型,将24只血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乳香组、醋乳香组及阳性药组每组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阳性药组给予阿司匹林0.5%CMC-Na混悬液,乳香组和醋乳香组分别给予临床等效剂量乳香及醋乳香的0.5%CMC-Na混悬液进行干预,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水平。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醋乳香组和乳香组的全血血小板聚合值和斜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醋乳香的抑制全血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乳香。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醋乳香组低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FIB显著下降,而TT和PT值显著提升(P<0.05,P<0.01);乳香组仅有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P<0.05),TT值显著上升(P<0.01)。结论:乳香和醋乳香均具有抑制全血血小板聚集、改善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和抗凝血作用,且醋炙后的改善作用更好。
    • 马善治; 潘传波; 郭定彬; 漆伟; 刘才英; 袁海洲; 谢辉; 彭文忠
    • 摘要: 目的:针对筋伤凝胶剂处方中的主要药味大黄、没药、乳香进行同板薄层色谱鉴别,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分别对大黄、乳香、没药进行薄层鉴别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薄层色谱鉴定方法,采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同板鉴别三味药物。结果:同一薄层板上同时具有大黄、没药、乳香的鉴别特征,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可采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同板鉴别大黄、乳香、没药三种药物。该方法操作简便,色谱特征斑点清晰,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筋伤凝胶剂质量标准的控制依据之一。
    • 汪莹; 张玉珊; 孙丽平; 陈昊媛; 王庆; 闫凯莉; 齐滨; 刘莉
    • 摘要: 目的分析乳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测定乙酸辛酯等4个成分的含量。方法提取乳香及炒乳香、醋乳香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成分,并利用Xcalibur 4.0软件及NIST 2.0质谱数据库对相似度≥80%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和数据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GC法同时测定乳香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中柠檬烯、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从乳香、炒乳香、醋乳香挥发性成分中均鉴定出13个成分,主要为醇类、烯烃类和酯类等,均以乙酸辛酯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3.86%、37.80%、53.86%。柠檬烯、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6~0.0664、0.1792~1.7920、0.0037~0.0370、0.0328~0.3280(r均大于0.999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6%、100.02%、99.13%、98.66%(RSD≤2.16,n=6)。乳香中4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16.27%、0.36%、2.26%,炒乳香中分别为0.85%、17.58%、0.66%、3.47%,醋乳香中分别为0.50%、19.75%、0.58%、3.34%。与乳香比较,炒乳香和醋乳香挥发性成分中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柠檬烯的平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炒乳香比较,醋乳香中柠檬烯、芳樟醇、正辛醇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降低,乙酸辛酯的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乳香经炒制和醋制后,所含挥发性成分相似但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乙酸辛酯等成分的含量有所增加。
    • 于大猛
    • 摘要: 针对乳香“至粘难研”的难题,古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通过实践发现,常温法:风干法不可行,水飞法沉淀缓慢且有部分成分溶解于水中,比较指甲、灯心草、糯米三者与乳香同研的效果以灯心草为优。加热法:煮法与温研法均不可取,微炒法研细效果不明显而炒枯法过于损失药效,熨法温度过高,煎膏法效佳但应用受限,米蒸法操作繁琐且部分油脂渗入米中其疗效待考,以植物叶焙法为优。综合而言,《本草蒙筌》记载的“箬盛烘燥,灯草同擂”为最优法。
    • 郑立红; 刘振丽; 宋志前; 王淳; 彭诗涛; 李林福; 宁张弛
    • 摘要: 目的比较乳香炮制前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炮制条件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控制炮制温度和时间得到不同炮制条件醋乳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乳香醋炙前后挥发油,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对照品对照确定化学成分结构,采用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乳香与醋乳香的主要成分均为乙酸辛酯、正辛醇、α-蒎烯、柠檬烯,乳香中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范围分别为51.92%~79.59%、2.09%~13.50%、0.16%~3.73%、0.10%~1.82%,醋乳香中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范围分别为66.72%~80.94%、4.33%~12.2%、0.39%~2.43%、0.25%~4.15%。萜类成分含量随醋炙温度的升高及醋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醇类及有机酸酯类成分随醋炙温度的升高及醋炙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大部分成分随醋炙程度加深而含量增加,而己酸乙酯、α-蒎烯等在乳香中含量较少且炮制后含量减少。结论乳香挥发油含量较醋乳香高,各挥发油成分含量在炮制后发生改变。
    • 曹旭含; 白子兴; 孙承颐; 杨艳军; 孙卫东
    •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发现“乳香-没药”是中药复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用配伍药对,但其药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乳香-没药”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痹病的常用配伍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收集乳香、没药的化学成分,根据药物生物口服利用度≥30%,类药性≥0.18对乳香、没药可能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的靶点.查询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挖掘膝骨关节炎相关基因靶点,将两者取交集后获取疾病-药物蛋白靶基因.将获得的关键靶点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计算分析,筛选出重要的关键基因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构建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可视化网络图,并进一步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获得乳香生物活性成分8个,没药生物活性成分45个,同时检测出乳香、没药药物靶点蛋白412个,膝骨关节炎相关基因1 889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105个;②蛋白互作网络发现AKT1、TP53、IL6、TNF、JUN、MAPK1等可能是“乳香-没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③富集分析确定了66个GO条目,涉及到细胞对缺氧的反应、上皮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免疫反应、胰岛素刺激的细胞反应、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④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95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到炎症、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等.利用David富集分析显示乳香-没药干预膝骨关节炎的关键靶点主要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免疫系统等生物过程有关;⑤结果表明,“乳香-没药”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主要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为今后临床用药组方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