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770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美术观察、戏剧之家等; 现代主义绘画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桂彦、吴宝旭、姜乃瑜等。

现代主义绘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7700 占比:98.81%

总计:7793篇

现代主义绘画—发文趋势图

现代主义绘画

-研究学者

  • 何桂彦
  • 吴宝旭
  • 姜乃瑜
  • 张生华
  • 殷颢
  • 漆麟
  • 白菊
  • 苏葆荣
  • 陈玮
  • 陈许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小琴
    • 摘要: 现代主义绘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学习视觉语言,提高自身的视觉审美水平.学生将在现代主义绘画中所学到的美术知识用于自己的画面上,能创作出符合自身审美倾向的绘画作品.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画面内容相结合,提高自身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王芳
    • 摘要: 作为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现代主义绘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讲授现代主义绘画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到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色,增加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认识与了解.现代主义绘画艺术具有一定抽象性,学生对现代主义绘画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从色彩、笔触、画面布局等方面分析现代主义绘画对传统绘画的创新,可以加深学生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促进现代主义绘画教学的发展.
    • 张生华
    • 摘要: 概括地说,自20世纪初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就先后经历了"启蒙——救亡""传统——变革""革命——建设""现实——表现"等历史阶段,直至当下的"后现代"阶段,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仍爆发出顽强的活力与创造力。在这个跨越百年的变革大潮里,与西方20世纪主要以形式探索为特征的现代主义绘画相比,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却作为"另一种现代性"1而独立于世界文化格局中。
    • 常成
    • 摘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主义艺术以区别于以往的姿态登上了西方艺术史的舞台。平面性绘画语言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传统绘画中引以为傲的诸如素描关系、透视原理、明暗光影等一系列绘画法则。现代平面性绘画语言的产生,是艺术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艺术家强烈情感表达欲望寻求新的表现方法的结果。在绘画中,平面性体现在色彩的主观化、单纯化,体现在构图中不受客观世界三维空间的限制。平面性绘画语言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扩大了绘画的空间,反过来也让艺术家在创作中能更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感。
    • 崔凤东; 石雨浓
    • 摘要: 19世纪初期,西方绘画就达到了侧重写实和写生的方法的极致,同时也包含各种以油画为主要技巧的各种艺术风格和态度的发展,如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等,旁涉雕塑和其他艺术门类.但是,在19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对写实主义方法理解的冲突.现代艺术发生在19世纪晚期,这种新兴的艺术被看成新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实验艺术和先锋艺术等等.现代艺术是艺术本身正在展开的自我革命.
    • 何鸿飞
    • 摘要: 自马奈以来,现代主义画家重视内在于绘画自身的形式问题,不断进行着批判和超越.形式批评因而适用于现代主义绘画研究,能够根据作品的形式特征来把握艺术的风格变化.波洛克、路易斯和纽曼的作品中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形式问题:一是线条摆脱定形的功能,二是在线条摆脱定形功能的基础上获得形象,三是视觉性和纯粹视觉性.到了诺兰德、奥利茨基和斯特拉,他们的作品关注于画面结构或色彩组织的形式问题.
    • 何桂彦
    • 摘要: 围绕西方现代绘画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是探讨“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逻辑及其艺术史叙事话语。在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看来,一部西方现代主义的绘画史,就是现代绘画逐渐分化,回归二维平面,回归媒介,回归艺术本体,走向纯粹的历史。然而,如果现代主义绘画遵从“自我批判”与“形式简化”原则,那么,必然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一幅空白的画布也是一幅画”。事实上,当现代绘画将“平面性”推向极致,并且赋予一幅空白的画布以艺术品身份的时候,无疑,“边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套现代主义绘画逻辑的生效都必须有一个前提:绘画无法摆脱墙面。换言之,“墙面”成为了现代主义最后的堡垒,也是现代主义绘画必须坚守的阵地。不然,艺术与非艺术,绘画与现成品的界限就将变得模糊。本文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为线索,围绕现代主义绘画逻辑的建立,借助“墙面”,讨论了绘画的平面性、绘画的形态边界、作品的观看与视觉机制,以及在中国当代绘画的语境下,新绘画所呈现出的新的可能等诸多问题。
    • 刘海明
    • 摘要: 现代主义绘画中的线条不是意义的载体,而是有着自身的物性美.首先,线条具有超越符号系统的维度,即线条既非模仿的产物,亦非单纯的内在性投射,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情感激荡的产物,逃离了语言的可读性.其次,线条具有召唤绘画视觉的维度,即通过扭曲变形,线条摆脱既定的文化编码,超越阅读行为中的经济原则,从而违反日常视觉,召唤直面线条的绘画视觉.第三,线条具有引发身体运动的维度,即作为独立之物,线条要求观者遵循自身的敞开之欲望,而观者通过积极的被动性服从,以身体性在场的方式参与着线条的呈现,并获得审美快感.正是在线条与观者的双重在场下,线条的物性美才得以实现.
    • 张弘
    • 摘要: 《实验与纷争——现代主义绘画逻辑与演进述评》一书,是山东美术馆青年学者崔文涛的初出茅庐之作,是作者在长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在美术馆工作实践中的认识,不断总结、深化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此书主要使用艺术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以反叛和创新闻名的现代主义绘画的理念、风格、沿革、悖论等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分析和反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