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环境冲突

环境冲突

环境冲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社会与环境、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097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第三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等;环境冲突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严燕、刘超、王萍等。

环境冲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0974 占比:99.93%

总计:131066篇

环境冲突—发文趋势图

环境冲突

-研究学者

  • 严燕
  • 刘超
  • 王萍
  • 余伟京
  • 刘祖云
  • 刘艳
  • 孙作玉
  • 张保伟
  • 张恂
  • 张更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刘超; 尹志杰
    • 摘要: 环境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主要类型之一,环境冲突的有效治理是防范化解由环境问题引致的社会冲突的关键。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以1998-2020年间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135篇环境冲突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两种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环境冲突文献发表数量各年份起伏较大,产生了高产学者和发文量较多的科研机构,关键词聚类分析确定了环境冲突的4个主题,邻避冲突是环境冲突领域研究的重点。未来应加强环境冲突研究领域研究者共同体、研究机构共同体建设以及多学科的融合,加强对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融入环境冲突治理等前沿问题的研究。
    • 刘超; 陈林
    • 摘要: 地方政府在应对环境冲突问题上的学习障碍,是我国近年来环境冲突事件多发频发、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在环境冲突中,政府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政府间学习低效产生的外部障碍与政府组织内部学习不足形成的内部障碍。依据组织学习过程理论,构建政府学习障碍生成的“过程性因素-一般性因素”分析框架,归纳出“识别、转化、扩散、执行”阶段中的过程性因素与存在于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的一般性因素,探析两大因素如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而生成政府学习障碍,期以为环境冲突中政府学习障碍的消解提供着力点,促进政府有效学习,实现政策创新,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 刘超; 罗巧惠
    • 摘要: 传统环境冲突治理研究偏重于制度和技术的理性治理路径,实际上人的情感在冲突治理中发挥着提供心理基础与唤起集体行动的重大作用。环境冲突情感治理是指在环境冲突治理中立足于治理客体的情感需求,不断增强其正向情感,消解负面情感以促成冲突解决的治理方式。它要求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亲密关系,通过建立情感感知、情感纾解与情感动员机制,不断提高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化解环境冲突事件。
    • 袁艳红
    • 摘要: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因其特点和成因不同,对治理模式应有不同要求。合作治理因其平等化、合作化与开放化等特征,使其更适合于社会属性强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特别是环境冲突事件。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冲突的演变机理和宏观表征,然后从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民主法治的有效推进等方面,阐释了合作治理嵌入环境冲突治理的可行性,最后围绕完善责权利界定机制、构筑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和扩大公众参与机制等角度,尝试构建当前我国环境冲突合作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
    • 李凯林; 李全喜
    • 摘要: 从冲突本身切入分析环境冲突,并从资源、利益与信息三个方面对环境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和广东茂名芳烃(PX)项目事件两大案例,研究环境冲突发生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污染冲突中资源稀缺到利益冲突的直接路径,也就是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利益冲突;二是邻避冲突中资源稀缺通过信息闭塞导致可感知利益冲突的间接路径,也就是环境污染尚未形成,但是存在可感知的利益冲突.以此来解释资源、利益与信息在诱发环境冲突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环境冲突研究的预防也应当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参与机制、协商机制和信任机制.
    • 刘艳; 张更立
    • 摘要: 儿童"反差行为"是在其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现象.依据现象解释学逻辑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的"反差行为"是由双立场多层次因素相互交错,致使其在环境冲突背景下产生的,其本质是儿童维护自我统一性的被迫选择.由于儿童的"反差行为"具有典型的被动适应性特征,其只能是儿童维护自我统一性的权益之计.自我统一性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者需在理解儿童"反差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内在意义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教育引导策略,以促进儿童自我统一性的健康发展.
    • 刘艳; 张更立
    • 摘要: 儿童“反差行为”是在其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现象。依据现象解释学逻辑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的“反差行为”是由双立场多层次因素相互交错,致使其在环境冲突背景下产生的,其本质是儿童维护自我统一性的被迫选择。由于儿童的“反差行为”具有典型的被动适应性特征,其只能是儿童维护自我统一性的权益之计。自我统一性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者需在理解儿童“反差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内在意义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教育引导策略,以促进儿童自我统一性的健康发展。
    • 邓光耀
    • 摘要: 文章利用PSTR模型研究了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对环境冲突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均GDP的对数值低于位置参数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冲突的影响显著为正;当人均GDP的对数值高于位置参数时,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环境冲突的影响显著为负。当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环境冲突与人均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正相关;另外,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环境冲突。因此,中国政府需要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控制环境污染,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从而减少环境冲突
    • 吴进进
    •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环境信访数量也迅速增长,中国社会进入环境冲突的高发期.以听证文件作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代理指标,发现环境来访对听证文件数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每百万人口增加10人次来访,听证文件就会增加约0.4件,但是环境信件数对听证文件数的影响不显著.相比大气污染信访,水污染信访对听证文件数的影响更为明显,每百万人口增加1件水污染信件会使地方政府多制定约0.1件听证文件,水污染来访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大气污染来访.信访机制有利于政府决策部门及时掌握社会冲突信息,进行社会风险预警,有效地推动政府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以应对社会冲突.
    • 田鸿
    • 摘要: 幼儿园的校安工程在开学后仍然进行着,我们对尚在施工的区域实施封闭式管理,但施工区域与教学区域只有一墙之隔,虽然做了隔音,仍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的户外活动也不得不转移到园外的公园之中,即使这样,偶尔还是会听到各种机器嘈杂的声音。幼儿虽然对工地和建筑工人感到好奇,放学时看到满身尘埃的建筑工人却避而远之,一些家长也对建筑工地充满了担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不利的环境冲突中寻找到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契机,让“困难”成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