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NGO
环保NGO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环境保护管理、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9690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法制与社会、学理论、中国行政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等;环保NGO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石、刘慧芳、刘梅等。
环保NGO—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9690篇
占比:99.92%
总计:229865篇
环保NGO
-研究学者
- 王石
- 刘慧芳
- 刘梅
- 夏志强
- 张国磊
- 张新文
- 彭分文
- 戴雪梅
- 牛振平
- 董敏
- 蒋柳萍
- 郑雅庆
- 高筱妤
- 严凌燕
- 严瑶婷
- 乔永平
- 于峰
- 于思川
- 于海
- 于群
- 仇永胜
- 任亮
- 伊媛媛
- 何平
- 何浦
- 何祎金
- 侯志阳
- 侯永刚
- 倪秋思
- 关音
- 冯金萍
- 凌定勋
- 刘振山
- 刘晓晓
- 刘晓燕
- 刘杰
- 刘艳丽
- 刘鹤
- 包倩宇
- 包颖
- 卜欣欣
- 卢思骋
- 卫乐乐
- 原雪冰
- 史振娇
- 史秋玲
- 叶慧
- 叶良芳
- 吕子瑜
- 吴妍
-
-
胡玉;
饶咬成;
孙勇;
龙德清;
李经田;
耿润哲
-
-
摘要: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通过采用文献分析、调研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描述性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湖北省公众参与河湖治理的情况.结果表明:① 自2016年全国推行河长制以来,湖北省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②湖北省在环保公益组织培育数量、购买第三方服务、发动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方面较为滞后;③外部体制机制障碍和内部参与主体自身能力不足是造成湖北省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即可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制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互信、问责机制等措施来优化和升级湖北省河长制,保障长江经济带水生态安全.
-
-
杨秀勇;
朱鑫磊
-
-
摘要:
在中国社会发展转型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社会组织肩负着破解环境治理困境的责任.为了检视环保NGO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效果,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建立起研究指标体系,形成了9个观测变量与26个测量指标.通过对国内十起环境治理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发现环保NGO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促进公众认知、动员多方参与、助力公众维权和推动政策过程等方面.但环保NGO在合法性获取、组织间合作、组织能力发挥和目标韧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成为其参与环境治理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环保NGO应该基于环境治理类型采取权变策略和竭力策略,基于资源获取类型采取内源化策略和多元化策略,以提升环保NGO参与环境治理的效果.
-
-
王宏昌
-
-
摘要: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而环保NGO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囿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我国环保NGO的发展存在众多亟需解决的困境与难题.因此,可以适当借鉴国外NGO发展经验,以解决我国环保组织发展困境.日本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诸多相似,而日本的环保NGO尤为发达,可以吸收日本环保NGO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我国环保NGO的健康发展.
-
-
-
-
-
-
艾路明
-
-
摘要:
合理制定下一个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发展框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重要起草者与几位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对目前处于热点之中的目标设定问题提出了观点和讨论,这十分有利于企业界和环保工作的践行者们充分理解、吸收并参与到制定过程中去。在此,我将从商业界和环保NGO的视角,对目标的制定以及对即将在中国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分享思路和建议,并就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展望。
-
-
姚丽
-
-
摘要: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仅仅依靠政府单一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环保NGO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公民参与,倡导环境政策、推动政策实施,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保职责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环保NGO在参与生态环境过程中存在着环保NGO与政府合作关系不对等、环保NGO登记门槛高、缺乏资金和专业化人才、监督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环保NGO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作用.因此,要促进环保NGO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并发挥其价值功能,就要完善环保NGO与政府的合作机制,采取自愿登记制度,完善环保NGO自身能力建设,增强融资能力,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创新管理体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完善对环保NGO的监督体系.从而促使环保NGO更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中.
-
-
虞伟;
章松来
-
-
摘要:
环保社会组织作为环境治理体系中的主体之一,在参与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中要扮演好润滑剂、监督员、服务员的角色,同时,在学习力、策划力、专业力、沟通力、代言力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与能力。2017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