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
牛顿环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63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70296篇;相关期刊227种,包括实验技术与管理、教育教学论坛、科技创新导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等;牛顿环的相关文献由10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广武、郭长立、刘枝朋等。
牛顿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296篇
占比:99.75%
总计:170722篇
牛顿环
-研究学者
- 杨广武
- 郭长立
- 刘枝朋
- 小山益生
- 张守超
- 张明霞
- 朱纯
- 杨易
- 郭朝霞
- 陈健
- 顾菊观
- 冯小强
- 北原庆一
- 张勇
- 斋藤正登
- 木村刚久
- 李伟
- 武俊
- 汪倩文
- 王守全
- 乐永康
- 佐佐木武弘
- 侯淼春
- 刘烈
- 刘香斌
- 吴月艳
- 周国全
- 宋金璠
- 左安友
- 张利巍
- 张培武
- 张旭东
- 张萍
- 徐建
- 曾明生
- 朱飞
- 李娟
- 李广
- 李永涛
- 杨文明
- 杨洋
- 梁德富
- 横山将史
- 王凤鹏
- 王启银
- 王增旭
- 王恺
- 王明
- 祁胜文
- 谭鑫
-
-
周志玉
-
-
摘要:
基于Matlab GUI强大的计算、人机交互功能,设计出牛顿环干涉实验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两个数据处理应用界面。系统界面控件布局合理,操作简单,即时显示运行结果,功能符合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的数据处理要求。在界面上分别运行牛顿环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两个处理界面均能快速、直观、准确地计算出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不确定度,从而避免繁琐的计算和出现人为失误,大大提高学生处理牛顿环实验数据的效率。
-
-
周梦;
周晓云;
朱凯
-
-
摘要:
利用LabVIEW平台设计了牛顿环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动态直观演示了利用牛顿环实验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过程,并分析了各参量对干涉现象的影响.提高了可视化效果和测量精度,降低了操作难度.并利用该程序模拟了测量介质溶液的折射率,对课堂实验进行了拓展.
-
-
-
叶紫;
马文姣;
孟子硕;
陆振帮
-
-
摘要:
牛顿环实验是一个经典的等厚干涉实验。在应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时,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的原因,学生通常的理解是中心“或”级次无法确定。本文详细阐述了正确的原因应是中心“和”级次无法确定。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本实验中应用线性拟合法进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
-
-
鲁溟峰;
武进敏;
杨文明;
张峰;
陶然
-
-
摘要:
基于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从信号机理出发,揭示了牛顿环的Chirp信号本质,将分数傅里叶变换、Chirp傅里叶变换引入到牛顿环实验中.从数据分析角度,训练深度神经网络,使其能够智能分析牛顿环.基于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无需数环即可完成对透镜曲率半径等物理参量的高精度测量,为等厚干涉实验提供了新的视角.
-
-
许冬保;
杜艳;
朱文惠
-
-
摘要: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教材上的习题往往受到师生的冷视.通过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道牛顿环练习题的拓展分析,提出问题、深度探究、应用分析,以形成光的波动性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
-
浦文婧;
黄玲玲;
史博;
程德胜;
张辉;
温佳起
-
-
摘要:
目前牛顿环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理论理解不深、公式修正不重视及误差分析潦草的普遍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探讨运用启发式教学,将实验操作与公式推导紧密衔接,使学生在测量过程中自行发现误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数据处理获得修正方案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基于对实验数据的怀疑和修正,思路更清晰,使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深刻地理解逐差法和归一化处理的意义,加深对误差因素、测量修正和数据处理意义的领悟。
-
-
刘宁亮;
李沁瑶;
丁驰竹
-
-
摘要:
基于牛顿环干涉原理,利用Python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了牛顿环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验软件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包含实验仪器和原理介绍、不同实验参数下牛顿环干涉现象仿真、常见液体折射率测量以及数据处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可对虚拟和真实实验的读数结果进行计算。仿真实验软件可用于辅助实际教学,提升课前预习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
-
许冬保
-
-
摘要:
牛顿环作为薄膜干涉中的重要现象,在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所涉及,而在普通高中教科书中牛顿环等相关内容已删除.但在教辅资料上,屡屡出现,学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作为课外补充,定量分析牛顿环并列举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旨在帮助参加“强基计划”测试的学生,形成清晰的光的波动性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
-
刘双燕;
郭长立
-
-
摘要:
针对牛顿环应力变形难以测量的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法精确计算牛顿环光学玻璃中心变形量及应力值,得到牛顿环变形云图及等效应力云图。对于牛顿环结构中螺钉加力引起的应力变形情况,设计了一种5螺钉固定的牛顿环优化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法验证了优化模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减小了应力变形引起的牛顿环测量误差。应用仿真变形量快速测量光学玻璃弯曲刚度值,在光学测量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模型中心变形量及应力值测量误差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加载载荷在12.5~40 N、60~70 N范围内可作为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光学玻璃弯曲刚度值的最佳应力区间。
-
-
ZHANG Xi-yu;
章希煜;
WEI Xin-yuan;
魏心源;
LE Yong-kang;
乐永康
- 《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牛顿环实验的光源和常见的钠灯光源相比,由于光源相干长度的增加,不同光学元件表面上的反射光进入读数显微镜后都可能形成特殊的干涉条纹.本文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各种特征干涉条纹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仪器进行了必要的改进,最终制作完成了可以通过牛顿环进行凸透镜曲率半径测量的实验装置.在此基础上,使用CCD记录牛顿环图案,获得干涉环上各处的光强,计算干涉条纹的衬比度,结果发现:激光作光源时,衬比度可以接近1,远好于钠灯作光源时的情形.
-
-
-
-
刘香斌;
吴月艳;
张旭东
- 《2008年全国几何量精密测量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干涉法直接测量量块长度时的位相差是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我国现在位相测量方法是堆积法,该方法需要很好的研合水平,而且重复性差.提出了一种利用牛顿环来测量光反射位相差的新方法.将一个特制的小透镜分别放置在被测量块和平晶上,在小透镜的下表面和量块或平晶上表面之间形成等厚干涉的同心圆环,即牛顿环.分析牛顿环的图象可以测量反射相移和位相差.使用该方法研制的测量装置对量块和平晶表面的光反射位相差进行了测量试验,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小于5 nm.
-
-
-
-
-
吴平;
邱宏;
姜德怀;
张蓓;
陈森;
赵雪丹;
黄筱玲
-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基于基片弯曲法和牛顿环的基本原理,搭建了一套简便的薄膜应力测量装置,用到的器件有He-Ne激光器,扩束镜,凸透镜和带分光镜的读数显微镜。采用直流溅射法制备了厚度为30nm-144nm的银薄膜,衬底采用厚度为0.15mm直径为18mm的圆形玻璃片。实验发现,薄膜厚度对银薄膜的内应力有显著的影响,在薄膜厚度很小时,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应力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厚度的继续增加,薄膜应力下降较快并趋于稳定值。
-
-
杨之昌;
王建华;
马世红
-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高等院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时引进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已有近十年了。我们根据在物理系的教学实践,在基础光学实验中如何运用“测量不确定度”的,并以“牛顿环”、“分光计(分光仪)”等基础物理实验为例,在如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等方面整理出我们自己的粗浅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