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性能
爆炸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8125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科技视界、爆破、采矿技术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五届(2014)学术年会、2014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学术研讨会等;爆炸性能的相关文献由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春绪、陆明、刘祖亮等。
爆炸性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1251篇
占比:99.86%
总计:181503篇
爆炸性能
-研究学者
- 吕春绪
- 陆明
- 刘祖亮
- 叶志文
- 周新利
- 倪欧琪
- 张同来
- 张建国
- 郭子如
- 汪旭光
- 何飘
- 安高军
- 张兴明
- 张建亮
- 徐天桂
- 熊春华
- 王尹军
- 胡坤伦
- 郁开北
- 郑礼木
- 郝新红
- 陈天云
- 鲁长波
- Liu Jiping
- WANG Guang-wei
- WANG Hai-yang
- ZHANG Jian-liang
- 严春
- 任连岭
- 何振
- 刘伟
- 刘吉平
- 刘大斌
- 刘尊义
- 刘祥
- 卢斌
- 吴乐
- 吴红波
- 吴金婷
- 周友杰
- 唐勃
- 商杰
- 孙斌
- 安立昌
- 宋日
- 张建良
- 张波波
- 彭晓凤
- 徐秀焕
- 明成利
-
-
李雪交;
吴勇;
王琦;
高玉刚;
汪泉;
王奕鑫;
马宏昊
-
-
摘要:
将内部含有烷烃的含能微球引入乳化基质,得到一种新型乳化炸药。采用水下爆炸实验探究微球质量分数对乳化炸药水下爆炸性能的影响,得到含能微球质量分数为0.2%~7%的乳化炸药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时程曲线。依据压力结果,通过公式计算和分析得到炸药的水下冲击波峰值压力、比气泡能、比冲击波能以及比爆炸能等水下爆炸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含能微球质量分数0.2%的乳化炸药的峰值压力最大,并且随着微球质量分数增大而下降;乳化炸药的比气泡能随着含能微球质量分数的增大先上升再下降,微球质量分数为4%的比气泡能最大;乳化炸药的爆速、比冲击波能以及比爆炸能均随着含能微球质量分数的增大而下降。
-
-
高帅
-
-
摘要:
关于提高民用和交通基础设施抗爆炸或冲击载荷能力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介绍了混凝土复合桥面在近距离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全尺寸爆破试验结果,提出并试验了3种不同程度非均质性的组合桥面,该试样深度分布多层玄武岩纤维网格板、总厚度为100 mm的再生织物板和典型的空心预应力板,研究了爆炸损伤程度与复合材料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对近距离爆炸造成的试样损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所有试验的复合试样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状复合材料的非均质性将内部回弹引起的爆炸损伤转化为层状分层。
-
-
方世瑞
-
-
摘要:
乳化炸药是一种由水相、油相及密度调整剂构成的特殊型乳化体系,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好、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及优秀的爆炸性能等特点。而水相是乳化炸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乳化炸药的关键性能影响至关重要。着重考察了水含量和水相pH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探究了水含量对乳化炸药的作功能力、爆速及其储存稳定性影响,分析机理,找出乳化炸药各性能中的最佳水含量。并通过探究pH对一号岩石乳化炸药和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的爆速、猛度的影响,分别确定了乳化炸药最适pH范围。
-
-
吕梅芳;
张兴明;
董振;
刘刚;
王志敏;
曹俊;
叶志文
-
-
摘要:
以规格Φ32 mm/200 g的1^(#)岩石乳化炸药、2^(#)岩石乳化炸药、一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二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及规格Φ32 mm/150 g的岩石膨化硝铵炸药、一级煤矿许用膨化硝铵炸药、二级煤矿许用膨化硝铵炸药共8种工业炸药药卷为样本,测试了乳化炸药及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性能(药卷密度、爆速、猛度、作功能力、有毒气体产量)。分析比较了两类工业炸药爆炸性能及爆炸后有毒气体产量差异的原因,总结了两类工业炸药的性能特征。为产品配方的优化及进一步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为爆破作业人员根据工程特性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炸药提供借鉴。
-
-
牛斌;
李仕洪
-
-
摘要:
为了提高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的爆炸性能和储存性能,在分析国内生产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固定式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生产线生产工艺。该工艺采用热敏热混方法,用复合油相替代单一的柴油,并加入适量的稻糠或木粉调节炸药氧平衡和密度,以提高铵油炸药的混匀度和稳定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多孔粒状铵油炸药爆炸性能基本能够达到粉状改性铵油炸药的质量水平,兼具了普通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与液混式膨化硝铵炸药和改性铵油炸药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李俊杰;
赵华平;
杨敏会;
冷振东
-
-
摘要: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油在ANFO炸药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生物质燃料油(CO)物性参数的检测与分析确定CO制备ANFO炸药的配方工艺,并对基于CO制备的ANFO炸药(CO/ANFO)的爆炸性能、稳定性、热安定性、应用爆破效果进行研究考察。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油在ANFO炸药中理论添加量为6.9%,CO/ANFO炸药爆炸性能接近于柴油制备的ANFO炸药(DO/ANFO),经过96 h热失重后,CO/ANFO和DO/ANFO炸药热失重分别为0.05%、0.55%,热安定性高于DO/ANFO炸药;CO/ANFO炸药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有效期高于40 d;在现场应用过程中,CO/ANFO炸药在炮孔内可发生连续、稳定爆轰,整体爆破效果良好,松散程度满足后续挖运工序作业要求。
-
-
-
宋凡平;
胡坤伦;
薛克军;
夏治园;
韩体飞
-
-
摘要:
为制备出一种适用于线型聚能爆炸切割工艺的混合乳化炸药,将钝化RDX与乳化炸药进行不同比例掺杂,制成直径20 mm的药卷,并进行爆速、猛度、做功能力测试.结果表明:钝化RDX含量为0~20%时,混合炸药爆速增长平缓;钝化RDX含量为20%~50%时,混合炸药爆速增长加快;钝化RDX含量为45%时,混合炸药爆速可达6039 m/s,铅柱压缩值为24.1 mm,做功能力为308.34 mL,均大于未添加RDX的乳化炸药,满足线型聚能爆炸切割用药要求.
-
-
谢圣艳;
王科为;
何俊蓉;
刘羽飞;
武彤彤;
杨肖
-
-
摘要:
对比分析了乳化炸药树脂微球敏化与其他物理敏化方式的优点,提出了树脂微球可作为乳化炸药良好的物理敏化剂.采用树脂微球与一定比例的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32#机油混合后发泡,发泡效果良好,并抑制了粉尘,发泡过程及泵送过程对树脂微球破坏较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最佳发泡温度为150~170°C的树脂微球与32#机油混合后加热发泡,再与乳化基质进行混合敏化,得到的乳化炸药爆炸性能较好.
-
-
夏光
-
-
摘要:
为改善改性铵油炸药爆炸性能,从生产工艺出发,分析了油相加注方式和炸药各组分混合均匀度对炸药性能的影响.根据气流干燥、球磨混药生产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工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点、分层注入的油相加注方式,并设计了一种多点、分层加注油相的改性铵油炸药油相加注装置,可有效提高炸药的爆炸性能.
-
-
-
-
徐鹿鸣;
晏伟
- 《第九届包芯线技术应用和贸易峰会》
| 2015年
-
摘要:
本实验研究是我国"八五"期间,国家科委批准进行的"喷射冶金新技术"科研课题的攻关项目之一.由原北京铁合金厂、原北京钢铁学院协作进行攻关.为了研究硅钙合金粉剂的爆炸性能设计制作了几套爆炸性能测定装置,进行了数百次的实验,摸清了硅钙粉剂爆炸性能的相关参数,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为硅钙粉剂生产流程设计中采取防爆措施提供了依据。作者认为本实验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的硅钙制粉生产线的建设,安全防爆措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Piao He;
何飘;
Jin-Ting Wu;
吴金婷;
Le Wu;
吴乐;
Jian-Guo Zhang;
张建国;
Tong-Lai Zhang;
张同来
- 《第八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10个氮原子直接相连的四唑结构,引入含能基团(-C(NO2)3和-NO2),设计并研究了两种新型取代偶氮四唑.通过进行几何优化,分子前线轨道,IR谱图和NMR数据等计算,探索其电子结构,分子稳定性和化学反应活性.并且预估了包括密度,生成焓,爆炸性能和撞击感度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都具有正的生成焓(990.87和1062.19kJ/mol),高密度(1.89和2.01g/cm3),显著的爆炸性能(D=9.38km/s,p=41.59GPa;D=9.61km/s,p=42.14GPa)),优于常规炸药HMX,以及合适的感度,可能成为潜在含能材料.
-
-
Wang Yinjun;
王尹军;
Wang Xuguang;
汪旭光;
Yan Guobin;
闫国斌
- 《第23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爆破新理论、新技术与创新成果暨第十一届中国爆破行业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乳化炸药内相粒子大小和分布、界面膜、油膜、第三相物质(敏化剂)对其爆炸性能、稳定性、流变性或黏度等宏观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关系,对一些常见现象进行了解释.分析认为,乳化炸药内相粒子的大小与分布,主要取决于机械作用强度和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两个方面.在相同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乳化炸药的内相粒子越小,粒径分布越窄,其稳定性和爆炸性能就越好,黏度较大.内相粒子间界面膜和油膜既与内相粒子密切相关,也对乳化炸药的黏度、流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依据热点理论分析认为,当气泡或者气泡载体的尺寸在有效范围之内,且分布均匀时,则形成热点的时间接近,有利于爆炸反应的快速激发和传递,宏观上表现为乳化炸药爆轰感度、爆速和猛度等较大.
-
-
-
WANG Kai-di;
王凯迪;
ZHANG Jian-liang;
张建良;
CHAI Yi-fan;
柴轶凡;
WANG Hai-yang;
王海洋;
FAN Xiao-yue;
范筱玥;
WANG Guang-wei;
王广伟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某企业烟煤在配煤过程中最大配比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低挥发分烟煤替代昂贵的洗精煤,达到降低高炉喷煤、炼铁成本的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配比下烟煤与洗精煤的混合煤燃烧性的差异,并采用长管式煤粉爆炸性装置分析了不同氧含量下的混煤在不同配比下的爆炸性,以及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着火点.结果表明,当烟煤配比大于35%时,混煤呈强爆炸性.洗精煤与烟煤混合后能够有效抑制爆炸性,当混煤中烟煤配比小于30%时,混煤无爆炸性.洗精煤的着火点过高,燃烧性差,当加入烟煤混合后,着火点随着烟煤配比增加而降低,且转化率曲线和转化速率曲线均向低温区移动,燃烧性逐渐得到改善.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洗精煤中混入烟煤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为宜.
-
-
WANG Kai-di;
王凯迪;
ZHANG Jian-liang;
张建良;
CHAI Yi-fan;
柴轶凡;
WANG Hai-yang;
王海洋;
FAN Xiao-yue;
范筱玥;
WANG Guang-wei;
王广伟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某企业烟煤在配煤过程中最大配比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低挥发分烟煤替代昂贵的洗精煤,达到降低高炉喷煤、炼铁成本的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配比下烟煤与洗精煤的混合煤燃烧性的差异,并采用长管式煤粉爆炸性装置分析了不同氧含量下的混煤在不同配比下的爆炸性,以及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着火点.结果表明,当烟煤配比大于35%时,混煤呈强爆炸性.洗精煤与烟煤混合后能够有效抑制爆炸性,当混煤中烟煤配比小于30%时,混煤无爆炸性.洗精煤的着火点过高,燃烧性差,当加入烟煤混合后,着火点随着烟煤配比增加而降低,且转化率曲线和转化速率曲线均向低温区移动,燃烧性逐渐得到改善.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洗精煤中混入烟煤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为宜.
-
-
WANG Kai-di;
王凯迪;
ZHANG Jian-liang;
张建良;
CHAI Yi-fan;
柴轶凡;
WANG Hai-yang;
王海洋;
FAN Xiao-yue;
范筱玥;
WANG Guang-wei;
王广伟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某企业烟煤在配煤过程中最大配比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低挥发分烟煤替代昂贵的洗精煤,达到降低高炉喷煤、炼铁成本的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配比下烟煤与洗精煤的混合煤燃烧性的差异,并采用长管式煤粉爆炸性装置分析了不同氧含量下的混煤在不同配比下的爆炸性,以及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着火点.结果表明,当烟煤配比大于35%时,混煤呈强爆炸性.洗精煤与烟煤混合后能够有效抑制爆炸性,当混煤中烟煤配比小于30%时,混煤无爆炸性.洗精煤的着火点过高,燃烧性差,当加入烟煤混合后,着火点随着烟煤配比增加而降低,且转化率曲线和转化速率曲线均向低温区移动,燃烧性逐渐得到改善.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洗精煤中混入烟煤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为宜.
-
-
WANG Kai-di;
王凯迪;
ZHANG Jian-liang;
张建良;
CHAI Yi-fan;
柴轶凡;
WANG Hai-yang;
王海洋;
FAN Xiao-yue;
范筱玥;
WANG Guang-wei;
王广伟
- 《2017年全国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对某企业烟煤在配煤过程中最大配比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利用价格较为低廉的低挥发分烟煤替代昂贵的洗精煤,达到降低高炉喷煤、炼铁成本的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配比下烟煤与洗精煤的混合煤燃烧性的差异,并采用长管式煤粉爆炸性装置分析了不同氧含量下的混煤在不同配比下的爆炸性,以及不同配比下混煤的着火点.结果表明,当烟煤配比大于35%时,混煤呈强爆炸性.洗精煤与烟煤混合后能够有效抑制爆炸性,当混煤中烟煤配比小于30%时,混煤无爆炸性.洗精煤的着火点过高,燃烧性差,当加入烟煤混合后,着火点随着烟煤配比增加而降低,且转化率曲线和转化速率曲线均向低温区移动,燃烧性逐渐得到改善.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洗精煤中混入烟煤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为宜.